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

来源 :国外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ingkaoy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出血症状的异质性较大,人们对其分子发病机制知之甚少.近年来随着FⅤ基因的破析,使人们有可能在分子水平对先天性Ⅴ因子缺乏症进行研究,并发现了多种FⅤ基因的突变形式.这将有利于阐明先天性因子Ⅴ缺陷症临床表现的差异并最终治愈这一疾病.
其他文献
学员实习是院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实习管理又是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实习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与学员队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员队掌握学员实习的特点规律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早进食对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术后6h 即进半流质饮食,排气后改为普通饮食,对照组则根据传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四联抗 HP 疗法治疗糜烂性胃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在根据胫骨中下段骨折不同分类,分别应用髓内钉或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操作相关问题.方法自2009年01月-2012年4月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根
目的:了解支原体的耐药性.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的抗支原体作用.结果: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抗支原体作用最强,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对其他7种抗生素有不
目的:观察异丙酚芬太尼复合液、双氯灭痛在人工流产中的镇痛效果.方法:27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3组,2组人工流产术中分别用异丙酚芬太尼复合液静脉注射、双氯灭痛栓肛门给药进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及其Ⅱ型受体 (TGFβRⅡ )在宫颈鳞状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4 0例宫颈鳞状上
我国开展纤维胃镜检查已逾28年,目前已相当普及,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科研与教学均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已被证实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目的:探讨真菌性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抽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内科住院病房临床诊断的真菌性肺部感染患者资料.结果:46例患者基础疾病:
本文综述了耐激素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