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风主要是由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纪律、学习氛围等要素组成的。新生入学教育是学校依据培养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特点对新生进行的适应性教育,入学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在于使新生深刻认识学习方面的变化,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关键词:新生;辅导员;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后,学校依据培养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是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引导新生深刻认识并适应角色、生活、学习、管理、人际等各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一、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变化的需要
(一)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错误。一些同学在中学时,为大学蒙上了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一些家长和老师经常用“高中的学习是苦一点、累一点,没有时间玩,但考取大学就好了,学习任务轻,玩的时间多”等类似的观点来教育学生。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劲心理,没把学习作为主要任务,而是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用在休息和发展个人爱好上,结果是部分学生考试成绩经常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不得不留级和降级。
2.缺乏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有些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也能学好中学阶段的课程。大学授课内容多、概括性强,增加了新生听课的难度,有些学生在听完一堂课后尚不知老师所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由于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很多新生感到学习被动,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对考试怀有恐惧感。另外,高考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性;因分数原因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对所学课程的不适应;社会上对一些冷门专业的偏见;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不景气等极易使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热情不高。
(二)学习环境的变化
1.学生任务发生变化。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的各种基础知识,为考上大学而努力学习;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不仅包括基础知识,还包括专业技能,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刻苦学习。
2.学习内容发生变化。中学生的学科设置基本上没有变化,学习内容重在巩固深入;大学生的学习科目多、变化快,学习内容追求博学、前沿,因而学习内容多、任务重、范围广、要求高。
3.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中学生的学习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是题海战术,对老师依赖大;大学生强调启发式教学,课堂讲授时间相对少,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学提高。
二、入学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社会意义和功能的自觉认识和追求,是一个人的理想、志向在学习活动中的体现。一般来说,学习目标远大而明确,学习的动力就越大,个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越优良。作为公民的大学生,应首先将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激发内在学习动力。与此同时,还应当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
(二)端正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个体对学习的价值判断与情感而产生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向因素组成。态度决定行动。优良的学风要求大学生要认识到学习在个人成长发展、社会进步、祖国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学习是个人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振兴伟大中华民族的根本措施;要热爱自己学习的专业,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定毅力和信心,做到专心致志,学有所成。
(三)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得法者事半功倍,无法者事倍功半”,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实现学习目的、取得学习成果的桥梁。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把教师讲授的知识掌握并运用到实际中去的一种有效手段。学习有法,但无定法。既要善于借鉴别人成功的学习方法,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严明的学习纪律
严明的学习纪律是保证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条件。优良学风要求大学生,首先应自觉遵守各教学环节的纪律;其次,应有文明素养。文明素养实际上折射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的精神面貌等。
(五)良好的学习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对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事实表明,绝大多数的社会经济活动是以组织形式进行的,有组织就会有内部的个体合作。在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普遍以刻苦学习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钦佩那些品德高尚、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生中间要能够形成焦点,产生讨论话题;学生之间能够彼此激发灵感,拓展观察视野,学习成绩较好和学习方法、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同学能够对在不同方面需要改进的同学产生带动作用,并最终推动整个班集体成绩的整体上升。
三、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爱校教育
爱校教育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的基础。首先,可以举办高年级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生认识到大学是一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地方,要想在大学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通过自己刻苦学习。其次,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历史、现状、特色等。同时,要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主要设施,使学生在自豪中了解学校。
(二)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是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的必要前提。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可以请本专业领导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现状、就业前景、师资及实验室建设情况;可以邀请分管教学的学院领导给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情况;可以邀请系内教授、系友、行业知名人士面向学生举办专业学术讲座,使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最新成果及应用情况,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兴趣和信心,为形成良好的学风奠定基础。
(三)制度规范教育
制度规范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风是学生内在学习素质和外在学习行为的统一。依据人的行为是强制→自觉→自动的发展过程,自觉的学习习惯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必须经过强制阶段,才能进入自觉阶段。强制阶段主要靠加强制度规范建设,从学风建设上研究,主要是建立健全学习规范,完善《学籍管理规定》《学生手册》等,使学生明确在学习和考试中应该怎么做。
(四)学习方法教育
入学教育中的学习方法教育主要侧重于学习适应指导。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基础上,使其了解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情况,制订相应的学习规划和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做好课前预习、掌握听课、复习的技巧,正确对待考核。学习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善于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注重文献检索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举办高年级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供新生借鉴他们成功的学习方法。
入学教育的重点是适应性教育,其重要意义在于引导新生深刻认识并适应高校学习生活环境的新变化。新生入学教育活动要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不宜过多过滥,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大学新生的思想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振,李贤政.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
[3]刘以争,李海平,罗瑞涛.浅议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内容和标准[J].石油教育,2004,(2).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独立学院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qx0902156)
关键词:新生;辅导员;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后,学校依据培养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是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引导新生深刻认识并适应角色、生活、学习、管理、人际等各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一、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变化的需要
(一)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错误。一些同学在中学时,为大学蒙上了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一些家长和老师经常用“高中的学习是苦一点、累一点,没有时间玩,但考取大学就好了,学习任务轻,玩的时间多”等类似的观点来教育学生。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劲心理,没把学习作为主要任务,而是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用在休息和发展个人爱好上,结果是部分学生考试成绩经常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不得不留级和降级。
2.缺乏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有些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也能学好中学阶段的课程。大学授课内容多、概括性强,增加了新生听课的难度,有些学生在听完一堂课后尚不知老师所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由于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很多新生感到学习被动,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对考试怀有恐惧感。另外,高考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性;因分数原因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对所学课程的不适应;社会上对一些冷门专业的偏见;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不景气等极易使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热情不高。
(二)学习环境的变化
1.学生任务发生变化。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的各种基础知识,为考上大学而努力学习;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不仅包括基础知识,还包括专业技能,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刻苦学习。
2.学习内容发生变化。中学生的学科设置基本上没有变化,学习内容重在巩固深入;大学生的学习科目多、变化快,学习内容追求博学、前沿,因而学习内容多、任务重、范围广、要求高。
3.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中学生的学习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是题海战术,对老师依赖大;大学生强调启发式教学,课堂讲授时间相对少,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学提高。
二、入学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社会意义和功能的自觉认识和追求,是一个人的理想、志向在学习活动中的体现。一般来说,学习目标远大而明确,学习的动力就越大,个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越优良。作为公民的大学生,应首先将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激发内在学习动力。与此同时,还应当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
(二)端正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个体对学习的价值判断与情感而产生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向因素组成。态度决定行动。优良的学风要求大学生要认识到学习在个人成长发展、社会进步、祖国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学习是个人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振兴伟大中华民族的根本措施;要热爱自己学习的专业,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定毅力和信心,做到专心致志,学有所成。
(三)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得法者事半功倍,无法者事倍功半”,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实现学习目的、取得学习成果的桥梁。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把教师讲授的知识掌握并运用到实际中去的一种有效手段。学习有法,但无定法。既要善于借鉴别人成功的学习方法,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严明的学习纪律
严明的学习纪律是保证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条件。优良学风要求大学生,首先应自觉遵守各教学环节的纪律;其次,应有文明素养。文明素养实际上折射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的精神面貌等。
(五)良好的学习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对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事实表明,绝大多数的社会经济活动是以组织形式进行的,有组织就会有内部的个体合作。在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普遍以刻苦学习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钦佩那些品德高尚、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生中间要能够形成焦点,产生讨论话题;学生之间能够彼此激发灵感,拓展观察视野,学习成绩较好和学习方法、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同学能够对在不同方面需要改进的同学产生带动作用,并最终推动整个班集体成绩的整体上升。
三、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爱校教育
爱校教育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的基础。首先,可以举办高年级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生认识到大学是一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地方,要想在大学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通过自己刻苦学习。其次,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历史、现状、特色等。同时,要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主要设施,使学生在自豪中了解学校。
(二)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是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的必要前提。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可以请本专业领导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现状、就业前景、师资及实验室建设情况;可以邀请分管教学的学院领导给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情况;可以邀请系内教授、系友、行业知名人士面向学生举办专业学术讲座,使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最新成果及应用情况,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兴趣和信心,为形成良好的学风奠定基础。
(三)制度规范教育
制度规范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风是学生内在学习素质和外在学习行为的统一。依据人的行为是强制→自觉→自动的发展过程,自觉的学习习惯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必须经过强制阶段,才能进入自觉阶段。强制阶段主要靠加强制度规范建设,从学风建设上研究,主要是建立健全学习规范,完善《学籍管理规定》《学生手册》等,使学生明确在学习和考试中应该怎么做。
(四)学习方法教育
入学教育中的学习方法教育主要侧重于学习适应指导。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基础上,使其了解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情况,制订相应的学习规划和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做好课前预习、掌握听课、复习的技巧,正确对待考核。学习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善于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注重文献检索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举办高年级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供新生借鉴他们成功的学习方法。
入学教育的重点是适应性教育,其重要意义在于引导新生深刻认识并适应高校学习生活环境的新变化。新生入学教育活动要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不宜过多过滥,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大学新生的思想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振,李贤政.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
[3]刘以争,李海平,罗瑞涛.浅议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内容和标准[J].石油教育,2004,(2).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独立学院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qx09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