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老人的健康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huang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9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越来越多的涌向城市,造成了大部分劳动力集中在少数发达地区的社会现象。不论是为了生存起早贪黑的农民工,还是艰难地在城市里立足的白领们,对自己的健康都自顾不暇,更别说花时间关注留守在广大农村的老人们的健康了。留守老人们每天都只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还要为了自己的孙辈操劳,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进行预防保健和健康体检,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难免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又缺乏基本的健康医疗知识,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和病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作为临床一线的医生,我经常碰到一些老年人来就诊时病情就已经很危重了,如果他们懂得基本的健康医疗常识早点来就诊的话完全可以减轻或者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不良后果。为他们感到无奈和痛心的同时,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如果社区和医务人员多做一些健康知识和常识的宣教工作,如果为人子女的多抽一点时间关心关心父母的身体,如果老人们不会为了高额的医药费发愁、怕拖累子女而瞻前顾后,也许一切的一切都不会发生。我把以下一些常见急性发生的疾病的表现以及不及时就诊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甚至悲剧告诉大家,就是希望引起全社会对留守老人健康的关注。
  腹外疝嵌顿。腹内脏器通过腹壁先天性或后天性缺损或薄弱区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一肿块者称为腹外疝,是普外科领域里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患者约占60%~80%。老年人由于肌肉、韧带松驰造成腹壁强度降低,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如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搬运重物、举重、腹水等)很容易导致腹外疝的发生。而嵌顿性疝通常是由于疝内容物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回收将疝内容物卡住,出现嵌顿而不能回纳。其中以斜疝和股疝最常见。临床上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局部明显疼痛,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症状。成人腹股沟疝一旦嵌頓,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小。如嵌顿时间较短(3~5小时内),没有腹部压痛和腹膜刺激症状可采用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复位。多数病人的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对于绞窄性疝,尽早手术是最根本的处理方法,而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临床上很难截然区分,再加上大部分老年人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各种原因导致的就诊不及时,最终导致电解质紊乱、疝内容物缺血坏死,可继发感染并波及周围组织,严重者可发生SIRS和脓毒血症甚至死亡。临床上这样的例子也并非少见。专家提示:如果家里有老人罹患腹外疝,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凡是能够耐受手术的应尽早去正规医院手术治疗,因为腹外疝是机械性原因所导致的疾病,靠打针吃药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不要等到发生嵌顿了再匆匆忙忙赶去医院,要知道这个时候急诊手术处理风险会成倍地增加,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悲剧的发生。引用一句消防用语叫做“防患于未然”。
  急性阑尾炎。也是普外科较常见的疾病。阑尾是附于盲肠后内侧壁的管状器官。其远端为盲端,故当阑尾腔被增生的淋巴滤泡或粪石阻塞时,易导致阑尾腔内细菌繁殖,继发感染,而形成急性阑尾炎。而阑尾动脉为终末动脉,当出现血运障碍时易导致阑尾坏死、穿孔。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查体时表现为右下腹部的压痛。早期手术治疗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若不及时手术,阑尾的炎症发展会造成阑尾血运障碍而出现阑尾坏死、穿孔,进而出现腹腔脓肿、内外瘘、门静脉炎等并发症。故绝大多数阑尾炎一旦确诊,应早期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方式主要是阑尾切除术,若在阑尾炎症还处于管腔阻塞或仅有充血水肿时就手术切除,此时手术操作较简易,术后并发症亦少。如果病程超过72小时,则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此时如果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就大得多,可能出现阑尾穿孔、阑尾坏疽、粪瘘、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感染、盆腔脓肿、门静脉炎、肝脓肿、脓毒血症甚至死亡。专家提示:如果家里有老人罹患急性阑尾炎,不要相信有些非专科医生所说的先消炎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再考虑手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去正规医院的普外科就诊,确诊是急性阑尾炎后尽可能快地手术治疗,以免耽误了最佳的手术时机。
  肠扭转: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老年人多因饱餐后频繁变换体位,肠管重力发生改变导致小肠、乙状结肠扭转。扭转发生后肠襻两端均受压迫,形成闭襻性肠梗阻,很快发生血循环障碍,常在短时间内发生肠狡窄、坏死,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大多表现为突发剧烈腹部绞痛,伴有恶心、呕吐频繁、腹胀及肛门排气排便停止。老年人反应迟钝,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早期体征可能不明显,病情轻重与临床表现不符,从而掩盖了实际的病情,延迟治疗可给患者带来后果,甚至死亡。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提高肠扭转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专家提示:如果有老人餐后变换体位或者干重体力活突发腹部剧烈疼痛应该考虑急性肠扭转可能,应尽快送入正规医院确诊,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
  综上所述,留守老人是容易忽视的群体,也是比较弱势的群体,这就需要全社会、为人子女的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努力学习相关的健康医疗知识,共同关注和保障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不仅仅是为了他们,更重要的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只有老人们身体健康,我们才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中。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2010年6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7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71例患者中67例成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中转开腹4例;53例患者放置腹腔引流管,2-4d后拔出;术后发生胆瘘2例,无胆管损伤、膈下及肝下间隙脓肿,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5-13d后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眼睑色素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大连何氏眼科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眼睑部色素性疾病患者46例(46只眼),由眼科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做出临床诊断后,进行皮肤镜图像采集,应用皮肤镜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将病灶切除进行病理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临床肉眼观察与皮肤镜检查对眼睑各种色素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92-02  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变(EMT)是一基本的病理生理现象,其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密切相关。目前,关于EMT的研究尚处于基础阶段,其分型、判断标准尚不完善,研究显示,EMT与干细胞、m iRNA、化生及细胞微环境联系密切。本文就其相关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1 EMT分型  目前,关于EMT的概念大
陈道达教授:围手术期化疗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措施的一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辅助性化疗方法.它是通过两种途径发挥治疗效果的,一是化疗药物加快癌细胞凋亡,
目的:对食道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并分析总结临床体会.方法:在2017年9月-2018年10月间,选取在我院进行食道癌根治术52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分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高原地区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方法开放性非对照研究。对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采用PDT治疗新生血管性AMD的患者44例47只眼,随访半年的临床疗效。其中,经典为主型(典型CNV≥整个病灶的50%)31只眼(31/47占65.96%),微小经典型(典型CNV<整个病灶的50%)16只眼(16/47占34.0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分析60例行TA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随机分
李荣教授:全胃切除术是对进展期胃癌(Ⅱ,Ⅲa)病人施行的常用术式.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围手术期处理的改进,手术病死率和近期并发症显著降低,术后生存期延长.病人迫切要求改
目的观察气体填充对硅油取出术后一过性低眼压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行硅油取出术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研究。入选病例分为单纯硅油取出组及气体填充组。眼压低于6.5 mmHg作为低眼压标准。对两组一过性低眼压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共133只眼(121例)。其中单纯硅油取出组共108只眼,气体填充组共25只眼。单纯硅油取出
患儿男,13岁.以腹部胀大、进行性消瘦、间歇发热近5年于1998年4月入院.患儿5年前无诱因腹部胀大,伴发热39~40℃,经当地医院治疗20天左右,热退,仍腹胀大.此后间歇发热,每次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