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倡新教育,构想新蓝图,认为教育的根本是把知识扩散到大众,教育知识应该成为空气一样普济众生。“小先生制”正是陶行知为普及民主教育而推行的一教学理念,“先生”即能者为师的意思,“小先生”就是让学生去教学生,通过“人教人”和“教人去教人”增强教育的力量,简单概括就是即知即传,让学生相互之间人人参与,取长补短,通过合作学习共享经验获取集体智慧。本文在学习借鉴“小先生制”教育理念精髓的基础上,探讨了“小先生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妙用,希望可以为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提供有益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小先生制”;陶行知思想;信息技术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是旧社会普及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他认为学生也可以当先生,把知识交给身边没有机会接触教育的人。对于现代教育“小先生制”的教學模式更显活力,更具价值,对当前的教育发展革新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小先生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教学活动的本质思想,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担任教师角色,带领其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相互之间交流讨论、互助解惑,驱使学生在民主、自由、主动自觉的学习空间中,通过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益,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合作精神与创造性思维的全面发展。
一、 充分发挥“小先生”的小老师功能,构建民主平等课堂
何谓“小先生”,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提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大人和小孩过同样的生活,就是名实相符的小先生,而小先生不是你也不是我,是小孩队伍中的进步的孩子。他认为“小先生”的能力不同,生活经验不同,传授的知识也不同,人人都可以做“小先生”,可以将自己学会的知识教予他人,即知即传,教了再学,学了再教。可见,在当代教育的“小先生制”教学模式下,每个有经验、有能力的学生都可以担任“小讲师”,人人都能参与到知识信息的交流,分享知识经验,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其他人。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把教学的权利完全放给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指导他们独立完成备课、讲课,在互助合作中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教学《设置个性化的桌面》的知识内容时,教师遵从组内异质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并为“小先生们”安排集体备课任务“电脑桌面的墙纸,好像我们穿的漂亮衣服一样,同学们,想不想为电脑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指导各组学生在课前围绕教学目标,合作设计教学方案,相互传授经验实现知识共享,进一步了解电脑设置墙纸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桌面添加快捷方式的方法等,回到课堂后再由讲解演示具体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在“小先生”教学模式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兴趣、个性和能力,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力求达到促进组内每个学生能力发展的目的。
二、 充分激发“小先生”的引领作用,鼓励探索性学习
“小先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小讲师”“小帮手”“小助理”,由学生独立完成课前备课、课堂讲课的流程。促使学生可以在独立探索、总结表述的演示操作中,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去发现知识、获得技能。教师在信息技术登台讲课环节中,要为学生指明方向,引导各小组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学习热情投入进来,轮流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小先生制”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将知识真正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将课堂完全交由“小先生”自己掌控。
例如,教学《遨游网络世界》的知识内容时,各小组分别选出成绩优异,沟通表达能力强的成员担任“小先生”在课堂进行演讲,有的小组精心设计了PPT,则由该小组派出“小先生”运用精美的课件,出示概念因特网的英文名字是Internet,边演示、边讲述、边讨论因特网的强大功能,有的小组以完成游戏任务的方式,详细讲解了浏览器窗口的组成。教师在“小先生”制的课堂中,要以倾听者、观察者的身份参与进来,客观、合理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引导学生在授课的模式下,相互交流讨论、互助解答问题,有效增进对因特网功能的学习和理解。
三、 实现“小先生”真正讲授功能,构建互学互助的课堂
“小先生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变身成为“小讲师”授课,同时全班同学配合“小讲师”一起复习、交流、讨论、质疑,并补充回答“小先生”提出的问题,全班通过学生教学生,人人参与的学习过程,不仅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还能从多角度展开思考,进一步增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组织“小讲师”和学生当堂进行反思,回顾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让学生能在自我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获得发展和提升。
例如,教学《网络文明小公民》的知识内容时,教师有序组织全班同学点评“小讲师”的讲授过程,有些同学认为在,“小讲师”讲课通俗易懂,生动幽默,有些同学认为在“小讲师”教学逻辑不是很清晰,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描述不明确。在全班同学评价完成后,教师要求“小先生”答疑解惑,并对本课进行总结,对自己的讲授过程进行自我剖析,让同学之间通过相互评价、自我反思,找到了自我的价值感,并在深入了解计算机安全知识的基础上,锻炼自我分析材料的能力。
总之,“小先生制”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需要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分工协作,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助精神,加深对知识技能的深刻理解,教师在“小先生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客观、科学的指导和评价,点明学习的方向,合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发现知识,获取经验技能。同时“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当学生提出问题方案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新想法新观点,引导他们在独立思考中,自主解决问题,亲历知识经验的获取。
参考文献:
[1]孙美巧.自学、动手、应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小学时代,2019(30):1.
作者简介:
李云,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迁市经济开发区青海湖路小学。
关键词:“小先生制”;陶行知思想;信息技术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是旧社会普及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他认为学生也可以当先生,把知识交给身边没有机会接触教育的人。对于现代教育“小先生制”的教學模式更显活力,更具价值,对当前的教育发展革新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小先生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教学活动的本质思想,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担任教师角色,带领其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相互之间交流讨论、互助解惑,驱使学生在民主、自由、主动自觉的学习空间中,通过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益,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合作精神与创造性思维的全面发展。
一、 充分发挥“小先生”的小老师功能,构建民主平等课堂
何谓“小先生”,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提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大人和小孩过同样的生活,就是名实相符的小先生,而小先生不是你也不是我,是小孩队伍中的进步的孩子。他认为“小先生”的能力不同,生活经验不同,传授的知识也不同,人人都可以做“小先生”,可以将自己学会的知识教予他人,即知即传,教了再学,学了再教。可见,在当代教育的“小先生制”教学模式下,每个有经验、有能力的学生都可以担任“小讲师”,人人都能参与到知识信息的交流,分享知识经验,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其他人。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把教学的权利完全放给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指导他们独立完成备课、讲课,在互助合作中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教学《设置个性化的桌面》的知识内容时,教师遵从组内异质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并为“小先生们”安排集体备课任务“电脑桌面的墙纸,好像我们穿的漂亮衣服一样,同学们,想不想为电脑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指导各组学生在课前围绕教学目标,合作设计教学方案,相互传授经验实现知识共享,进一步了解电脑设置墙纸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桌面添加快捷方式的方法等,回到课堂后再由讲解演示具体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在“小先生”教学模式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兴趣、个性和能力,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力求达到促进组内每个学生能力发展的目的。
二、 充分激发“小先生”的引领作用,鼓励探索性学习
“小先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小讲师”“小帮手”“小助理”,由学生独立完成课前备课、课堂讲课的流程。促使学生可以在独立探索、总结表述的演示操作中,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去发现知识、获得技能。教师在信息技术登台讲课环节中,要为学生指明方向,引导各小组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学习热情投入进来,轮流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小先生制”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将知识真正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将课堂完全交由“小先生”自己掌控。
例如,教学《遨游网络世界》的知识内容时,各小组分别选出成绩优异,沟通表达能力强的成员担任“小先生”在课堂进行演讲,有的小组精心设计了PPT,则由该小组派出“小先生”运用精美的课件,出示概念因特网的英文名字是Internet,边演示、边讲述、边讨论因特网的强大功能,有的小组以完成游戏任务的方式,详细讲解了浏览器窗口的组成。教师在“小先生”制的课堂中,要以倾听者、观察者的身份参与进来,客观、合理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引导学生在授课的模式下,相互交流讨论、互助解答问题,有效增进对因特网功能的学习和理解。
三、 实现“小先生”真正讲授功能,构建互学互助的课堂
“小先生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变身成为“小讲师”授课,同时全班同学配合“小讲师”一起复习、交流、讨论、质疑,并补充回答“小先生”提出的问题,全班通过学生教学生,人人参与的学习过程,不仅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还能从多角度展开思考,进一步增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组织“小讲师”和学生当堂进行反思,回顾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让学生能在自我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获得发展和提升。
例如,教学《网络文明小公民》的知识内容时,教师有序组织全班同学点评“小讲师”的讲授过程,有些同学认为在,“小讲师”讲课通俗易懂,生动幽默,有些同学认为在“小讲师”教学逻辑不是很清晰,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描述不明确。在全班同学评价完成后,教师要求“小先生”答疑解惑,并对本课进行总结,对自己的讲授过程进行自我剖析,让同学之间通过相互评价、自我反思,找到了自我的价值感,并在深入了解计算机安全知识的基础上,锻炼自我分析材料的能力。
总之,“小先生制”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需要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分工协作,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助精神,加深对知识技能的深刻理解,教师在“小先生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客观、科学的指导和评价,点明学习的方向,合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发现知识,获取经验技能。同时“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当学生提出问题方案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新想法新观点,引导他们在独立思考中,自主解决问题,亲历知识经验的获取。
参考文献:
[1]孙美巧.自学、动手、应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小学时代,2019(30):1.
作者简介:
李云,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迁市经济开发区青海湖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