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低档场所嫖客艾滋病病毒(HIV)、梅毒的感染率变化趋势,以及与艾滋病(AIDS)相关行为的改变状况,为指导本市在嫖客人群中开展防治艾滋病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5年,每年4-7月在广西南宁市某县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出入低档场所的嫖客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3-2015年,连续3年共调查1 174名低档场所嫖客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嫖客有逐年增加的趋势(χ~2=51.681,P<0.01),文化程度有逐年减少的趋势(χ~2=33.688,P<0.01)。3年间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4,P>0.05);梅毒抗体阳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12,P>0.05);答对6条以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出现波动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20,P<0.01)。最近1次与暗娼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χ~2=49.706,P<0.01),本次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为:影响快感和认为双方都是健康。最近1年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出现波动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52,P<0.01)。最近1次和最近1年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χ~2=96.468,P<0.01;χ~2=73.632,P<0.01),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为:认为双方都是健康和双方无避孕需要。结论 2013-2015年广西南宁市某县低档场所嫖客以中老年人为主,历年HIV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梅毒感染率较高,存在着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HIV的风险,且感染HIV的风险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仍需进一步加强针对低档场所嫖客人群的高质量的综合干预工作,提高其安全套使用率,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