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of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概念界定
  1.1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
  1.2 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毛振明在《体育教学论》中认为体育教学由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8个基本要素组成。
  2 自然辩证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体现
  2.1 劳逸结合
  劳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就是把握运动负荷,即松紧有度。负荷过大,超出学生承受能力;负荷太小,则达不到应有的运动量,也就不可能巩固和提高动作技术。教师在安排体育课的内容时,必须把握适度的负荷强度和量。练习次与次之间要安排一定的间歇,间歇时间过短达不到恢复的效果,间歇时间过长则练习效果不佳。
  2.2 收放自如
  收和放作为一对典型的矛盾双方,收是指体育教学必須遵循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基本原则,要围绕体育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来进行。放是指教学过程和形式上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不能局限于固有的传统模式。并且要有意识的主动运用自然辩证法观点,正确处理好课堂各个环节的主辅关系,做到收放结合,
  2.3 因材施教
  现代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自身个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学生,把每一学生都纳入到教育视野之中,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素质和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练习,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2.4 实践中认识
  体育教学其实就是一个使学生从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通过反复的练习以提高运动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对技术的认知,从而再促进学生对技术练习的进一步认识。
  3 自然辩证法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矛盾性,才能引起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通过一次考试就断定学生在前一段时期的学习成绩很显然是片面的。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全面的体现出学生的体育观念、体育兴趣。我们的目的是要把学生教会并且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学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价值观引导,只片面的重视体育课上的技能学习,使学生为了完成而学习。这不符合终身体育的要求。也使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只有让学生将体育学习锻炼从课上延伸到课下,从被动转为主动,才能真正实现增强体质,终身体育的目标。因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的任务。解决学生体育学习的内部矛盾,才能带来进一步质的飞跃。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人能认识、改造自然,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遭受自然的惩罚。只有尊重、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而人的身心健康同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样,必须要尊重、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特征、阶段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及心理特征等情况。
  4 体育教学对自然辩证法的促进
  4.1 体育教学实践是自然辩证法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体育教学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及其解决方案,都为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其不断自我更新。
  4.2 体育教学实践是自然辩证法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体育教学同样会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体育教学中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推动着自然辩证法的自我更新完善,才能更好的应对体育教学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4.3 体育教学实践是自然辩证法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体育教学实践的价值在于它具有指导性。随着相关体育教学各方面因素的不断变化发展,体育教学过程也不断涌现出新的矛盾,自然辩证法要想对体育教学保持指导作用,自身就必须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特征来适应新矛盾的需求。
  4.4 体育教学实践是检验自然辩证法正确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体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来检验指导自身实践的自然辩证法认识的正确性。二者在实践过程中相辅相成。
  5 结语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科学性在于其不断地自我更新和完善。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相应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时刻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观点理论去分析与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贯彻辩证法观点。
  (作者单位:1.天津体育学院;2.大同市平城区第三十五校)
其他文献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中穿插适当的体育游戏能增加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身心发育还不健全,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增强小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借助有趣的游戏,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成长的发展需求,有效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实现寓教于乐,游戏化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小学体育是学
期刊
游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比赛项目,我国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也比较重视游泳运动员的培养工作,而在相关的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的情况之下,如果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不仅能够减缓运动疲劳现象,还能够促进运动员的身体快速回复,对于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预防也具有良好的作用,为了促使游泳运动员的赛前集训效果得到相应的保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类型的营养品,实现游泳运动员的能量补充。故此,在
期刊
1 体育游戏教学法  1.1 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可以锻炼身体,它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对人体机能具有某种锻炼价值,可以使身体某个部位得到锻炼,而游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使人们精神上得到快樂,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所以体育游戏也要具有趣味性,也要吸引不同人群参加。体育游戏要具有一定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游戏同样如此,规则可以约束犯规行为,保证游戏结果公平公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
期刊
一直以来,体育素质都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据了解,在亚洲地区,国内青少年整体身体素质处于劣势。之所以会出现此种状况,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给学生造成直接影响。特别是针对独生子女而言,家长溺爱是其无法进行充分运动的一大阻碍,再加上儿童学习任务非常繁重,经常久坐,导致其身体脊椎发生变形。这些需要通过运动进行改善。在小学时期的体育教学当中,跳绳运动可以帮助儿童活动筋骨,有效提升其身体素质。基于此,本文
期刊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育对教师、学生、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对足球训练课程加大关注力度,以此满足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团结合作在高校足球训练中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总结了其在训练中的价值,并针对当前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实战应用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足球体育训练需要积极创新训练模式和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体育这一训练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基本普及,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影响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当今社会也已经全面步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深入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借用信息技术实施高效的体育课堂,更加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技能。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专注力比较短的实际情况,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