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ydm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系统整理了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改实验班的办班实践,总结其经验有四:一是采取“分数”与“兴趣 潜力”相结合的选拔方式;二是重视中医经典和中医传统文化课;三是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四是严格而规范的培养过程管理。
  关键词: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111-02
  中医药高等教育历经约60年的发展,目前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也使中医学融入到了大教育、大卫生的体系之中[1]。然而,不少人对高等中医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质疑[2],许多毕业生中医理论不够扎实、动手能力不强,很难适应医院的要求。我校早在1958年即开展中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58级4班实行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出了张六通、孙国杰、梅国强、陈如泉、涂晋文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中医药学家,其中梅国强教授今年被评为全国第三届“国医大师”。我校针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形势,于2004年成立了中医教改实验班,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组班方法及班级管理
  采取“分数”与“兴趣 潜力”相结合的选拔方式,遴选出综合素质高、对传统中医文化和中医专业有学习潜能和浓厚兴趣、特长突出(如医古文或英语特长)的学生30名左右组建新班级。选拔环节有志愿报名、资格审查、笔试和面试。笔试考英语、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面试重在对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和意志品质及思维能力进行考核。同时,专门给中医教改实验班配备专任教师作为班级辅导员,要求工作认真负责、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并针对学生跟师临床,建立了定期考核、监管和反馈机制。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该班执行独立的教学计划,目标是培养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中医经典功底深厚、临床思辨能力强、具有在继承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中医专门人才。
  1.院校教育中结合师承,班级制与导师制互补。“院校教育”有系统培养的优势,“师承教育”有早临床、多临床、名师指导的优势。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外,我校为该班每名学生配备一名临床指导老师。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有18个单元时间跟师临床,每次跟师临床要写跟师临床记录,至少记录3个完整病案。同时,每学期必须至少完成10篇读书心得,其主要内容为学生读经典心得体会、记录导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以及在课程学习、跟师临床中发现的问题、设想的解决方案等,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师古而不泥古,继承又能创新,积极开展古方古法新用、成方成法活用等。
  2.课程体系中突出中医经典和中国古代文化。我校对中医教改实验班的课程进行优化、整合,设置以中医课程为主体,中医文化课程为基础,经典课程突出,西医课程少而精,先中医后西医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群有五类:一是中医文化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医哲学基础》和《国学经典选读》等;二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三是中医经典课程,包括《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是中医临床课程,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等;五是中医临床思维拓展课程,包括《名医医案精华选讲》、《经方临床应用》等。其特点:一是确保中医经典课程学时占中医类课程的■,并突出其核心地位;二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内容涉及中医的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根源、认识论、方法论、理论特色等。
  3.培养计划中强化临床,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我校通过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中医基础、中医临床以及中医与西医课程比例,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等来强化临床实践环节。通过构建课程实践、预实习、跟师临证、实训、毕业实习等多环节、立体式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使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技能训练融为一体。
  三、改革成效
  1.学生培养质量。目前,我校已有9届中医教改实验班学生毕业,硕士研究生平均录取率约80%,其中2008级达到88%,就业率基本上达到100%。在已毕业9届中医教改实验班学生中,有10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有10余篇论文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有近20篇论文获得湖北中医药大学优秀论文奖,并在国内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2.社会影响。通过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国内同类院校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至今,已有十余家新闻单位如中国医药学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湖北电视台就该班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中医文化课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报道。特别是毕业生就业单位对中医教改实验班培养出来的学生评价非常高。
  四、成果应用
  1.中医学七年制拔尖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建立。2011年我校“中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卓越中医师)培育试验计划”成功入选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这是我校总结传统“师承教育”经验,实施中医教改实验班,同时结合国家教育部“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模式創新实验区”项目而取得的又一成果。“基于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培养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于2013年获湖北省政府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我校针对中医学七年制实行多元化的中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简称“五个结合”,即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基础理论教学与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学期教育与假期访学(访名院、名科、名医、名药)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名医名家讲坛相结合、国内教育与国际交流相结合。
  2.试点学院改革项目的确立。我校在成功举办中医学教改实验班的基础上,2013年成功申报湖北省高校试点学院改革项目——国医学院(鄂教高函〔2013〕15号),标志着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试点学院改革是在普通本科高校选择专业学院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推进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学院与社会创新资源协同发展为路径,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的综合性改革。至此,我校中医教改实验班的试行与教育部中医学专业改革试点项目以及省级试点学院相适应,形成一条以“试点班—试点专业—试点学院”为主线的富有中医特色的试点改革之路。   五、體会
  我校中医教改实验班能够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采取“分数”结合“兴趣 潜力”选拔人才组建新班级,重视学生对中医传统文化和中医专业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克服了单纯分数选拔方式的不足。(2)重视中医经典和中医传统文化课程。调查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发现熟读经典是学好中医的关键因素[3]。但随着学科的分化、学分制的推行,西医课程、选修课,以及顺应素质教育要求开设的课程均有所增加,因此中医经典课程学时数大幅度削减,以致学生普遍对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采取应付态度。另外,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属性。中医学要发展就要对中国的宗教、哲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有所涉猎,才能够谈得上研究和发展中医[4]。(3)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合二为一。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无论经验的获得或是理论的深化,都离不开临床实践。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正是实现二者结合的最佳方式。(4)严格而规范的培养过程管理也十分重要。我校中医教改实验班的办班实践证明了熟读中医经典、反复临床实践是中医药人才成才的必由之路;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班级制与导师制互补,是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最佳模式[5]。
  参考文献:
  [1]陈晓明,罗小泉,吴伟.对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反思[J].陕西中医,2008,29(11):1567-1568.
  [2]赵志英.浅论中医高等人才之现状[J].中医药导报,2007,13(2):20-21.
  [3]黄利兴,刘英钱,查青林等.当代百名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调查[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2:)87.
  [4]王新陆.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2):83-90.
  [5]王华,梁忠,刘松林,等.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9,28(4):4-6.
  Abstract:This article system to sort out the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reform experimental classes of the class practice,summarizes its experience has four:one is to take "scores" and "interest and potential"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election;Second,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ree is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clinical practice;The cultivation of the four is the strict and standard process management.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lent training mode;explore;practice
其他文献
认知无线电技术为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解决频谱资源紧张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频谱感知技术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基础,其性能好坏直接关系着系统的总体性能,因此
“城市更新”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领域中高频出现的词汇,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化的高速度推进,使得城市一度以“摊大饼”的方式快速蔓延。这一时期,旧城区的城市更新伴随
介绍红宝石李嫁接技术,包括砧木培育、嫁接技术、嫁接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据悉,2015中国手机创新周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国手机产业链的"智造"能力,激发产业链大众创新、草根创新活力,引导和培育良好的手机产业链生态建设,推动中国手机产业创新驱动发展。
地面多传感器探测系统是“十五”兵器科技预先研究课题,它由设置于各个指定位置的探测单元和指挥中心及单兵手持设备组成。它将各类传感器和全球卫星定位模块连同无线发射/接收
摘要:按照职业能力对《电气控制技术》进行合理定位,并对其进行课程改革,進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分为四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分几个子任务,任务的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采取项目化教学,并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职业能力;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96-02  一、引言 
双轴搅拌桩工艺作为重力坝主要用于面积小、开挖深度浅的基坑。在万源城C街坊商品住宅项目中,基坑临河、临地铁、周边小区密布及开挖面积大,双轴搅拌桩重力坝得到成功地运用,
摘要 总结稻茬马铃薯LK99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茬马铃薯;LK99;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086-01  2012年早春,南京市农委在江宁区江宁街道朱门社区统一组织调进早熟性好、抗逆性强、丰产性优、薯型规则、表皮光滑、薯块商品率高
摘要 利用湟源县2012年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资料和历次洪涝灾情降水资料,分析湟源县暴雨洪涝灾害分布特征。利用湟源县近年区域站降水资料,初步确定了形成暴雨洪涝灾害临界雨量值,并提出了灾害防御措施,以期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暴雨洪涝灾害;普查分析;防御措施;青海湟源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7-0211-02  暴雨洪涝灾害
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关税壁垒的作用将越来越弱,而以颁布技术法规、推行技术标准、实施认证制度和检验制度等技术性措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