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教育部特别授权规定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但广大教师却高兴不起来,我们教师可能理解为好像教师没有批评学生的权力,或者没有明文规定此项权力。教师很困惑,不少教师面对问题学生和犯错误学生,面对越来越难教育的学生,选择了放任,或选择了脱离教学一线。我理解上级部门的初衷是保护学生,也是保护教师。现在师生冲突的事件增多,很难处理,希望教师慎重处理犯错学生,防止学生走极端出问题,出了问题谁都不能说敢承担责任。但事实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现在一谈到惩戒,教师就会有很强烈的反应,真有到了“谈惩色变”的地步。一些学校也出现过因教师惩戒不当而引起的纠纷,甚至导致严重的伤害事件。本人从教16年,我想就亲身经历的教育案例,对教育需要批评、适当惩戒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上学期开学初在初三(3)班上课时,我发现徐小小同学在桌下玩手机,我虽然从教10多年了,应该说能忍住怒火,但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还是走到他面前要强行拿走手机。他当时也进行了反抗,甚至要与我决斗。但看到我的不畏“强悍”的态度,最后还是让我拿走了心爱的手机。下课后我把手机送到政教处,希望学校有所处理,但回答是他家长都不管,我们拿他也没办法。一位专家曾经说过: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其父母离异,各自都有新的家庭。他的生活起居由爷爷奶奶照看。平时只是多给钱以表示关爱。每一次家长会家长都没有来过。怎么办?……中午他带了几位同学来要手机,首先我没被他的气焰压住,我不服这个“邪”。在这种情况下把手机给他,教师就没有尊严可言;如果轻易把手机给他,那就是放纵。我明确告诉他手机没收,不会给的,并对他上课时看手机不良行为进行严厉批评教育,最后他看我不会轻易让步,也只好走了。虽说是没收,但第二天就联系他的家长(他的爷爷)来取走手机,希望家长严格管理和教育孩子。事到如今,该学生以及班级其他学生没有人敢在课堂上玩手机,试想那一次初三开学初我没有严管上课玩手机现象,当时向他示弱,那学生上课玩手机以及其他违纪现象就会蔓延扩散而不可收拾。
一、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我们都会说,要赏识教育,要多鼓励表扬学生,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给他们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我承认爱是最好的教育,严也是一种爱,但不认为一味表扬就一定是最好的教育,教育也绝不是单纯地表扬,表扬学生要看是否恰当,是否能起到最大的教育效果,而不是害怕出事,一味迎合学生、取悦学生。对学生采取不作为的消极姿态,一味纵容、溺爱、表扬,这是教师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对学生的智力及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应用恰当教育方式让学生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知道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
我认为教育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对于小学生多使用表扬手段,而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严重违纪,如果也总是害怕批评只使用表扬,可能会适得其反。指出和针对问题,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给学生一剂清醒剂,让学生纠正不足和缺陷,从而改邪归正,得到发展进步。批评和表扬同样重要,一味不负责任地表扬会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瑕疵。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对学生就非常严格。宰予大白天睡觉,他就骂过“朽木不可雕、粪土不上墙”,自孔子开始中国的教师对学生是严格的,师道尊严,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多少年之后,学生对老师非常尊敬,可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又有多少教师敢说一直受到教过的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为什么?就因为现在我们教师没有能及时纠正学生身上的缺点,对犯错误的学生采用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是推卸责任,不履行管教义务的行为。学生后来觉得教师对自己是不负责的。我们现在原谅学生的错误,不批评指正,实际上是害学生,学生大了怎么会感谢与尊敬你呢?学生如同树苗,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雨露阳光,更需要我们园丁及时修枝除病,才能健康茁壮成长啊!
二、没有惩戒的教育是残缺的
对学生一味细声细气,一味宽容,这不是真爱,我看无原则的宽容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掩盖错误,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隐形杀手,如同医生不能指出病人的真正病情,然后对症下药,这就是庸医。同样如此,教师不批评学生缺点,不纠正学生的错误,不就等于是杀手。庸医害人,庸师毁人。唉……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中国人总结出来的教育学生的方法,是智慧的结晶,灿烂中华文明要归功于中国古代的教育。现在我们却要抛弃了传统,连对学生的批评都忌惮,这是悲哀。
对学生的错误不仅要批评,而且要对严重犯错的学生适当惩戒,只要是本着对学生的爱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惩戒适度,是非常必要的。惩戒是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积极干预,能有效地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育需要惩戒。怎么适度惩戒,洋思中学就做得很好,比如让学生抄写守则、校规,清理校园卫生,根据教育法规中规定对严重错误学生警告、处分、甚至开除,难怪洋思中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很高,我想这就是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所谓的严师出高徒吧!
当然,对犯错的学生适当惩戒,绝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要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成长,不能把学生推向严重的对立面,那就适得其反了。我想对犯错误学生的批评和惩戒也是一门教育艺术,不可不讲究,也不能滥用,否则教育就变味了,也会出问题,对学生和教师都不利,需要慎之又慎。
三、没有敬畏的教育是可悲的
几千年以来,我们的祖先逐步完善了教育的理念,教育一直延续着“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的戒条,而如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普遍困惑,师道尊严不复存在,甚至到了教师害怕学生的地步,学生中辱骂、殴打教师的现象非常正常,我校一位老教师在批评一位学生不做作业时,就被该学生踢断肋骨三根,要是教师把学生踢断肋骨三根,可能教师麻烦就大了。但如今学生就敢欺侮教师,不少学生甚至同黑社会的老大勾结,专门欺侮学生和老师。我校近几年学生中就有几例剃光头的学生,横行于校园,师生奈何不得,警察经常来校处理纠纷和打架事件,这些学生被别的学生尊为老大,一旦从派出所送回,学生夹道欢呼。学生调戏女教师也很多见,比如我校初三许多男生就敢站在三楼上对正在下面的女教师大声调戏“美女,上来……”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个别学校的个案,那就井底之蛙了。我也希望只是我们学校才有的问题。问题学生大量存在,师生关系紧张,已经是共识,否则学校都设立以派出所所长担任副校长的校园110干什么!
我认为,一位好教师必须有君威、师严、母爱。不严,何以治学?不严,何以育才?我们培养的是全面发展,能在未来风云变幻的世界中经受挫折考验的人才。而不是温室的花朵,更不是飞扬跋扈的“小皇帝”“小公主”。现在敢管学生的教师是提心吊胆的,也很危险。许多人就对我说不要对学生严,何必呢?我知道是好意,但于心不忍,坚持着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可也整天在担心中过着日子,有恐吓的、挑衅的、当面对着干的。有教师就说我们要到少林寺培训以防身了。
在这里我不是说学生都可怕,而是不在少数的学生已经让教师敬畏了,已经让教师胆寒了。如何才能保证传道授业解惑顺利进行?可以说这是悲剧,是教育的悲剧,是民族的悲剧啊!我们教育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伤不起、折腾不起啊!希望有识之士能挽救这一困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
上学期开学初在初三(3)班上课时,我发现徐小小同学在桌下玩手机,我虽然从教10多年了,应该说能忍住怒火,但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还是走到他面前要强行拿走手机。他当时也进行了反抗,甚至要与我决斗。但看到我的不畏“强悍”的态度,最后还是让我拿走了心爱的手机。下课后我把手机送到政教处,希望学校有所处理,但回答是他家长都不管,我们拿他也没办法。一位专家曾经说过: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其父母离异,各自都有新的家庭。他的生活起居由爷爷奶奶照看。平时只是多给钱以表示关爱。每一次家长会家长都没有来过。怎么办?……中午他带了几位同学来要手机,首先我没被他的气焰压住,我不服这个“邪”。在这种情况下把手机给他,教师就没有尊严可言;如果轻易把手机给他,那就是放纵。我明确告诉他手机没收,不会给的,并对他上课时看手机不良行为进行严厉批评教育,最后他看我不会轻易让步,也只好走了。虽说是没收,但第二天就联系他的家长(他的爷爷)来取走手机,希望家长严格管理和教育孩子。事到如今,该学生以及班级其他学生没有人敢在课堂上玩手机,试想那一次初三开学初我没有严管上课玩手机现象,当时向他示弱,那学生上课玩手机以及其他违纪现象就会蔓延扩散而不可收拾。
一、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我们都会说,要赏识教育,要多鼓励表扬学生,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给他们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我承认爱是最好的教育,严也是一种爱,但不认为一味表扬就一定是最好的教育,教育也绝不是单纯地表扬,表扬学生要看是否恰当,是否能起到最大的教育效果,而不是害怕出事,一味迎合学生、取悦学生。对学生采取不作为的消极姿态,一味纵容、溺爱、表扬,这是教师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对学生的智力及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应用恰当教育方式让学生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知道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
我认为教育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对于小学生多使用表扬手段,而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严重违纪,如果也总是害怕批评只使用表扬,可能会适得其反。指出和针对问题,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给学生一剂清醒剂,让学生纠正不足和缺陷,从而改邪归正,得到发展进步。批评和表扬同样重要,一味不负责任地表扬会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瑕疵。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对学生就非常严格。宰予大白天睡觉,他就骂过“朽木不可雕、粪土不上墙”,自孔子开始中国的教师对学生是严格的,师道尊严,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多少年之后,学生对老师非常尊敬,可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又有多少教师敢说一直受到教过的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为什么?就因为现在我们教师没有能及时纠正学生身上的缺点,对犯错误的学生采用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是推卸责任,不履行管教义务的行为。学生后来觉得教师对自己是不负责的。我们现在原谅学生的错误,不批评指正,实际上是害学生,学生大了怎么会感谢与尊敬你呢?学生如同树苗,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雨露阳光,更需要我们园丁及时修枝除病,才能健康茁壮成长啊!
二、没有惩戒的教育是残缺的
对学生一味细声细气,一味宽容,这不是真爱,我看无原则的宽容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掩盖错误,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隐形杀手,如同医生不能指出病人的真正病情,然后对症下药,这就是庸医。同样如此,教师不批评学生缺点,不纠正学生的错误,不就等于是杀手。庸医害人,庸师毁人。唉……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中国人总结出来的教育学生的方法,是智慧的结晶,灿烂中华文明要归功于中国古代的教育。现在我们却要抛弃了传统,连对学生的批评都忌惮,这是悲哀。
对学生的错误不仅要批评,而且要对严重犯错的学生适当惩戒,只要是本着对学生的爱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惩戒适度,是非常必要的。惩戒是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积极干预,能有效地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育需要惩戒。怎么适度惩戒,洋思中学就做得很好,比如让学生抄写守则、校规,清理校园卫生,根据教育法规中规定对严重错误学生警告、处分、甚至开除,难怪洋思中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很高,我想这就是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所谓的严师出高徒吧!
当然,对犯错的学生适当惩戒,绝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要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成长,不能把学生推向严重的对立面,那就适得其反了。我想对犯错误学生的批评和惩戒也是一门教育艺术,不可不讲究,也不能滥用,否则教育就变味了,也会出问题,对学生和教师都不利,需要慎之又慎。
三、没有敬畏的教育是可悲的
几千年以来,我们的祖先逐步完善了教育的理念,教育一直延续着“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的戒条,而如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普遍困惑,师道尊严不复存在,甚至到了教师害怕学生的地步,学生中辱骂、殴打教师的现象非常正常,我校一位老教师在批评一位学生不做作业时,就被该学生踢断肋骨三根,要是教师把学生踢断肋骨三根,可能教师麻烦就大了。但如今学生就敢欺侮教师,不少学生甚至同黑社会的老大勾结,专门欺侮学生和老师。我校近几年学生中就有几例剃光头的学生,横行于校园,师生奈何不得,警察经常来校处理纠纷和打架事件,这些学生被别的学生尊为老大,一旦从派出所送回,学生夹道欢呼。学生调戏女教师也很多见,比如我校初三许多男生就敢站在三楼上对正在下面的女教师大声调戏“美女,上来……”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个别学校的个案,那就井底之蛙了。我也希望只是我们学校才有的问题。问题学生大量存在,师生关系紧张,已经是共识,否则学校都设立以派出所所长担任副校长的校园110干什么!
我认为,一位好教师必须有君威、师严、母爱。不严,何以治学?不严,何以育才?我们培养的是全面发展,能在未来风云变幻的世界中经受挫折考验的人才。而不是温室的花朵,更不是飞扬跋扈的“小皇帝”“小公主”。现在敢管学生的教师是提心吊胆的,也很危险。许多人就对我说不要对学生严,何必呢?我知道是好意,但于心不忍,坚持着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可也整天在担心中过着日子,有恐吓的、挑衅的、当面对着干的。有教师就说我们要到少林寺培训以防身了。
在这里我不是说学生都可怕,而是不在少数的学生已经让教师敬畏了,已经让教师胆寒了。如何才能保证传道授业解惑顺利进行?可以说这是悲剧,是教育的悲剧,是民族的悲剧啊!我们教育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伤不起、折腾不起啊!希望有识之士能挽救这一困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