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对中国银行业上市公司分配股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选取16家上市银行2012年的股利分配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回归分析模型深入分析其股利分配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得出盈利能力和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对现金股利分配有显著性影响。
1. 提出假设
基于研究问题,在决定是否分配股利和采取什么样的股利分配方式时所考虑的因素很多,而且并不完全相同。为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分析判断,针对相关因素,提出关于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相应理论假设:
假设1: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2: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3:公司资产偿债能力越高,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4:公司的成长性越好,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小。
假设5:公司的国家股比例越高,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6:公司的现金越充裕,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大。
2. 根据假设设定模型的各个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
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的股利形式主要有派现、送股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二种,由于送股和转增只是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本质上不属于盈余分配,所以不予考虑,本文所用的是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数据,因此被解释变量为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Y。
在研究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时,以所设的10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上市公司财务伏况和经营成果,基本可以说明公司财务的全貌,可以认为它们是重要的,但也可能有其他的重要指标没有包括在内。解释变量具体见下表:
3. 中国银行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数据统计
本文选择中国沪深A股的所有银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截止到目前,中国共有16家上市银行,分别是工商银行(601398)、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交通银行(601328)、民生银行(600016)、招商银行(600036)、华夏银行(600015)、兴业银行(601166)、深发展A(000001)、北京银行(601169)、建设银行(601939)、浦发银行(600000)、宁波银行(002142)、南京银行(601009)、中信银行(601998)、光大银行(601818)。本文采用的是横截面数据,故选取2012年16家上市银行的现金股利分配情况作为研究对象。2012年各银行上市公司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数据如下表。
4. 模型的建立
本文设定的模型是:
其中,c度量了截距项
b1度量了当每股收益变动一个单位,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的变动;
b2 度量了当资产负债率变动一个单位时,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的变动;
b3度量了当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变动一个单位,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的变动;
b4度量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的影响;
b5度量了国家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的影响;
b6度量了净利润增长率变动一个单位时,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的影响;
e是随机误差项。
利用eviews回归结果如下:
从结果可以看出,R2为0.710839,调整后R2为0.518065,F值为3.687417,再看p值那一列,整体模型并不理想,再进行逐个解释变量分析,我们可以预测x1,x3,x4为重要影响因素,再次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从这次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整体模型效果比第一次回归好,R2为0.661914,调整后R2为0.577392,再看t值和p值列,x1和x3基本达到了显著水平,x4尚未达到,剔除x4,再次进行回归,可以得出回归结果如下:
此次整体回归模型效果是三次中最好的。
该模型可以通过初步的经济意义的检验,系数的符号符合经济理论。R2为0.624975,调整后R2为0.567278,说明模型与基本情况基本符合;F值为10.83216,R值和F值都很好,而且各个变量的t统计量也表明各个变量对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都有显著影响。
因此,
5. 对得出模型进行异方差性检验
我们来对新模型进行异方差性的检验,运用white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Obs*R-squared的计算结果是5.157549,自由度为,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查表得 (13)=22.362〉11.50596,所以拒绝原假设,即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6. 结论
(1)统计报告
从上面的计量分析中我们最后得到银行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模型:
(2)结果分析
从方程系数值可以看出,对现金股利分配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公司的盈利能力、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与现金股利分配呈正相关,每股收益通过了较好的显著性检验,是因为盈利状况是上市公司派现的基础,而每股收益作为经营业绩的衡量指标,每股收益越高,可供分配的利润越多,公司派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股利发放的数量也会越多。公司本年的收益水平和以前年度累积的可分配收益水平是构成公司可分配收益因素的两个方面,相比较公司以前年度累积的可分配收益水平,中国的上市公司会更加注重公司当年的可分配收益水平对股利支付的影响。
第二,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进行股利分配呈负相关,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通过的显著性检验并没有每股收益明显。每股净现金流量高,说明公司现金使用率和周转率高,公司就会少进行现金股利分配以便更好的利用现金进行收益,所以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现金股利分配呈负相关。
7. 模型的不足
(1)按照国际惯例,上市公司一般每半年或每季度发放一次现金股利,但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并不规范,它们一般是一年发一次现金股利,甚至不分配股利,因此本文研究的现金股利数额以年为单位进行统计,按照2012年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每十股派现额作为当年现金股利分配的金额,并没有考虑中期报表、季度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这势必会对实证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在变量设计上,由于条件的限制,本文仅仅选择了6个变量,不够全面。银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远远不止这6个,有些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如公司的生命周期、银行业信用等级等,由于比较难以量化,所以没有考虑。■
1. 提出假设
基于研究问题,在决定是否分配股利和采取什么样的股利分配方式时所考虑的因素很多,而且并不完全相同。为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分析判断,针对相关因素,提出关于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相应理论假设:
假设1: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2: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3:公司资产偿债能力越高,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4:公司的成长性越好,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小。
假设5:公司的国家股比例越高,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6:公司的现金越充裕,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大。
2. 根据假设设定模型的各个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
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的股利形式主要有派现、送股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二种,由于送股和转增只是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本质上不属于盈余分配,所以不予考虑,本文所用的是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数据,因此被解释变量为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Y。
在研究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时,以所设的10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上市公司财务伏况和经营成果,基本可以说明公司财务的全貌,可以认为它们是重要的,但也可能有其他的重要指标没有包括在内。解释变量具体见下表:
3. 中国银行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数据统计
本文选择中国沪深A股的所有银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截止到目前,中国共有16家上市银行,分别是工商银行(601398)、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交通银行(601328)、民生银行(600016)、招商银行(600036)、华夏银行(600015)、兴业银行(601166)、深发展A(000001)、北京银行(601169)、建设银行(601939)、浦发银行(600000)、宁波银行(002142)、南京银行(601009)、中信银行(601998)、光大银行(601818)。本文采用的是横截面数据,故选取2012年16家上市银行的现金股利分配情况作为研究对象。2012年各银行上市公司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数据如下表。
4. 模型的建立
本文设定的模型是:
其中,c度量了截距项
b1度量了当每股收益变动一个单位,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的变动;
b2 度量了当资产负债率变动一个单位时,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的变动;
b3度量了当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变动一个单位,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的变动;
b4度量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的影响;
b5度量了国家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的影响;
b6度量了净利润增长率变动一个单位时,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的影响;
e是随机误差项。
利用eviews回归结果如下:
从结果可以看出,R2为0.710839,调整后R2为0.518065,F值为3.687417,再看p值那一列,整体模型并不理想,再进行逐个解释变量分析,我们可以预测x1,x3,x4为重要影响因素,再次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从这次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整体模型效果比第一次回归好,R2为0.661914,调整后R2为0.577392,再看t值和p值列,x1和x3基本达到了显著水平,x4尚未达到,剔除x4,再次进行回归,可以得出回归结果如下:
此次整体回归模型效果是三次中最好的。
该模型可以通过初步的经济意义的检验,系数的符号符合经济理论。R2为0.624975,调整后R2为0.567278,说明模型与基本情况基本符合;F值为10.83216,R值和F值都很好,而且各个变量的t统计量也表明各个变量对每股现金股利分配额都有显著影响。
因此,
5. 对得出模型进行异方差性检验
我们来对新模型进行异方差性的检验,运用white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Obs*R-squared的计算结果是5.157549,自由度为,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查表得 (13)=22.362〉11.50596,所以拒绝原假设,即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6. 结论
(1)统计报告
从上面的计量分析中我们最后得到银行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模型:
(2)结果分析
从方程系数值可以看出,对现金股利分配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公司的盈利能力、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与现金股利分配呈正相关,每股收益通过了较好的显著性检验,是因为盈利状况是上市公司派现的基础,而每股收益作为经营业绩的衡量指标,每股收益越高,可供分配的利润越多,公司派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股利发放的数量也会越多。公司本年的收益水平和以前年度累积的可分配收益水平是构成公司可分配收益因素的两个方面,相比较公司以前年度累积的可分配收益水平,中国的上市公司会更加注重公司当年的可分配收益水平对股利支付的影响。
第二,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进行股利分配呈负相关,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通过的显著性检验并没有每股收益明显。每股净现金流量高,说明公司现金使用率和周转率高,公司就会少进行现金股利分配以便更好的利用现金进行收益,所以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现金股利分配呈负相关。
7. 模型的不足
(1)按照国际惯例,上市公司一般每半年或每季度发放一次现金股利,但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并不规范,它们一般是一年发一次现金股利,甚至不分配股利,因此本文研究的现金股利数额以年为单位进行统计,按照2012年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每十股派现额作为当年现金股利分配的金额,并没有考虑中期报表、季度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这势必会对实证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在变量设计上,由于条件的限制,本文仅仅选择了6个变量,不够全面。银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远远不止这6个,有些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如公司的生命周期、银行业信用等级等,由于比较难以量化,所以没有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