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对检验员的识图、加工工艺、检具、量具、公差配合、检测方法等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关键词:机械零件;质量检验;检验方法;量具
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机械零件的几何形状、形位公差、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热处理、表面处理等,都有严格的设计要求,而在加工制造过程中是否达到了设计的技术要求,需由质量检验人员逐项进行检验。
机械零件的检验如何下手?如何选用量具、检具、采用何种检测方法及手段,都是提高检验效率、避免出现错检、漏检的考虑之列。故制定合理的检验工艺是做好机械零件质量检验的首要条件。有了合理的检验工艺,更要有高素质的检验员才能漂亮的完成检验任务。高素质的检验员应具备如下素质:
一、图纸分析
1、零件图的要求
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和用途;了解组成零件各部分结构形状的特点、功能及相对位置;了解零件的制造方法及技术要求。
2、视图分析
对于复杂零件视图,要先找到主视图,然后找出其它视图及剖视图的相互位置及投影关系。还要重视局部视图、斜视图、局部放大图、及图形简化画法等都必须读清楚。
3、仔细审阅图纸中的尺寸、形位公差、技术要求
依据图纸尺寸,了解零件的形状及大小。根据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级来分析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看尺寸要从长宽高三个方向的设计基准、工艺基准进行分析,根据形状和结构了解定型、定位尺寸。分清粗加工基准、精加工基准和非加工面。检验人员还要对轴套类、轮盘类、箱体类、齿轮、螺纹、涡轮、蜗杆等零件的标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表面处理等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
二、工艺文件的分析
1、工艺卡和工艺文件是技术部门为制造、检验提供的作用指导书。同时也是修订加工工艺路线,调整工时定额,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指导书。要对每道加工工艺、加工基准、加工尺寸、加工余量认真阅读、分析。
2、检测基准的合理选用:检测基准应尽可能与设计基准、定位基准重合。选择测量基准时,要选用精度高,能保证测量准确、可靠的加工面为测量基准面。如:箱体、架、叉类零件的形位公差应以较大的加工面为测量基准;轴套类零件检测同轴度、椭圆度、直线度、要以中心孔为基准。
三、检测量具的选用
变值量具(高度尺、千分尺、百分表、光学仪器等测量一定范围数值的量具);定值量具(塞规、环规、块规、直角尺、平尺等固定数值的量具)要根据不同的检测情况,合理选用。
四、检测方法:检测测量方法可分为绝对量法和相对量法、直接量法和间接量法、接触量法和不接触量法(显微镜、干涉镜)要根据不同的检测情况,合理选用。
五、检查测量
1、材质检验:对照图纸的标题栏、工艺卡片、工艺文件、技术要求进行材料的检查(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铸铁等牌号,金相等)是否合格。
2、检查材料缺陷(裂纹、夹砂、气孔等)、表面粗糙度、涂层表面、几何形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3、检测尺寸精度:根据图纸及工艺文件的要求,确定测量基准,检测定形尺寸(长、宽、高、外径、内孔等),然后检测定位尺寸(弦长、中心距等)
4、检测形位误差:为了保证零件的互换性及零件的设计性能,对零件的形位公差检测必须认真,达到图纸要求。
5、检测记录:按图纸检测的同时,做一个完整的检查记录,不管多么复杂的零件,只要把图纸标注的尺寸与测量尺寸一同记录在检测记录本上,以确保无漏检、错检。
总之,按照ISO9002标准质量体系的要求,对产品质量严格管理、是一个合格质量检测员的基本素质。(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机械制造工艺学》张才芳.主编.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
[2]《机械设计手册》.徐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3]《机械制图》.夏华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机械零件;质量检验;检验方法;量具
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验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机械零件的几何形状、形位公差、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热处理、表面处理等,都有严格的设计要求,而在加工制造过程中是否达到了设计的技术要求,需由质量检验人员逐项进行检验。
机械零件的检验如何下手?如何选用量具、检具、采用何种检测方法及手段,都是提高检验效率、避免出现错检、漏检的考虑之列。故制定合理的检验工艺是做好机械零件质量检验的首要条件。有了合理的检验工艺,更要有高素质的检验员才能漂亮的完成检验任务。高素质的检验员应具备如下素质:
一、图纸分析
1、零件图的要求
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和用途;了解组成零件各部分结构形状的特点、功能及相对位置;了解零件的制造方法及技术要求。
2、视图分析
对于复杂零件视图,要先找到主视图,然后找出其它视图及剖视图的相互位置及投影关系。还要重视局部视图、斜视图、局部放大图、及图形简化画法等都必须读清楚。
3、仔细审阅图纸中的尺寸、形位公差、技术要求
依据图纸尺寸,了解零件的形状及大小。根据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级来分析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看尺寸要从长宽高三个方向的设计基准、工艺基准进行分析,根据形状和结构了解定型、定位尺寸。分清粗加工基准、精加工基准和非加工面。检验人员还要对轴套类、轮盘类、箱体类、齿轮、螺纹、涡轮、蜗杆等零件的标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表面处理等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
二、工艺文件的分析
1、工艺卡和工艺文件是技术部门为制造、检验提供的作用指导书。同时也是修订加工工艺路线,调整工时定额,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指导书。要对每道加工工艺、加工基准、加工尺寸、加工余量认真阅读、分析。
2、检测基准的合理选用:检测基准应尽可能与设计基准、定位基准重合。选择测量基准时,要选用精度高,能保证测量准确、可靠的加工面为测量基准面。如:箱体、架、叉类零件的形位公差应以较大的加工面为测量基准;轴套类零件检测同轴度、椭圆度、直线度、要以中心孔为基准。
三、检测量具的选用
变值量具(高度尺、千分尺、百分表、光学仪器等测量一定范围数值的量具);定值量具(塞规、环规、块规、直角尺、平尺等固定数值的量具)要根据不同的检测情况,合理选用。
四、检测方法:检测测量方法可分为绝对量法和相对量法、直接量法和间接量法、接触量法和不接触量法(显微镜、干涉镜)要根据不同的检测情况,合理选用。
五、检查测量
1、材质检验:对照图纸的标题栏、工艺卡片、工艺文件、技术要求进行材料的检查(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铸铁等牌号,金相等)是否合格。
2、检查材料缺陷(裂纹、夹砂、气孔等)、表面粗糙度、涂层表面、几何形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3、检测尺寸精度:根据图纸及工艺文件的要求,确定测量基准,检测定形尺寸(长、宽、高、外径、内孔等),然后检测定位尺寸(弦长、中心距等)
4、检测形位误差:为了保证零件的互换性及零件的设计性能,对零件的形位公差检测必须认真,达到图纸要求。
5、检测记录:按图纸检测的同时,做一个完整的检查记录,不管多么复杂的零件,只要把图纸标注的尺寸与测量尺寸一同记录在检测记录本上,以确保无漏检、错检。
总之,按照ISO9002标准质量体系的要求,对产品质量严格管理、是一个合格质量检测员的基本素质。(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机械制造工艺学》张才芳.主编.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
[2]《机械设计手册》.徐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3]《机械制图》.夏华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