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本文作者靳海涛为深圳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
靳海涛说:“投资初创期的项目,可能是成二败八;投资成长期的项目,可能是成五败五;投资相对成熟的上市前的公司,可能是成七败三。”
做创投的都要研究失败,创业者和企业家更是如此。这里,靳海涛要告诉大家研究失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失败中隐藏着成功最大的因素。
什么是创业失败?倒闭了是失败;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却陷入平庸也是失败;预期目标和现实相差很大,也是失败;想做大做强,但总是小打小闹,也是失败;一遇风雨就飘摇也是失败。调查显示,创业者个体的失败率非常高,所以研究失败变得非常重要,也成为成功的一个条件。我们从不同层面来说明什么因素导致了失败。
◎创业者的精神和道德层面
1/缺乏理想
我们原来投资的一家企业做艾滋病药研究,预期可以是个明星企业。但是它倒闭了,老板也入狱了。为什么?在做企业过程中,他利用这个平台想挣更多的钱。一个创业者把钱看得最重要,早晚要失败,因为他可能为了钱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2/过于依赖以往的经验,因循守旧拒绝改变
我们投资东莞的一家光电企业,以前做钢结构,后转向高科技,现在是LED照明的亚洲老大,它的路灯已经超过3000公里。
3/长袖善舞,缺乏务实精神
有些创业者不是扎扎实实地千,而是投机取巧。靠忽悠能成一时,无法成一世。
4/为上市而上市,既害人又害己
企业上市,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不是靠单纯的包装。为上市巧做假账,毛利或者净利突然提升。为上市拆东墙补西墙,拆一次可以,但如果遇到环境变化,拆西墙补东墙也不够。还有的企业为了上市而盲目扩张,结果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而导致失败。
◎企业发展战略层面
5/不清楚长期战略
创业不能只知道今天千什么,不知道明天千什么。长期发展战略处在一个混沌状态,你就没法给员工指明方向。
我们投资做太阳能的晶科能源时,公司单一做拉晶,在行业内处于二三流地位,很快碰上金融危机。面临金融危机,企业认真分析了行业状况,做了战略调整,由原来的拉晶扩展到电池片,再扩展到电池组件,2010年在纽交所发行股票上市,前段时期又以很高的价格增发了一次。晶科2010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人民币5.14亿,其中第三季度实现2.59亿,环比增长43.6%,同比增幅高达1865%,这家企业已经进入了第一流的太阳能企业行列。
6/不敢扩张或者无序扩张
扩张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创业者来讲,第一,不能做小脚女人——不去扩张。第二,不能偏听偏信资本运作者的主意,在不该扩张的时候去扩张。要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去做。扩张不及则忧,但扩张过度,比不及还差,就像一句成语“过犹不及”。
一家位于兰州的企业创业者认为不需要扩张,可以满足市场需要。隔几年一看,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了,于是想要扩张,却突然发现,第一钱不够,第二竞争对手已经一大帮了。这就是“不及则忧”。
另有一家企业,本来有合适的时机上市。但他认为规模大了以后可以卖更好的价钱,于是买了美国的一整条生产线,结果这条生产线从建立那天起就没有一分钱的盈利,企业现在已经倒闭了。如果他不盲目扩张,上市有了更多钱以后,再看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扩张,也许已经成功了。这就是“过犹不及”。
◎公司治理结构层面
7/实施家族式管理,缺乏辅助决策体系的监督
很多创业企业是家族企业,不少还是夫妻店。我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企业想成功,必须关掉夫妻店。家族企业想成功,必须适度地进行决策阳光化。家族企业会产生什么问题呢?第一是员工缺乏责任感。第二是碰到困难的时候,员工很难跟你同舟共济。第三是无法做到集思广益。
8/激励与约束不匹配
激励不到位,等于不激励。该花100元的只花了60元,等于白花。我一贯的主张是,单给团队高薪水、高待遇是不行的,应该给他股份。约束也非常重要。约束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人“有贼心无贼胆”。贼心管不了,但贼胆可以靠制度来管。
9/实际控制人的精力过于分散
很多创业家同时做很多事情,不如专注做一件事情。如果作为老板,你已经不专注了怎么办?第一,你的CEO必须持有公司股份,太少了不行,第二,你应该有人格魅力,在员工面前,你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如果人格魅力不够,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产品技术层面
10/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非常大。中国也有靠知识产权作为主要营收的企业,更多的情况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得比较好,企业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知识产权方面有重大瑕疵,这样的项目不要做。
11/可替代性强
作为创业者,替代趋势的分析非常重要。有三种替代:第一种是革命性的,比如说LCD(液晶)替代CRT;第二种是多样性的,比如电影和电视剧,过去电视剧把电影赢得一塌糊涂,后来电影归来了;第三种是差异性的,比如网下网上购物方式的长期共荣。
12/有天花板
一些专业的软件公司,市场占有得差不多之后就下来了,又去规划另外一个专业软件。应该开始规划的时候,就要多规划几个产品,奋斗空间不能太窄。如果人家认为你有天花板,就不会有兴趣。你想私募很困难,或者上市了股票价格走不上去,这都是天花板造成的。
◎商业策略与经营模式层面
13/泡沫阶段赶潮流
创业也好,投资也好,不要在行业中后期或顶点进入,否则未来3~5年都是艰难的生存期。
我们曾经投资一家企业,投资当年就是利润最高点,因为这个行业走到顶点了。要选择在行业的爬坡阶段投资。2006年年底,我们投资了做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企业,利润不足300万。在别人还不敢投的时候我们投了,结果企业高速成长,2009年利润已经达到4000万元,上市了,我们赚了近50倍。
14/产业链过长
干一件事,要考虑你的链条究竟有多长。我们投资了很多芯片设计公司,后来发现到终端短的企业都成功了,而到终端长的企业,情况不太好,这就叫“链条过长容易断”。
我们还投资了电视购物公司。电视购物公司在国外挺好,在中国却没有一个伟大公司出现。细分起来,就是因为需要搞定的环节太多。首先,要有频道资源,可能这个城市签了那个城市签不下来。第二,要选择好的产品也不容易。第三,购物人的观念也非常重要。中国是一个诚信不够的国家,大家对电视购物不相信,影响营销效果。第四,还有跟商家利益分配的问题,事情很复杂。因为环节太多,某一个点出了问题就不行。
15/当杂货铺掌柜
每一个企业都应该专业化,如果已经专业化,就要把细分领域做精。我们也做过这样的项目,企业本身业务是专业化的,但它没有把专业化的一个细分领域去做情,而是每一个都去做,最后它失败了。
本文作者靳海涛为深圳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
靳海涛说:“投资初创期的项目,可能是成二败八;投资成长期的项目,可能是成五败五;投资相对成熟的上市前的公司,可能是成七败三。”
做创投的都要研究失败,创业者和企业家更是如此。这里,靳海涛要告诉大家研究失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失败中隐藏着成功最大的因素。
什么是创业失败?倒闭了是失败;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却陷入平庸也是失败;预期目标和现实相差很大,也是失败;想做大做强,但总是小打小闹,也是失败;一遇风雨就飘摇也是失败。调查显示,创业者个体的失败率非常高,所以研究失败变得非常重要,也成为成功的一个条件。我们从不同层面来说明什么因素导致了失败。
◎创业者的精神和道德层面
1/缺乏理想
我们原来投资的一家企业做艾滋病药研究,预期可以是个明星企业。但是它倒闭了,老板也入狱了。为什么?在做企业过程中,他利用这个平台想挣更多的钱。一个创业者把钱看得最重要,早晚要失败,因为他可能为了钱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2/过于依赖以往的经验,因循守旧拒绝改变
我们投资东莞的一家光电企业,以前做钢结构,后转向高科技,现在是LED照明的亚洲老大,它的路灯已经超过3000公里。
3/长袖善舞,缺乏务实精神
有些创业者不是扎扎实实地千,而是投机取巧。靠忽悠能成一时,无法成一世。
4/为上市而上市,既害人又害己
企业上市,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不是靠单纯的包装。为上市巧做假账,毛利或者净利突然提升。为上市拆东墙补西墙,拆一次可以,但如果遇到环境变化,拆西墙补东墙也不够。还有的企业为了上市而盲目扩张,结果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而导致失败。
◎企业发展战略层面
5/不清楚长期战略
创业不能只知道今天千什么,不知道明天千什么。长期发展战略处在一个混沌状态,你就没法给员工指明方向。
我们投资做太阳能的晶科能源时,公司单一做拉晶,在行业内处于二三流地位,很快碰上金融危机。面临金融危机,企业认真分析了行业状况,做了战略调整,由原来的拉晶扩展到电池片,再扩展到电池组件,2010年在纽交所发行股票上市,前段时期又以很高的价格增发了一次。晶科2010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人民币5.14亿,其中第三季度实现2.59亿,环比增长43.6%,同比增幅高达1865%,这家企业已经进入了第一流的太阳能企业行列。
6/不敢扩张或者无序扩张
扩张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创业者来讲,第一,不能做小脚女人——不去扩张。第二,不能偏听偏信资本运作者的主意,在不该扩张的时候去扩张。要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去做。扩张不及则忧,但扩张过度,比不及还差,就像一句成语“过犹不及”。
一家位于兰州的企业创业者认为不需要扩张,可以满足市场需要。隔几年一看,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了,于是想要扩张,却突然发现,第一钱不够,第二竞争对手已经一大帮了。这就是“不及则忧”。
另有一家企业,本来有合适的时机上市。但他认为规模大了以后可以卖更好的价钱,于是买了美国的一整条生产线,结果这条生产线从建立那天起就没有一分钱的盈利,企业现在已经倒闭了。如果他不盲目扩张,上市有了更多钱以后,再看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扩张,也许已经成功了。这就是“过犹不及”。
◎公司治理结构层面
7/实施家族式管理,缺乏辅助决策体系的监督
很多创业企业是家族企业,不少还是夫妻店。我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企业想成功,必须关掉夫妻店。家族企业想成功,必须适度地进行决策阳光化。家族企业会产生什么问题呢?第一是员工缺乏责任感。第二是碰到困难的时候,员工很难跟你同舟共济。第三是无法做到集思广益。
8/激励与约束不匹配
激励不到位,等于不激励。该花100元的只花了60元,等于白花。我一贯的主张是,单给团队高薪水、高待遇是不行的,应该给他股份。约束也非常重要。约束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人“有贼心无贼胆”。贼心管不了,但贼胆可以靠制度来管。
9/实际控制人的精力过于分散
很多创业家同时做很多事情,不如专注做一件事情。如果作为老板,你已经不专注了怎么办?第一,你的CEO必须持有公司股份,太少了不行,第二,你应该有人格魅力,在员工面前,你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如果人格魅力不够,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产品技术层面
10/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非常大。中国也有靠知识产权作为主要营收的企业,更多的情况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得比较好,企业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知识产权方面有重大瑕疵,这样的项目不要做。
11/可替代性强
作为创业者,替代趋势的分析非常重要。有三种替代:第一种是革命性的,比如说LCD(液晶)替代CRT;第二种是多样性的,比如电影和电视剧,过去电视剧把电影赢得一塌糊涂,后来电影归来了;第三种是差异性的,比如网下网上购物方式的长期共荣。
12/有天花板
一些专业的软件公司,市场占有得差不多之后就下来了,又去规划另外一个专业软件。应该开始规划的时候,就要多规划几个产品,奋斗空间不能太窄。如果人家认为你有天花板,就不会有兴趣。你想私募很困难,或者上市了股票价格走不上去,这都是天花板造成的。
◎商业策略与经营模式层面
13/泡沫阶段赶潮流
创业也好,投资也好,不要在行业中后期或顶点进入,否则未来3~5年都是艰难的生存期。
我们曾经投资一家企业,投资当年就是利润最高点,因为这个行业走到顶点了。要选择在行业的爬坡阶段投资。2006年年底,我们投资了做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企业,利润不足300万。在别人还不敢投的时候我们投了,结果企业高速成长,2009年利润已经达到4000万元,上市了,我们赚了近50倍。
14/产业链过长
干一件事,要考虑你的链条究竟有多长。我们投资了很多芯片设计公司,后来发现到终端短的企业都成功了,而到终端长的企业,情况不太好,这就叫“链条过长容易断”。
我们还投资了电视购物公司。电视购物公司在国外挺好,在中国却没有一个伟大公司出现。细分起来,就是因为需要搞定的环节太多。首先,要有频道资源,可能这个城市签了那个城市签不下来。第二,要选择好的产品也不容易。第三,购物人的观念也非常重要。中国是一个诚信不够的国家,大家对电视购物不相信,影响营销效果。第四,还有跟商家利益分配的问题,事情很复杂。因为环节太多,某一个点出了问题就不行。
15/当杂货铺掌柜
每一个企业都应该专业化,如果已经专业化,就要把细分领域做精。我们也做过这样的项目,企业本身业务是专业化的,但它没有把专业化的一个细分领域去做情,而是每一个都去做,最后它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