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剑将军”张克侠首任解放军第三十三军军长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q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克侠曾经拥有过这样一把剑:剑身长380毫米,刃长255毫米,剑柄为铜皮包覆;剑身刻有“不成功便成仁”六字;剑柄上书有“校长蒋中正赠”字样。史称,此剑名为“中正剑”,制造于1933年7月至9月之间。“中正剑”是蒋介石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而特地在德国制作的。张克侠得过此剑,因此,素有“佩剑将军”之誉。
  一心想以“中正剑”培植自己势力的蒋介石没有料到,当他将“中正剑”赏赐给张克侠时,张克侠早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有5年党龄了;更让蒋介石没有料到的是,后来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张克侠和何基沣战场起义,打乱了国民党军的整个部署,取得了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的“第一个大胜利”(毛泽东语);再后来,张克侠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三军首任军长。
  
  秘密加入共产党
  
  张克侠,原名树棠,又名双印、大伟、慕义等。1900年10月7日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村乡侯陵屯村。
  1916年7月,张克侠在“打倒列强”的大形势下考入北京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1921年秋升入保定军官学校。1923年,张克侠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主动请求分配到冯玉祥部,在宋哲元的第二十五混成旅任见习军官。
  一年后的1924年2月9日,冯玉祥在前妻去世后,续娶了张克侠妻子李德璞的胞姐李德全。这样一来,张克侠就成了冯玉祥的连襟。
  生性好强的张克侠不愿攀亲附贵,婉言谢绝了冯玉祥的聘请,只身去广州参加北伐,从此开始了漫长而坎坷的革命生涯。开始,张克侠在陆军讲武学校任教官,后来当队长。北伐开始后,张克侠回到张家口,动员冯玉祥率部参加北伐。此时,身在苏联的李德全寄回来一封信,希望张克侠去莫斯科学习。1927年春,张克侠辗转到了莫斯科,进入中山大学学习。
  在苏联学习期间,张克侠向冯玉祥的随从副官、中共地下党员张振亚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张振亚是由刘伯坚、曾涌泉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在党组织考察张克侠期间,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革命由于蒋介石的叛变而失败,而冯玉祥对蒋介石表示了公开支持。如此一来,张克侠入党的事不但没有得到批准,而且还要他离开中山大学。但是,张克侠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埋下的共产主义理想的火种一直没有熄灭。后来,张克侠回忆说:“我加入共产党,与大姐李德全邀请我去苏联学习是有关系的。”
  1928年秋,张克侠回国后仍旧在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里工作。但张克侠没有与张振亚失去联系,而是时常把冯部的情况通过各种渠道向张振亚汇报,并多次表达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秋,张克侠接到张振亚的一封密信,通知他到上海去一趟,接头地点在静安寺教堂,接头人是一位牧师,叫董健吾。张克侠赶到上海后,在约定的地点与董健吾取得了联系。董健吾说,张振亚两天后来见他。两天后,张振亚如期而至。见面后,张振亚对张克侠在白色恐怖中能矢志不渝争取入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说党组织很快会派人来当面对他进行考察和审查。
  不久,张克侠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的同学张存实和李翔梧(时任中央军事部副秘书长)做了他的入党介绍人。
  最后,周恩来批准张克侠为“特别党员”,并规定:中央派人与他单线联系,不得与地方党发生关系;任务是在西北军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党内名字是张光远。
  周恩来的三点指示,很快由张振亚通知了张克侠:“中央已批准你为共产党员,是特别党员。你不能与地方党组织发生关系,不可暴露身份,要严守党的纪律。以后,中央会派人直接和你联系,你与党进行书信联络时,使用张光远这个名字。假如发生意外,你也不要说出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党是会记得你的,也会设法保护你的家人。”
  张克侠牢记党的嘱咐,一直到1950年才公开了共产党员身份。事后,张克侠回顾入党历程时,这样写道:“我已经成了一名共产党员,党的需要即是我的需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将不惜自己的生命去完成党交给我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当时,周恩来同志正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及军事部长。从此,我便在他的关怀和领导下,开始了我新的政治生命的征途。”
  
  卧底敌营二十载
  
  张克侠兼有两种不同的政治身份:公开的是国民党军的校级、将级军官,直至官居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中将副司令;秘密的是中共的“特别党员”。在庞大的、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军中,张克侠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因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而归“保定系”;因在1923年就进入冯玉祥部而属于“正宗”的“西北系”;因在黄埔军校前身之一的陆军讲武学校当过教官而跻身“黄埔系”。这三种经历,让张克侠到处能碰上同窗、同僚、师长、学生、老上司、老部下,为卧底敌营造就了条件。另外,张克侠还具有别人不具备的条件——冯玉祥的连襟。正如张克侠自己所说:“我成了冯玉祥的连襟,为我以后长期在西北军从事党的工作,构成了有利条件。”是啊,谁敢怀疑冯玉祥的连襟会是共产党员呢!
  1930年,入党后的张克侠担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三十八师?穴师长张自忠?雪参谋长。1936年,调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军副参谋长兼三十八师参谋长。1937年,任国民党军第六战区司令部(冯玉祥任司令)高级参谋、副参谋长。1938年,任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军参谋长。1939年,国民党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成立,张自忠任集团军总司令,张克侠任参谋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第三十三集团军改称第三绥靖区,张克侠被任命为副司令。这一任职,直至张克侠在1948年底淮海战役中率部起义止。从1929年入党到1948年底率部起义,张克侠卧底敌营近20年。
  当时,西北军曾广为流传四句顺口溜:“高不过冯玉祥的个子,大不过吉鸿昌的肚子,黑不过方振武的胡子,瘦不过张克侠的身子。”张克侠确实是太瘦了,瘦得连陈毅派去的密使张国恩(化名柏寒)都不敢相信。
  1945年12月,根据事先安排,张国恩先到国民党军第六路军一师师长、中共特别党员乜庭宾那里,由乜庭宾引见张克侠,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之所以派张国恩去,是因为他有国民党军第六路军谍报参谋的证件,并对西北军的情况知之较多。张国恩的正式身份是鲁南前线国民党军工作部参谋。
  张国恩通过乜庭宾,很快按“正规程序”见到了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张克侠。
  张克侠问:“是乜庭宾叫你来的吗?”
  张国恩连忙将乜庭宾的亲笔信递了上去,说:“乜师长向张副总座致敬问候!”
  张克侠点了点头,看完信后问:“还有一封信,是谁写来的?”
  张国恩从怀中取出陈毅的信,双手呈上。
  张克侠接过信,边看边露出意外和吃惊的表情。他摆手示意随从副官退下,压低声音问张国恩:“你是什么人?”
  张国恩如实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张克侠脸上露出了笑容,连声说:“欢迎!欢迎!欢迎张同志!谢谢陈毅同志!你回去见到陈毅同志,请代我向他致以敬意和问候。同时,你回去后,请尽快报告陈毅同志,就说我有重要情况和意见向陈毅军长当面汇报和请示,请陈毅军长本人或派重要干部与我会面。会见的时间和地点可由乜庭宾居中联系。”
  张国恩连声答应,表示回去后立即向陈毅报告。事后,张国恩回忆说:“陈毅给张克侠写了些什么,我不得而知,但从张克侠的表情看,我猜想他一定是自己的同志。”“第一次见到张克侠,觉得张克侠面庞清瘦,穿着一身不合体的军服。”
  陈毅接到张国恩的报告后,立即派津浦前线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和鲁南区党委城工部部长王少庸,从津浦前线指挥部赶往国民党军第六路军一师师部驻地和张克侠会面,以便听取张克侠的意见。
  张克侠沉着地回答:“是何副司令催我到贾汪,除了打仗是急事,还有什么急事!”
  会议开到了8日零时还在继续进行。张克侠见脱不了身,急中生智地说:“前方战事急,指挥官留在这里很不利,今晚让他们回去做好准备,明天可再来。”
  这个意见,获得多数与会人员的赞同,会议只好结束。
  张克侠心急如焚地回到天庙营房办公室,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于凌晨4时左右叫醒司机何悌修,以“张副司令”的身份骗过哨兵,冲出了徐州。
  在从徐州至贾汪的途中,张克侠先到了一三二师师部,同师长过家芳见了面,同时打电话给何基沣,通报安全脱离虎口。8日上午8时,张克侠赶到贾汪,并在贾汪给冯治安打电话申明理由:“总司令,在大战面前,我必须和我们的部队同生死共患难。”同时再次请求冯治安来贾汪前线坐镇指挥。
  冯治安明知有诈,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命令张克侠在前线负责指挥作战。
  按原定计划,起义时间是在11月8日12时整,但张克侠和何基沣与解放军代表杨斯德商定后,决定提前两小时行动。杨斯德迅速将此情况报告了陈毅。
  就这样,当张克侠回到贾汪两个小时后,起义行动开始: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军在张克侠和副军长孟绍濂率领下集结台儿庄;第一三二师在师长过家芳指挥下,向北移动至峰县北面集结;第三十七师一一一团在李连城率领下,从韩庄北上集结在峄县;何基沣在最后争取刘自珍干训团起义后,即随前线指挥所和直属部队向汴塘转移。至此,张克侠、何基沣率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军两个师、第七十七军一个师和一一一团共计2.3万余人,高举义旗,投向光明。
  11月10日拂晓,各起义部队先后到达运河以北的指定地点。
  11月12日,解放军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高克亭盛情接待了起义部队。
  11月28日,何基沣、张克侠、孟绍濂、过家芳、崔振伦、杨干三联名致电陈毅、饶漱石、张云逸、粟裕、谭震林并通电全国,宣布脱离国民党反动阵营,战场起义……
  对张克侠和何基沣率部起义,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给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电报中,毛泽东指出:“北线何张起义是第一个大胜利。”
  何、张率部起义后,为了便于领导,中共中央华东局指示,将部队番号编为两个军,总番号是“一一·八”起义部队,下辖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五十九军由原属的两个师组成,张克侠任军长,孟绍濂任副军长。七十七军由原第三绥靖区机关、直属队、干训团、一三二师、三十七师一一一团合编而成,军长由何基沣担任,副军长由过家芳担任。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根据命令,“一一·八”起义部队之五十九军、七十七军开赴安徽灵璧、来安进行整编。2月16日,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组织和番号的决定,五十九军和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三军,张克侠出任军长,韩念龙出任军政委,第一副军长由张震球担任,第二副军长由孟绍濂担任,政治部主任由欧阳平担任。下辖第九十七、第九十八、第九十九师,隶属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建制。张克侠成了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三军首任军长。
  
  “佩剑将军”不佩剑
  
  淮海战役结束不久,渡江战役就着手准备了。整编结束后的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三军在张克侠和韩念龙率领下,进抵长江北岸,开始了渡江前的训练。
  1949年4月21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后,毛泽东和朱德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下令:向全国进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张克侠接到命令后说:“想不到,人民解放军这次伟大的历史性进军,也让起义部队参加,这是我们一生中难得的荣耀!”
  4月21日晚,张克侠率三十三军从安徽省无为县泥汊镇、外滩两点渡过了长江天堑,迅速推进到南陵县战家桥一带。
  4月24日,张克侠接到九兵团要求三十三军“在浙江长兴、吴兴(今湖州)切断宁杭公路”的命令后,立即率领部队不顾疲劳,不怕饥饿,不怕阴雨道路泥泞,日夜兼程向长兴、吴兴疾进。经过4天急行军,三十三军到达指定位置,与兄弟部队一起,在太湖以西广德以北地区将10万国民党军团团围住。在围歼战斗中,三十三军在张克侠指挥下,消灭了逃跑中的战斗力较强的国民党军第六十六军和第九十九军大部,共计1.49万余人,缴获各种枪5280支,大小火炮153门。
  渡江战役是中央军委下达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中的主要战役之一。渡江胜利后,部队立即向上海、杭州推进。三十三军奉命参加上海战役。上海战役中的重头戏在月浦争夺战和攻打杨行,三十三军在这两处的表现非常突出。5月26日,三十三军九十八师猛扑吴淞,攻入了吴淞炮台,占领后担负吴淞警备任务;5月29日,三十三军九十九师占领金山。在连续10天激战中,三十三军共歼国民党军4300余人。
  上海解放后,7月20日,三十三军奉命进驻上海,担负警备任务。同时,三十三军军部改称淞沪警备司令部,三十三军番号仍保留,隶属第三野战军,下辖第九十七、第九十八、第九十九师和吴淞要塞。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由宋时轮担任、政委由郭化若担任,参谋长(兵团级)由张克侠担任。
  1950年3月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对张克侠的党员身份予以公开公布。公告全文如下:
  张克侠同志,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毕业生。大革命时期由西北军派送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因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1928年在校曾请求入团入党,但因当时蒋介石已叛变革命,西北军首脑冯玉祥也叛变革命,本人为西北军所派,故未被批准。回国后即在冯玉祥处任职。在冯、阎反蒋战争时,本人1929年赴沪,得由张存实同志介绍入党,并负责党的任务回西北军工作。此后因党未派人联系,一度失去组织关系。1933年因公赴沪,复通过张存实同志与党取得联系。后到南京陆军大学学习,曾参加张家口抗日同盟军工作,与党保有联系,同时与第三国际一位马同志有工作关系。陆大毕业后,历任第二十九军及五十九军参谋长等职,在二十九军曾掩护我党在该军工作,在五十九军曾与王梓木同志通讯联系,抗战初期在武汉与我周、叶、陈诸同志联系,至1940年后曾中断。自卫战争开始后又与党取得联系,并在淮海战役中率部起义。上述情况,经张存实、王梓木、肖明、徐冰、叶剑英、曾志等同志分别证明属实。据此,我们认为张克侠同志虽长期在国民党军队工作,但1929年入党以来一直与党保有联系,设法为党工作,并有成绩,故其全部党籍应予承认。
  同月,张克侠向上级部门提出了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的请求。
  在中央军委批准张克侠的转业报告后,张克侠先后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农林部部长,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兼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1955年9月,为表彰张克侠的历史功勋,授予他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
  “文革”期间,张克侠受到冲击。1984年7月7日,张克侠在北京病逝。7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政协在八宝山公墓礼堂隆重举行了向张克侠遗体告别仪式。
  (作者声明:本文由《党史博览》独家编发,未经允许,不准选编、摘编、上网等。)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美国写作史上的两次范式转变,即教学重点从成果到认知过程再到社交过程的转变,揭示写作过程及后过程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和使用价值。后过程写作理论涵盖写作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