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中非语言的导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32215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日语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单词,语法等语言性的掌握,而忽略非语言性交流的重要性。但对于表达暧昧,不善言谈的日本这个民族来说,非语言性的导入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日本人非语言交际中的动作表情和周边语言等方面来探讨日语教学中非语言性交流的导入,从而使学生今后能更好地灵活运用。
  【关键词】非语言交流 日语教学 动作表情 周边语言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91-02
  在日语教学中,许多人认为只要注意到日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合适性,就能使学生达到充分掌握日语知识的目的。但是教学实践证明,这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让学生掌握日语,除了要注重语言交流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语言交流之外的非语言交流教学。本文主要从日本人的非语言交流中的动作表情和周边语言等方面来探讨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底蕴,以便把非语言流交际更好的导入到日语教学中去,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
  一、非语言交流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国际化、全球化合作日益紧密的环境下,随着中日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交流,日语人才的培养也从几十年前的单向外语人才的培养,逐渐转变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性人才的培养,这也成为今后日语教学的新方向。如何培养出一名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已然成为我国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尤其对于日语学习只有四年基础的大学生来说,更多的学生感觉到在积累了一定量的单词和语法之后,还是无法灵活运用。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分为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其语言文化的过程,任何语言教学都必须要与文化教学联系起来。通常人们在进行交际时只注意语言交际、注重语言交流所带来的信息,而忽略了带有文化气息强烈的非语言性交流所带来的信息传递,忽视了由于客体因素和环境所带来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例如,日本人不喜欢身体上的接触,所有日常行为中以鞠躬为问候,而中国人喜欢握手,许多中国学生为此在与日本客人交往时显得很不自在。因此日语教学中在进行语言跨文化交际教学时,除了进行语言交际的学习以外,也不能忽视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了解和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日语教学中,为其构置一个文化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氛围能够更好的培养其文化交际能力。当然,这包括教师要使用多种媒体教学等各种手段配合,培养学生的日语思维能力。
  研究非语言交流的学者BirdWhistell曾对与人交流的行为做了如下的分析,他认为在二人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中,由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仅占35%,剩下的65%是通过表情、动作、手势、两个人之间的距离等语言以外的形式所传递。由此看来,非语言性的交流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异文化的交流中,非语言性的交际如果发生冲突,势必要引起一些误解。在很多的场合,非语言所产生的信息传递要比语言更能传达强有力的意思和感情。尤其是日本这个比起语言的交流,更善于领悟和体察对方的言外之意的民族,他们更加重视非语言交流。(张一娟,2006)根据调查研究得出的结果,非语言性交流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身体语言;(2)动作和表情;(3)眼神;(4)周边语言;(5)沉默;(6)身体接触;(7)空间感;(8)时间;(9)色彩。(石丸正译,1987)。这里,我就动作和表情及周边语言在日语非语言教学中的运用作一简述。
  二、动作和表情
  体态语,是指在交际过程中用以同外界交流情感、传递交际信息的全身或某个身体部分的动作和表情。据专家估计,人体可以做出27万多种姿势和动作,人们多样、复杂而庞大的体态语为相互间交流提供了充分的渠道和途径。
  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传承,也使得不同种族间的体态语言也不尽相同。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国的文化传统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日本人两手的食指交叉靠在一起,象征人们之间的冲突,而中国人则表示数字“10”或运算符“乘”;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日本人表示“被解雇”的意思,而在中国文化中表示“杀头”的含义;日本人用竖起两个食指放在头部两侧类似于犄角的动作告诉对方第三者(可能是妻子,也可能是上级领导)生气了,而在中国文化中这样的姿势表示“牛”。中国和日本都是“礼仪之邦”,人们从小就接受着各自文化中所要求的交际规范,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了解两国礼仪形式的差异。通过平时的日语学习,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在进行交流时用一种客观,不带主观的思维方式进行表达方式,由此可以得出日本人做事的谨慎。在专业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单词和语法的准确度和合适性,还要去告诉学生模仿日本人生活细节的重要性。其严谨的表达方式也体现在日本人说话时的身体部分的表情和动作上。日本人在进行交流时,随着说话的同时头也在不由自主地上下有力地摆动,与此同时上臂也稍稍加紧腋下,当一句话说完时头部的角度也回到了原点。说明日本人随时随地都处于一种内敛、含蓄、严谨的状态,从中也可以看出日本的文化和日本人的性格特点。
  我们都知道中日两国人民对事物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差异,相比与日本人来说中国人更习惯于是非分明,而日本人却含糊其辞,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微笑,日本人的微笑包含很多种,表示赞同,反对,拒绝,歉意,确认等。(张怀云,2009)可以说微笑是日本一个独特的现象。这是因为日本人相比于其他亚洲人来说,从小就受到教育,在外人面前要把自己的悲伤或者是痛苦隐藏起来,不给别人添麻烦,呈现出开心的微笑的表情。在练习日语发音时,日本人的这种感情特点也体现在面部表情上,最先接触日语是从「あ、い、う、え、お」这五个元音开始,然后再慢慢去练习五十音图,浊音,半浊音,拗音,从而组成单词,再到最后复杂的长句。在学习日语时,语音语调非常关键,就像人的容姿一样,绝世美人首先就要有好的身姿,才能引起注意。语音语调亦是如此,尤其日语的语言中有很多的一音多字的单词,发音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信息传达是否到位。口型的大小,以及长度也决定其发音的准确性。所以在练习发音时,嘴型要保持在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笑不漏齿”,“似笑非笑”的状态下,上下嘴唇微微张开10cm为佳。所以在与日本人交流时,除了语言行为方式的差异,这种非语言行为所传达的差异尤为注意。   三、周边语言
  Georgitregar认为周边语言也被称为“音调”,它包含除了语言本身,人们能听到的人类所产生的所有的刺激声音的原因。例如:声音的高低,嘴唇的大小,发音的方法,节奏的掌握,拍子,共鸣等等。在美国研究非语言交流多年的Albart.melabar认为,推断人类态度和其个性等时,根据其语言而做出判断仅占7%,剩下的93%当中,55%取决于面部表情,38%是取决于其周边语言,可见周边语言的重要性。
  相对于中国人坦率,直白的性格特点,日本的文化造就了日本人含蓄、暧昧、感情不外露的性格特点,在与人交谈中自始至终都可保持一种表情,贯穿始终,声音的高低也保持在一个适中的语调上。日本人在交际中把沉默的交际方式看作是一种不强加自己态度的方式;对于话轮转接,日本人会以不断的「はい」之声,暗示讲话人的继续。我们在学习日语时,要清晰地意识到文化所造就的不同,练习口语时嘴唇扁平略为上扬,口型略微张开,节奏的掌握更注重前慢后快的规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非语言交流与文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非语言性交流所占的比重是不可忽视,与语言交流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只有在了解异国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语言和非语言所带来的不同,当然除了以上动作表情及周边语言的不同,非语言交流还包含很多其他的因素,这里只阐述了其中一小部分,今后将在相关领域中做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在日语教学中,开展非语言交流的教学,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不但要系统学习我国的文化传统,而且对日本的文化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从整体上有一个理性的把握,为日语交流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第三,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文化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比如提问法、旁白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开展专题讲座等等,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和课件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日语非语言交流的手势语、体态语及各种不同表情等,切实领略到日本人的表达方式和交流方式。同时,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模仿的方式,模仿说话,模仿声调、动作、表情等,在学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非语言交流的学习。
  总之,在大学日语教学中,不仅要进行语言教学,更要注重非语言交流教学,通过比较分析,使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有机地融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熟练利用日语进行交际、掌握语言技能、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鲍照是一个大量写作边塞诗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浓烈激昂、刚健有力,形成了强大的情感张力,并善于发势,因此在诗中深深的融入了个人的情绪色彩。在此我们则从他的边塞诗入手去体会他情绪的激荡变化。  【关键词】鲍照 边塞诗 情绪色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82-02  鲍照是我国南朝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边
【摘要】高效课堂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全国各地在高效课堂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成绩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城市学校,在优质教育资源的配合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农村,小学高效课堂还只停留在口头口号阶段,对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实践与城市学校有很大的差距。要让高效课堂深入农村学校,在农村得到蓬勃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关键词】高效课堂农村小学有效措施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91-02  新课标下高考数学复习备考不同于传统的大纲数学高考复习备考。高三复习课也不是原来新授课的重复,而是对知识的重新认识、构建、融合和提升的过程。因此,如何在新课标下复习高考数学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下面谈谈自己对新课标下高考数学复习的几点思考。  一、准确把握高考方向,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
【摘要】本文拟从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提高备课的高效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等三个方面谈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高效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92-01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合作交流重主体,但出现了流于形式的現象  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农村小学语
【摘要】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已成为我国教育的必修课。高校英语语音室作为培养学生口语及听力能力的重要基地,在大多数高校中得到大力发展和运用。但是由于设备还不够完善、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完全开放等原因,导致英语语音室利用效率不高,语音室管理与维护需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高校英语语音室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英语语音室管理与维护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