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素质的构成

来源 :黑龙江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大幅度进行创新性改革的课程之一。教师必须信仰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坚持科学发展观,潜心学习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遵循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到四个坚持,使“基础”课真正成为最有魅力、最有感召力的教育。
其他文献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标志.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使学生的哲学知
以信息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高度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网络文化价值取向多元化、西方网络殖民化和网络垃圾误导.与此同时,
文章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引领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重要战略意义;指出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说明大学英语多
台湾省台南市以城市的概念进行开发可以追溯到1624年荷兰人在此设立据点,因此台南成为全台湾最早发展的城市。由于台南在当时具有地理战略优势,在台湾四座最古老的海港——“一府二鹿三艋岬四月津”之中,“府”及“月津”港就位于台南。然而,21世纪的今天,台南已不似台北成为一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长、来往人种多元,而造就了台南特殊的城市定位——中西文化交汇、新旧时空交融的台湾“府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