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质量要求很高的工程,仅保证强度是不够的,必须同时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为保证这些要求,混凝土必须满足高性能。本文阐述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特性;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性能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为基本要求, 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和料和专用复合外加剂, 取用较低的水胶比和较少的水泥用量, 在施工时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制备的满足力学性能要求, 并具有较高的耐久性能和良好的工作性能的混凝土。
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高性能是指采用普通原材料、常规施工工艺,通过掺加外加剂和掺合料配制而成的具有高工作性、高强度、高耐久性的综合性能优良的政。具体是:
1、拌合料呈高塑或流态、可泵送、不离析,便于浇筑密实。
2、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和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水化热低,不产生微细裂缝,徐变小。
3、有很高的抗渗性。其中高工作性是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即高流动性、高抗离析性、高间隙通过性、高填充性、高密实性、高稳定性;并同时具备低成本的技术经济合理性。
二、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1、 施工前控制
在施工前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矿物掺和料、外加剂、水等主要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质量检验报告进行进场核查。
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矿物掺和料、外加剂、水等主要原材料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应满足现行行业和国家标准以及本次招标技术规范载明的其它标准的相关要求。按设计及施工要求复检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核查配合比试拌过程以及相关混凝土力学性能、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其中,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由经国家、铁道部认可或业主指定的权威部门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相关要求。
2、混凝土搅拌
(1)混凝土搅拌在搅拌站集中进行。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按配合比核对原材料的产地、规格,检查搅拌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并对计量设备进行校核。
(2)搅拌前,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含水量每工班抽测2 次,雨天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3) 混凝土搅拌时采用二次投料法。搅拌完成的混凝土达到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根据搅拌物的稠度、搅拌机的功率等确定,一般不少于2 min,也不大于3 min。
(4)每次生产混凝土时密切监视与检测开拌初始的前三盘混凝土搅拌物的坍落度、含气量、温度及泌水率,如不符合要求,及时分析处理,直至符合要求后方可持续生产和用于工程。5) 生产混凝土过程中,按规定的频次和项目对混凝土搅拌物进行检测。
3、 混凝土运输
(1)当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时,采用搅拌车运输; 近距离运输混凝土时,采用混凝土泵、混凝土料斗或皮带运输。运输过程中,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仍保持均匀性和良好的搅拌物性能,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2)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在特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 夏季) 或受冻( 冬季) 。
(3)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时,运输过程中以2 r /min ~4 r /min 的转速搅动; 当搅拌运输车到达浇灌现场时,高速旋转20 s ~ 30 s 后再将混凝土搅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中。
(4)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泵的型号根据工程情况、最大泵送距离、最大输出量等选定。优先选用泵送能力强的大型泵送设备,以便尽量减小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泵的运输能力与搅拌机械的供应能力相适应。
4、 混凝土浇筑
(1)浇筑要求
凝土成型就是将混凝土拌和物浇筑在符合设计尺寸要求的模板内,加以捣实,使其具有良好的密实性,达到设计强度的要求。混凝土成型过程包括浇筑与捣实,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关键,将直接影响结构的质量及其整体性。混凝土经浇筑捣实后应内外光、尺寸准确、表面平整,钢筋及预埋件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
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时間,以避免在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时浇筑混凝土。在高温干燥季节,晚间浇筑混凝土受风和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可在接近日出时终凝,而此时的相对湿度较高,因而早期干燥和开裂的可能性最小;在低温干燥季节,白天浇筑混凝土可以保证混凝土正常的凝结和硬化。
(2)入模温度
对于干燥、大风环境下的高性能混凝土,应尽量避免在最高、最低气温时进行浇筑。在高温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温度不高于30℃,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和钢筋进行降温处理。在低气温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和钢筋进行加热处理。
5、 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宜满足表1的要求。
表1 不同混凝土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2)在任意养护时间,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 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3)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
(4)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6、质量检验控制
除施工前严格进行原材料质量检查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的以下指标进行检查控制:
(1)混凝土拌合物:水胶比、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泌水率、匀质性。
(2)硬化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抗渗性、电通量等。
总之,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突破了以往的混凝土的技术性能缺陷,同时也对节能、工程质量、环境维护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研制成功是混凝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混凝土技术性能进步的标志,其在工程上的应用范畴将越来越广泛,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 黄明圣. 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3)
[2] 张红杰.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浅析[J].中国水运,2011(7).
[3] 林宪枝.论混凝土表面气泡的成因和防治[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03)
[4] 戴阳春.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 2007(32)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特性;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性能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为基本要求, 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和料和专用复合外加剂, 取用较低的水胶比和较少的水泥用量, 在施工时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制备的满足力学性能要求, 并具有较高的耐久性能和良好的工作性能的混凝土。
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高性能是指采用普通原材料、常规施工工艺,通过掺加外加剂和掺合料配制而成的具有高工作性、高强度、高耐久性的综合性能优良的政。具体是:
1、拌合料呈高塑或流态、可泵送、不离析,便于浇筑密实。
2、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和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水化热低,不产生微细裂缝,徐变小。
3、有很高的抗渗性。其中高工作性是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即高流动性、高抗离析性、高间隙通过性、高填充性、高密实性、高稳定性;并同时具备低成本的技术经济合理性。
二、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1、 施工前控制
在施工前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矿物掺和料、外加剂、水等主要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质量检验报告进行进场核查。
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矿物掺和料、外加剂、水等主要原材料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应满足现行行业和国家标准以及本次招标技术规范载明的其它标准的相关要求。按设计及施工要求复检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核查配合比试拌过程以及相关混凝土力学性能、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其中,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由经国家、铁道部认可或业主指定的权威部门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相关要求。
2、混凝土搅拌
(1)混凝土搅拌在搅拌站集中进行。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按配合比核对原材料的产地、规格,检查搅拌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并对计量设备进行校核。
(2)搅拌前,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含水量每工班抽测2 次,雨天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3) 混凝土搅拌时采用二次投料法。搅拌完成的混凝土达到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根据搅拌物的稠度、搅拌机的功率等确定,一般不少于2 min,也不大于3 min。
(4)每次生产混凝土时密切监视与检测开拌初始的前三盘混凝土搅拌物的坍落度、含气量、温度及泌水率,如不符合要求,及时分析处理,直至符合要求后方可持续生产和用于工程。5) 生产混凝土过程中,按规定的频次和项目对混凝土搅拌物进行检测。
3、 混凝土运输
(1)当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时,采用搅拌车运输; 近距离运输混凝土时,采用混凝土泵、混凝土料斗或皮带运输。运输过程中,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仍保持均匀性和良好的搅拌物性能,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2)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在特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 夏季) 或受冻( 冬季) 。
(3)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时,运输过程中以2 r /min ~4 r /min 的转速搅动; 当搅拌运输车到达浇灌现场时,高速旋转20 s ~ 30 s 后再将混凝土搅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中。
(4)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泵的型号根据工程情况、最大泵送距离、最大输出量等选定。优先选用泵送能力强的大型泵送设备,以便尽量减小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泵的运输能力与搅拌机械的供应能力相适应。
4、 混凝土浇筑
(1)浇筑要求
凝土成型就是将混凝土拌和物浇筑在符合设计尺寸要求的模板内,加以捣实,使其具有良好的密实性,达到设计强度的要求。混凝土成型过程包括浇筑与捣实,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关键,将直接影响结构的质量及其整体性。混凝土经浇筑捣实后应内外光、尺寸准确、表面平整,钢筋及预埋件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
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时間,以避免在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时浇筑混凝土。在高温干燥季节,晚间浇筑混凝土受风和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可在接近日出时终凝,而此时的相对湿度较高,因而早期干燥和开裂的可能性最小;在低温干燥季节,白天浇筑混凝土可以保证混凝土正常的凝结和硬化。
(2)入模温度
对于干燥、大风环境下的高性能混凝土,应尽量避免在最高、最低气温时进行浇筑。在高温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温度不高于30℃,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和钢筋进行降温处理。在低气温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和钢筋进行加热处理。
5、 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宜满足表1的要求。
表1 不同混凝土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2)在任意养护时间,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 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3)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
(4)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6、质量检验控制
除施工前严格进行原材料质量检查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的以下指标进行检查控制:
(1)混凝土拌合物:水胶比、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泌水率、匀质性。
(2)硬化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抗渗性、电通量等。
总之,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突破了以往的混凝土的技术性能缺陷,同时也对节能、工程质量、环境维护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研制成功是混凝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混凝土技术性能进步的标志,其在工程上的应用范畴将越来越广泛,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 黄明圣. 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3)
[2] 张红杰.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浅析[J].中国水运,2011(7).
[3] 林宪枝.论混凝土表面气泡的成因和防治[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03)
[4] 戴阳春.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 2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