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肝脾一体谈脾阴与肝阳

来源 :中医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ian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肝脾的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及协同关系阐释肝脾在实体和功用上的一体性.脾阴与脾主湿一致,说明了脾的特性,因此补脾阴之说实无意义,实则健脾滋阴;肝阳与属于春天之少火,不宜大辛大热,脾土得温,则肝木自伸;肝脾一体实质是脾为使,寄存于肝,协同吸收传输水谷精微.
其他文献
总结中药复方联合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中药复方可以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及机体免疫、调控肿瘤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血管和淋巴管形成、增加药物敏感性、减少耐药、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等途径实现化疗药/分子靶向药的增效减毒,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体现了中药复方治疗肺癌的低毒、多靶点优势.中药复方联合化疗药/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更加安全有效.
综述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认为参芪扶正注射液以党参和黄芪为主要原料,在辅助抗肿瘤过程中可以降低传统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相关作用机制体现于其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降低肿瘤侵袭转移能力、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等方面.
通过总结近年来红花多糖药理学作用相关研究进展,对其体内外药理活性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红花多糖潜在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红花多糖是菊科植物红花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凝血等药理活性,其中抗肿瘤的药理活性较为突出,包括结肠癌、肝癌、胰腺癌、胃癌、宫颈癌、乳腺癌等,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等.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100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技术(包括情志调护、推拿疗法、拍打下肢、中药足浴).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率,DVT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干预后下肢麻木、肿胀、疼痛、皮色(皮温)改变的发生率,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护理满意度
综述了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药理机制及现存问题,发现中医药在抑制气道炎症和抑制气道重塑方面优势明显,具有直接抗菌、抗病毒,调节炎症因子,抑制气道基质破坏,抗氧化应激,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还可通过多机制、多环节的整体干预改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恢复时间,延缓病情的进展.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的热点与研究前沿,总结并梳理本领域知识结构,为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的可视化图谱和表格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816篇文献,自1998年开始呈现出不稳定增长趋势逐渐增长至2020年;作者共现分析得出以张慧佳、于海波、施炳培、王有鹏为核心的团队图谱;研究机构与合作关系图谱Density=0.001 1,体现出研究不紧密的特点;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17个聚类,
目的:观察铜砭刮痧疗法治疗气郁血瘀型原发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郁血瘀型原发性肥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运用行为疗法(即在专业的指导下科学控制饮食及规律地有氧运动)减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铜砭刮痧疗法减重,1个疗程(8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8.57%(24/35)和91.43%(32/3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提出基于“脏腑-经络-五体”理论整体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判断脏腑、经络、五体3个层次病变的主次关系,然后选择适宜的辨证方法,最后制定出治疗方案,将各疗法统一到“脏腑-经络-五体”理论整体辨治中,有利于优化治疗方案,避免了各治疗方法的简单叠加.
目的: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优选陈皮麻黄饮水提工艺,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苦杏仁苷、橙皮苷、迷迭香酸、甘草酸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总黄酮含量;以苦杏仁苷、橙皮苷、迷迭香酸、甘草酸及总黄酮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陈皮麻黄饮的水提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苦杏仁苷、橙皮苷、迷迭香酸、甘草酸分别在0.1324~1.3240、0.0656~0.6560、0.0044~0.0441、0.
查阅近年来中医药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作用机制研究的文献,从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和中成药进行综述.通过文献整理发现,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清热解毒3类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是热点,在抑制心肌纤维化、减轻炎性反应、减少胶原的堆积等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药复方及中成药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多个病理环节,包括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心肌细胞凋亡等,可作用于多个靶点,通过多种途径协同作用,且较单用西药更为安全有效.但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