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四川精神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预计在2020年将会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二类疾病[1]。抑郁症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机制可能是诱发中枢5-羟色胺(5-HT )或去甲肾上腺素( NE)、多巴胺( DA)和神经肽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其受体功能下降有关,近年来还有发现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失调[2]、谷氨酸传导障碍[3]、神经免疫异常[4]等因素有关。目前对抗抑郁药物研究主要集中在阐明生物学改变机制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也很大程度地促进了新药的研发。
其他文献
1病例 患者,女,69岁,退休职工。因尿频、尿急、尿少8月,胸前区不适、睡眠差1周。反反复复在多家综合医院以“尿路感染”治疗无效。在我院门诊诊断“神经性尿频”,血、尿常规,肝功能
为探讨反应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清甲状腺水平变化情况,我们对2009年2月-2011年2月入住我院30例反应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甲状腺素水平的测定,并与正常健康人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和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痊愈精神分裂症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出院后两组均给予精神药物治疗。干预组实施出院后居家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改善长期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和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连续住院时间≥2年,年龄
目的了解湛江“4.28”校园重大突发事件受影响的小学生焦虑和抑郁障碍的严重性,并对暴露的因素进行分析,为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