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他还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如何用醇美、真挚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他们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灵世界?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语气之美
真情流露,富有质地、感染力的语言,学生愿意听,乐意接受。
1.轻柔之美,如涓涓细流。
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下,我都尽量轻声细语地与学生交流,哪怕学生犯错,我也不轻易大声呵斥,而是“和风细雨”地化解学生心中的疙瘩,让他知错能改。比如有学生被告打了人,我就会悄悄地把他找来,在没人的地方问清事情的原委后不忘送上一句:“老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但事实上你伤害了同学,呆会儿悄悄地向他道歉,好吗?”孩子总会被我的柔声细语所打动,欣然接受我的意见。
遇到学生偶尔没完成作业,我会轻轻地送上一句:“昨天怎么了?还不赶快补完它!”语气虽然温和,但学生能感受到我的关切和对此举的失望。出于自责,学生会很快把未完成的作业补上。类似的事例还很多,同事们经常跟我打趣:“严老师的温柔一刀真行!”
其实这不是“温柔一刀”,而是我用轻柔的语言,让学生的感官乃至心理产生愉悦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心灵得到了净化。
2.激情之美,如滔滔江水。
有了“细语”还不够,有时根据不同场合、对象,也不泛来些“中气十足”、“豪情勃发”。
比如遇到学生心情激动、慷慨激昂时,我也同样带着童心和他们一起兴奋、高亢,把自己深深地融入学生中,让学生由衷地高呼:“我们的老师是那样可爱!”记得看完《我的母亲——赵一曼》后,学生们个个心潮汹涌,我借机用饱满深情的语调说了这样一段话:“放心地瞑目吧!赵一曼,日寇被我们赶出了中国大门;放心地瞑目吧!赵一曼,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正如昂首鸣叫的雄鸡;放心地瞑目吧!赵一曼,我们会接过为祖国腾飞而奋斗的接力棒!”顿时,教室里群情激荡,学生们雄心勃勃,纷纷道出心中的“豪言壮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同样,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会及时送上“豪放”的“赞歌”,给予鼓励,激起他们更大的热情。当然,当学生处于情绪低落时,我也随时送上“豪言壮语”,激励学生不畏困难,锐意进取。
二、内容之美
现在的孩子知识丰富,接触面广,有自己的主见。要想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威信,除了严谨的工作作风,渊博的知识外,教师的语言措词对他们影响也很大。哪位教师的语言表达准确,措词优美,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哪位老师就会令学生信服。
1.无声之美,如皎洁明月。
有时“无声”胜“有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和学生交流中,要永远保持目光有神,富有表情,表现出自信,显示出智慧,充满活力。在学生面前,我会随着特定的情境、学生的表现把爱、恨、痛苦、愉快通过眼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眼神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启发。
课堂上,我特别注意用眼睛捕捉学生的每一个举动,对走神的学生投去严厉的目光加以制止,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用信任的目光加以鼓励,做到表情真实、亲切、自然,内心情绪和外部表情一致。平时我经常送给学生一个亲昵的眼神、动作,学生与我“心意相通”,形成了融融的师生情怀。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手有时比嘴还能说话。”一个明显的手势,使学生获得清楚、鲜明的印象,比如在学生排队时,我只要竖起食指,学生马上眼睛看前者后脑勺,排得整整齐齐;一个暂停动作,学生马上鸦雀无声;表扬时,伸出大拇指更能使学生兴奋;表示关切时,用手抚摸一下孩子的头更具暖意……这种无声的语言如静静的皎月把最亮的光芒洒向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启迪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心灵。
2.措词之美,如绵绵春雨。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小学生非常崇拜老师,有意无意地模仿老师。所以我平时和学生交流时特别注意措词,尽量用健康、文雅、优美的语言熏陶、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一次讲到“合作”时,我讲了一个《谁功劳最大》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讨论谁的功劳大?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樵夫的功劳最大!”答案虽然不错,但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于是我赶快抛砖引玉:“对呀,没有樵夫的引导,就不会拖延敌军,等待援军,即来了个‘缓兵之计’。不然,即使援军到了,敌人也早已势如破竹,一举攻下赵国。那样,援军只能望洋兴叹,或反而‘羊入虎口’。”我这一段丝丝入扣,层层深入、优美生动的话语,把樵夫的功劳分析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语言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接下来,学生的语言、分析令我刮目相看:“没有说客能言善辩,那么赵国只能孤军奋战,肯定不堪一击。”“没有探子发现这一情况,只能坐以待毙,而且死得不明不白。”“我觉得将军的功劳最大,他是龙头,正是他善于用人,镇定自如的指挥,巧妙布阵,步步为营,才得以胜券在握。”诚然,我那段示范语就像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大门,使他们才思汹涌,欲抑难止。
三、情感之美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有激励性。据此,我努力把鲜活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1.爱心呵护,如沐春风。
教师充满爱心的恳切之语、肺腑之言只有建立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为之动容,如沐春风。
我班有一位同学出于好奇,拿了人家的书。对于这件事,我没有简单地给予批评,而是悄悄地留下他,诚恳地告诉他拿人家东西是不对的,然后问他为什么要拿,当时是怎么想的。他大概被我的诚意打动,或许在我的语言中没领略到“偷的耻辱”,因此,就一五一十地告诉我:他太喜欢这本书了,而他妈妈认为这本书对学习没什么帮助,没有给他买,所以他才“出此下策”。孩子在愉悦的谈话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拿”别人的东西,而事实证明他后来再也没“拿”过别人的东西。我想正是我用了一个充满爱心的“拿”字,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让他愉快地接受了教育。
2.真情倾注,如淋甘露。
教师语言的情感力量,主要源自于对学生的真诚之爱。据说鲁迅先生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充满着情感的魅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使每一个接近过他的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
为了让学生坚持每天看一小时左右的课外书,我没有刻意去说教,而是用聊天的形式,饱含赞赏的语气讲述我儿子如何爱看书,看书后有了哪些惊喜的变化等等,我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溢于言表,学生听得比平时更认真,在“润物无声”中,孩子们渐渐养成了爱看课外书的好习惯。
总之,语言是班主任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班主任用充满爱心、激情,具有艺术性的语言熏陶孩子、感染孩子,才能促进孩子积极心理的形成,朝着健康、文明、上进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长兴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谢光灵
一、语气之美
真情流露,富有质地、感染力的语言,学生愿意听,乐意接受。
1.轻柔之美,如涓涓细流。
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下,我都尽量轻声细语地与学生交流,哪怕学生犯错,我也不轻易大声呵斥,而是“和风细雨”地化解学生心中的疙瘩,让他知错能改。比如有学生被告打了人,我就会悄悄地把他找来,在没人的地方问清事情的原委后不忘送上一句:“老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但事实上你伤害了同学,呆会儿悄悄地向他道歉,好吗?”孩子总会被我的柔声细语所打动,欣然接受我的意见。
遇到学生偶尔没完成作业,我会轻轻地送上一句:“昨天怎么了?还不赶快补完它!”语气虽然温和,但学生能感受到我的关切和对此举的失望。出于自责,学生会很快把未完成的作业补上。类似的事例还很多,同事们经常跟我打趣:“严老师的温柔一刀真行!”
其实这不是“温柔一刀”,而是我用轻柔的语言,让学生的感官乃至心理产生愉悦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心灵得到了净化。
2.激情之美,如滔滔江水。
有了“细语”还不够,有时根据不同场合、对象,也不泛来些“中气十足”、“豪情勃发”。
比如遇到学生心情激动、慷慨激昂时,我也同样带着童心和他们一起兴奋、高亢,把自己深深地融入学生中,让学生由衷地高呼:“我们的老师是那样可爱!”记得看完《我的母亲——赵一曼》后,学生们个个心潮汹涌,我借机用饱满深情的语调说了这样一段话:“放心地瞑目吧!赵一曼,日寇被我们赶出了中国大门;放心地瞑目吧!赵一曼,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正如昂首鸣叫的雄鸡;放心地瞑目吧!赵一曼,我们会接过为祖国腾飞而奋斗的接力棒!”顿时,教室里群情激荡,学生们雄心勃勃,纷纷道出心中的“豪言壮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同样,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会及时送上“豪放”的“赞歌”,给予鼓励,激起他们更大的热情。当然,当学生处于情绪低落时,我也随时送上“豪言壮语”,激励学生不畏困难,锐意进取。
二、内容之美
现在的孩子知识丰富,接触面广,有自己的主见。要想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威信,除了严谨的工作作风,渊博的知识外,教师的语言措词对他们影响也很大。哪位教师的语言表达准确,措词优美,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哪位老师就会令学生信服。
1.无声之美,如皎洁明月。
有时“无声”胜“有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和学生交流中,要永远保持目光有神,富有表情,表现出自信,显示出智慧,充满活力。在学生面前,我会随着特定的情境、学生的表现把爱、恨、痛苦、愉快通过眼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眼神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启发。
课堂上,我特别注意用眼睛捕捉学生的每一个举动,对走神的学生投去严厉的目光加以制止,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用信任的目光加以鼓励,做到表情真实、亲切、自然,内心情绪和外部表情一致。平时我经常送给学生一个亲昵的眼神、动作,学生与我“心意相通”,形成了融融的师生情怀。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手有时比嘴还能说话。”一个明显的手势,使学生获得清楚、鲜明的印象,比如在学生排队时,我只要竖起食指,学生马上眼睛看前者后脑勺,排得整整齐齐;一个暂停动作,学生马上鸦雀无声;表扬时,伸出大拇指更能使学生兴奋;表示关切时,用手抚摸一下孩子的头更具暖意……这种无声的语言如静静的皎月把最亮的光芒洒向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启迪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心灵。
2.措词之美,如绵绵春雨。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小学生非常崇拜老师,有意无意地模仿老师。所以我平时和学生交流时特别注意措词,尽量用健康、文雅、优美的语言熏陶、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一次讲到“合作”时,我讲了一个《谁功劳最大》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讨论谁的功劳大?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樵夫的功劳最大!”答案虽然不错,但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于是我赶快抛砖引玉:“对呀,没有樵夫的引导,就不会拖延敌军,等待援军,即来了个‘缓兵之计’。不然,即使援军到了,敌人也早已势如破竹,一举攻下赵国。那样,援军只能望洋兴叹,或反而‘羊入虎口’。”我这一段丝丝入扣,层层深入、优美生动的话语,把樵夫的功劳分析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语言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接下来,学生的语言、分析令我刮目相看:“没有说客能言善辩,那么赵国只能孤军奋战,肯定不堪一击。”“没有探子发现这一情况,只能坐以待毙,而且死得不明不白。”“我觉得将军的功劳最大,他是龙头,正是他善于用人,镇定自如的指挥,巧妙布阵,步步为营,才得以胜券在握。”诚然,我那段示范语就像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大门,使他们才思汹涌,欲抑难止。
三、情感之美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有激励性。据此,我努力把鲜活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1.爱心呵护,如沐春风。
教师充满爱心的恳切之语、肺腑之言只有建立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为之动容,如沐春风。
我班有一位同学出于好奇,拿了人家的书。对于这件事,我没有简单地给予批评,而是悄悄地留下他,诚恳地告诉他拿人家东西是不对的,然后问他为什么要拿,当时是怎么想的。他大概被我的诚意打动,或许在我的语言中没领略到“偷的耻辱”,因此,就一五一十地告诉我:他太喜欢这本书了,而他妈妈认为这本书对学习没什么帮助,没有给他买,所以他才“出此下策”。孩子在愉悦的谈话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拿”别人的东西,而事实证明他后来再也没“拿”过别人的东西。我想正是我用了一个充满爱心的“拿”字,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让他愉快地接受了教育。
2.真情倾注,如淋甘露。
教师语言的情感力量,主要源自于对学生的真诚之爱。据说鲁迅先生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充满着情感的魅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使每一个接近过他的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
为了让学生坚持每天看一小时左右的课外书,我没有刻意去说教,而是用聊天的形式,饱含赞赏的语气讲述我儿子如何爱看书,看书后有了哪些惊喜的变化等等,我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溢于言表,学生听得比平时更认真,在“润物无声”中,孩子们渐渐养成了爱看课外书的好习惯。
总之,语言是班主任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班主任用充满爱心、激情,具有艺术性的语言熏陶孩子、感染孩子,才能促进孩子积极心理的形成,朝着健康、文明、上进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长兴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谢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