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腺鳞癌和鳞癌与胆囊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zhen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胆囊腺鳞癌和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1例胆囊腺鳞癌和鳞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与同期收治的101例胆囊腺癌进行比较.结果 腺鳞癌/鳞癌组与腺癌组的肿瘤浸润分期为13或T4的比例分别为100%和53%,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13,P=0.008).腺鳞癌/鳞癌与进展期腺癌(T3或T4期)的远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0和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0,P=0.048),两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2%和87%(X2=0.000,P=1.000).腺鳞癌/鳞癌组和进展期的腺癌组的胃肠道侵犯发生率分别为45%和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18,P=0.054).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和4个月,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9,P=0.549).结论 胆囊腺鳞癌和鳞癌的局部侵袭性强,而远处转移率低.淋巴结转移情况与腺癌相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 aneurysm,ADA)引起肠道缺血(intestinal ischemia)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8例累及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的Stanford B型急慢性ADA的治疗方法.其中有5例SMA完全开口于假腔,为了预防腔内修复(
腹腔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宿主腹腔,且造成明显损害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重度腹腔感染一般皆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或脓毒症,死亡率高达20%~30%.20年来,尽管新的抗菌药物不断涌现,但由于介入诊断、治疗等操作不断增多、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和抗生索滥用导致耐药菌增加等原因,腹腔感染尤其严重腹腔感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期刊
例1 男,63岁.黑便3 d,晕厥数秒入院.近3 d无明显诱因出现解柏油样大便,1次/d,每次量约300~500 g,伴恶心、呕吐,排便后感头晕、乏力、心慌、出冷汗.无腹痛、无呕血.既往曾因胃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有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为160/120 mm Hg.胃镜检查:吻合口溃疡(活动期)并出血.入院后患者下床解大便时突发短暂意识不清,后感腹痛,烦躁不安.查体:面色及四肢苍白,皮温低,血压75
期刊
目的 分析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患者肝移植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原因,评价以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为基础的综合疗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施行的412例肝移植资料,根据UNOS肝功能分级标准筛选出54例ALF患者(UNOS1和2A),其中17例移植
目的 比较经前入路和后入路法切除右叶大肝癌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4年12月间在我院共为78例右叶大肝癌患者施行肝切除术,2002年9月前共对37例这类患者采用传统的后入路方法行肝切除术(A组),2002年以后对其余41例均采用前入路法手术(B组).对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围手术期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 B组患者术中失血量(2.11±0.42)L明显少于A组(3.27
抗生素是外科医师治疗疾病特别是外科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抗生素也存在弊端-不良反应.外科医师应用抗生素时,常常注重其治疗作用,而对其不良反应注意不够.现就外科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便于外科医师掌握。
期刊
近三年中,我院收治行心脏病手术后并发大肠癌患者19例,受心脏术后心功能不全等因素的影响,大肠癌手术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本文就心脏病术后大肠癌患者的诊治加以探讨,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期刊
我院1997-2006年实施胆道手术逾2000例,43例术后出现黄疸,其中有3例为胆道结石并发壶腹癌,且在初次手术时漏诊,现就其漏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期刊
胆囊切除术已历经100多年的发展,是一种成熟和安全的手术方法.近年来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推广,胆囊切除的患者日趋增多.众所周知,胆囊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常见的解剖变异及较复杂的病理变化,使胆囊切除术成为一种有潜在危险性及后遗症的手术,如医源性胆道损伤及胆囊切除后综合征等.这类并发症和后遗症成为经常困扰普外科医生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所行开腹胆囊切除术372例的体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期刊
结直肠癌发病率在全球各种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据估计全球年发病率至少为875 000人,美国每年大约有145 000个新发病例[1].结直肠癌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时的分期:DUKE A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90%,而DUKE D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