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将“归零”会招来新“千年虫”吗等信息二则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defe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PS周数翻转
  GPS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时间系统,称作GPS时,而这个起点对应UTC时间(世界协调时间)的1980年1月6日0时。为了达到授时的目的,GPS系统通过导航信号不断向用户广播当前时刻所对应的GPS时,系统设计人员通过周计数(WN)和周内秒(TOW)来共同表示当前时刻距离GPS初始时刻的时间差,从而结合闰秒得到当前UTC时刻,完成授时。
  因为多方原因,GPS在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只用了10bit来表征WN,导致WN只能在0~1 023之间循环。当WN从1 023变为0时,就会发生GPS周数翻转。打个比方,小朋友因为还没有学习超过100的数,每次数到100就又从0开始数,这就类似于GPS周数翻转。1 024周对应到年上大概是19.7年,从GPS系统时的起始时刻算起,上一次出现GPS周数翻转是1999年8月21日,下一次将会出现在2038年11月20日。
  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
  GPS接收机在没有做GPS周数翻转预处理的情况下,将导致接收机的输出时间返回到大约19年前。这对于依赖GPS授时的任何系统和应用,都可能造成影响。例如,在民航领域,授时基本都是依靠卫星导航系统来完成,周数翻转可能引发空管雷达信号数据混乱,会引起数据中断、目标航迹与计划不相关等问题。
  另外,采用未做GPS周數翻转处理的接收机来授时,也会对一些自动化运作的基础设施领域产生影响,例如,电力、通信和金融领域所用的BITS系统。如果BITS系统只参考了GPS授时信号,则会造成BITS系统的时间跳变,可能造成系统瘫痪,影响大众使用。在金融领域,还可能导致无法完成结算,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
  北斗系统是否有bug
  我国北斗系统的设计人员结合GPS周数翻转周期短和一般GNSS接收机使用寿命情况,在设计时,其周计数用13bit表示,翻转周期是8 192周,大概是160年,从而有效规避了该问题。
  其实,对应卫星导航系统周数翻转问题是必然会出现的,只是翻转周期的长短问题。在用户接收机中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规避这个问题,成为没有bug的万年历。
  摘自2019年《科技日报》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2019年京津苏琼高考地理试卷为例,着眼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测评进行统计分析,基于统计对比分析对试卷特点进行评述,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考试题;统计对比;分析评述  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下文简称“2017版高中地理课标”)对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界定,并就测评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地理试题进行了举行说明。本文以2017版高中地理课标界定的四大核心素养
摘 要:文章以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Ⅰ、Ⅱ、Ⅲ卷为例,对考查的考点、核心素养、核心能力、图表类型和热点问题等进行了详尽统计与逐项解读分析。基于统计分析对试题总体特点进行宏观评述,针对部分疑点提出了商榷意见,总结教学启示,提出备考建议。  关键词:统计分析;总体特点;各卷特色;教学启示  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除京、津、沪、苏、浙五省市单独命题,海南省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之外,有25个省级行政区分
摘 要:文章以“岩石与矿物”为例,以再设计过程中优化情境创设实践问题升华情感、优化技术检测知识辅助实践过程、优化任务合作学习落实实践目标三方面来关注地理实践力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教学优化再设计;岩石与矿物  “岩石与矿物”是借助网络平台,以学生实验讨论,通过岩石特征来区分岩石成因的新授课。笔者在听课反馈和课后反思的基础上,对“岩石与矿物”一课的教学进行再设计,通过情境优化、技术优化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资源,其难度可以作为衡量教材质量的指标之一。2019年7月出版的新编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了契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内容和结构方面做出了较大改动,研究新版教材与课程标准的难度是否一致,是否符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要求,对评判新教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孔凡哲、史宁中从正相关的角度构建教材难度的定量模型,闫春更则从负相关的角度提出“二维度四指标”的难度评价方法。文章
渝东南地区地处重庆东南部,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与外界交流少,目前教学模式以常规教学为主,虽然常规课堂的教师讲授能单纯地完成高考任务目标,但是对国家提出要培养综合性人才,培养具备一定的人格素质和素养的人才却很难。再加上渝东南地区是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地方民族特色明显,导致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与主城区的学校差距过大,因此,渝东南地区的教学模式如何发展和走向既符合少数民族
摘 要: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教学倾向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开发教师地理实践力教学倾向及相关因素测量量表,对65位地理教师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教师地理实践力教学倾向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因素影响显著,但它对教学行为的影响不明显;分析认为实践资源的有限性与教育教学的现实性导致地理实践活动难以开展,建议打通教师地理实践力教学倾向到教学行为的瓶颈。  关键词:地
摘 要:本节课结合时事找准学生兴趣点,围绕“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的不同主题,运用多种类型的活动展开教学,突出问题的引领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活动中聚焦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落实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交通区位因素;探究活动;核心素养  新课标对于“交通”的内容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因此,作为一节新授课,从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创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制定核心素養体系,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涉及地理基本价值观念、地理基本思路和方法、地理基本活动三个维度。《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后,“综合思维”素养凸显了语言与交流能力、信息意识、人文情怀的培养,充分体现了立德
摘 要:文章以2020年浙津鲁高考地理试卷为例,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测评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由此探讨地理核心素养测评的基本原则和可能路径。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高考地理试卷;核心素养表现水平;测评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高考考查目标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四层考查内容。其中,必备知识是培养能力、达成素养的基础,关键能力是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
摘 要:主题式教学是当下区域地理教学的主流形式之一,在确定区域主题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整合区域核心主干知识,利于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培育。该教学设计以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为例,在教学分析与目标设置的基础上,围绕主题设计并实施了四个探究问题,有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阿塔卡玛沙漠;主题式;教学  一、教学设想  地球面貌千姿百态,不同区域的地理现象和事物纷繁复杂,如何将这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