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还喜欢你

来源 :现代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mic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笑嫣,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媒体人,有微信公众平台[苏笑嫣]。 作品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星星》《诗潮》《诗林》《青年文学》《民族文学》《美文》等报刊发表。出版有个人文集《蓝色的,是海》;长篇小说《外省娃娃》《终与自己相遇》;长篇童话《紫贝天葵》;诗集《脊背上的花》。 曾获第六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诗选刊》2010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中国诗歌》90后十佳诗人,《儿童文学》2011年度“十大魅力诗人”称号。

  随着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闺蜜群里也又重新热闹起来了,几个人像往年一样,约好了一起去逛庙会的时间。
  说着说着,其中两个闺蜜还约好了一起去红螺寺许愿,只不过,一个是求姻缘,一个是还愿求子。
  我不禁想起来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四个跑到外面去开房、唱歌、喝酒、泡温泉、看电影,一起热热闹闹地跨了个年。
  那时她们两个还都是单身,但跨完年后,也都有了个暖暖的男朋友,当时还多少有些认真地商量着说也许可以一起结婚。
  结果一年过去了,一个确如所愿修成正果,另一个,在一切看似没有来由间又恢复了单身。
  我还记得如今要去求姻缘的这个姑娘,去年她和男友两个人在暧昧期时,那份羞涩、困惑、前前后后一副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那种明明双方有意,只差捅破一层窗户纸的状态,旁观的人看了都忍不住想偷笑。
  我也记得他们确定关系后,曾有一段时间天天黏在一起,开房开了一个星期,后来干脆租下一个小公寓,生起火来洗菜做饭就是一个小家庭似的日常。
  其实回想起来,男生对她也曾是好的。
  毕竟也有过情人节打开后备箱就能收到鲜花和礼物的惊喜,也曾在她生日带她一起去旅行,并拍下一套浪漫的写真合影。
  不可否认的是,两个人都是想过以后的,只是“以后”有时就变成了后会无期。
  也许你以为你会跟他度过以后的每一个节日,也能跟他分享日后的每一份喜悦,可是分开之后你才发觉,原来去年就是你跟他过的最后一个跨年。
  一年的时间,虽然放到整个生命里,就像是不期然地眨了一下眼睛,但是在那段时间里,两个人毕竟也经历了不少的事情。有的人真的喜结连理,有的人仍然一路同行,也有很多人是,你也曾以为也许就是这个人了,可是一转身,他就是不见了。
  去年陪你跨年过节的那个人,今年,还在你身边吗?
  记得之前网上有个特别的火的故事。就是陈升的那场“明年你还会爱我吗”的演唱会。
  提前预售第二年门票的演唱会,仅限情侣购买,单人票的价格可以买到两张票,不过必须两张票合在一起才有效。
  大概是出于对自身感情的笃定,又或是对两人关系的考验,门票瞬间一抢而空。结果第二年演唱会上,却稀稀拉拉地,只有一半的人到场。
  现在的感情啊,很多时候都是如此,来得也快,去得也快。
  一年前同床共枕的两个人,转眼却已成为陌路人。一年前你以为他会是你的一辈子,一年后你的通讯录里已经没有他的名字。
  有些人是,今天我爱你,明天看心情。但更让人唏嘘的是,他是真的爱过你,但也真的又爱了别人。你们原本设想了很多的未来,但最后和他共度余生的人却不是你。
  我们有时都很想慢下来,生活慢一点,爱情慢一点。所以木心的那首《从前慢》才变得那么动人和广为流传吧。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们喜欢看青春片,也不只是怀念年少的岁月,而是想念那个时候青涩的欲说还休。
  喜欢一个人可以丝毫不用赶时间,我们忐忑地暗恋,犹豫地写着长长的情书,但不敢也不急于去表白。等待一条短信心脏都在砰砰跳动,在电影院假装怕黑才能牵起对方的手。有一个喜欢的人可以半夜躲在被子里偷偷地发信息是一件令人幸福无比的事,看到喜欢的男生冲自己笑一下就能高兴好几天。
  这些感受,长大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了。
  一切都太快了,也太容易变化了。
  人们总是擅自说着在一起,然后突然就离开。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一起去看了《小时代》的第四部,出来后她突然泪流满面。
  我不解地问,有那么感人吗?
  她说,不是,当年我以为陪我看第一部的人,也能陪我看到第四部……你说,是该说我天真,还是造化弄人?
  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要回她什么,现在想想,大概就是年轻吧。
  年轻的时候,时间总是很长的,但很多我们一直坚信不会改变的东西,很多我们真心相信会永远的事物,往往不知不觉地就从我们身边改变、离开。
  如李碧华所说,人们爱说“我永远爱你”,爱,我知道,可永远是什么呢?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永远可能只是一两年,而不是一辈子。
  人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却忘了世事无常。
  只是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希望十七岁陪我挨骂罚站的你,二十七岁还可以嫌弃我吃得多,三十七岁应酬喝多后回到家里还能说上一句我爱你,到了四十七岁我还能埋怨你没刮的胡子扎得我脸疼,就连五十七岁的你和我斗嘴时还在嘲笑我的脑瓜不够灵光。
  前些日子看到一个人说:一年前,你第一次跟我说“我喜欢你,晚安”。你说你当时因为我没有回复而失眠了一整晚。一年后的今天,你又跟我说晚安,结局不同的是,你不再失眠,但我的头压得你的胳膊有点酸。
  看了真的觉得很暖。
  年少时憧憬轰轰烈烈的爱情,现在觉得最好不过是平淡相守的温暖。
  最大的愿望不过是,每一个明年今日,我们相爱如初、情比金坚。
  也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有爱的人在身边,別在孤独中失眠。
  无论怎样,至少,明年,我还是喜欢你。
其他文献
金秋,开学季,完成了新生报到注册等一整套程序,熟悉了室友和宿舍,熟悉了校园,校园里的“新鲜人”,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今年的大学“新鲜人”,经历了疫情期间的沉淀,经历了高考期间的拼搏,对于“大学生活”,对于将要“成为怎样的人”,也许他们各自都在心中有了目标。  大学,这座他们未来几年将生活和成长的大舞台,也将师者们的良言寄语,作为给这些孩子的新学期“见面礼”。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他们通
导语:1984年,日本《现代用语的基础知识》开始举办名为“新语·流行语大奖”的年度评选活动,从每年正在流行的几十个新词语和短语中,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1个或几个,将当年日本社会的最新潮流以文字符号的方式记录进历史。到了2013年,这项活动已经是第30届了。  语言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是口语。比如我们现在说的普通话,其实也不过就一百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就算真有姑娘成功“穿越”回康熙年间,她说的话
最近参加了一个大party,密西西比州哈蒂斯堡的华人能来的都来了,最拉风的当属南密西西比大学计算机系的三位师姐,她们每人都推着一个婴儿车,齐刷刷地站在那里,俨然一道风景线;来美国当带孩子的妈妈则是每位的标配。  三位师姐有一个硕士刚毕业,另外两个正在为博士毕业论文的开题奋斗。开始我还在感叹她们这生孩子的节奏赶得真不巧,一边读书一边生育,多辛苦。结果她们告诉我,就是专门赶着读书时生孩子;还有位师姐是
11月26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了《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4),对数十万留学回国人员的数据进行分析。据统计,我国学成回国人员总数累计达144.42万人,95%为80后、90后,获得硕士学位的占到63%。  《蓝皮书》主要展现了我国留学回国人才的特点、就业意愿及就业现状。采集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留学服务中心办理就业落户的数据、国外学历学位认证数据及留学服务中心设立在除我国西藏自治区以
睡觉是第一等大事。  “周六一上午就留给孩子补觉了。睡好了,再说其他。”三年前,北京初三家长李未就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给孩子的休息日做了调整。一上初中,便感觉时间不够用。学习要挤时间,孩子也需要休息,两者如何平衡就成为不少家长面临的问题。  隨着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学生睡眠问题再一次引发社会关注。  在微博上“是什么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面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海南共青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務,为贯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海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进一步服务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共青团海南省委主动联合省委自贸港工委办、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旅文厅、省科技厅、海口市政府,于2020年12月18日共同启动创建“海
记者_曹尔寅发自北京编辑_王泓滢  一个无名校背景、无骄人成绩、无显赫家世的“三无”工科男让哥大为他“破例”敞开大门,或许这要归功于为他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的妈妈。  王乾,就读于青岛科技大学,近日被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机械工程专业录取。  让我们看看王乾申报哥大研究生院的资本:  非名校背景,他所就读的青岛科技大学既没有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也不是“221”工程类院校。  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
—著名教育专家纪大海在新书《教育面面观》中提到,不论什么样的教育国际化,教育都必须始终坚守民族文化这个“根”,丢了“根”的教育国际化注定是失败的。
美国大学理事会主席David声明,从2016年春季起,SAT将被彻底翻新,意味着目前就读高一的学生将成为第一批面对新SAT的考生。  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区校友面试委员会的北京总负责人Nini Suet支招,最有效的培训解决方案是在模拟美国高中教学的基础上,将英语学习与教学课程融合在一起。
熟能生“厌”  这年头,人干得好好的,嗷的一声,就“职业瓶颈”了,就进入“职业倦怠期”了,谁要是不想创个业、不去做点自己喜欢但没有钱赚的事,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以前有一位同事,资深广告文案,忽然有一天跟我辞职,问他到哪里高就,他说回家写小说。一年后,圈子里传他回来上班了,估计是钱用完了,小说也没有动静。只是这么一折腾,他觉得自己还是更适合做广告。  也有一去不回头的,多半是创业去了,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