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扎实、灵动的识字教学课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tag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
  太阳地球月亮(人教版1986年版第一册)
  太阳大,地球小,
  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亮小,
  月亮绕着地球跑。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看图学字词学句第12课。我们先看图学字词,看图要仔细,学字词要认真。老师先带着你们学一个词,然后就要请小朋友自己试着学习。(出示幻灯片1,画面上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太阳。
  师:(另一个学生举手)你要说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早晨,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
  师:好!看得仔细。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生:给我们带来了阳光。
  师:还带来什么?
  生:温暖。
  师:对!太阳是一个很大的星球,它可以发光,还能够发热,我们地球上的光和热都是太阳给的。(展示图下生字)太阳(yáng)。下边就是它的名字。小朋友,这是一个生字,谁会拼读这个音节呢?
  【评】指导学生有兴趣地观察图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太阳”,了解太阳是个很大的星球,地球上的光和热都是太阳给的。教师要言不烦地介绍太阳,意在为学生理解课文作好鋪垫。
  生:(拼读)y-ang-yáng。
  师:你再读一次。
  生:yáng。
  师:(齐)yáng。
  师:(指“阳”字)这个字念什么?
  生:(齐)yáng。
  师:我们一拼就认识它了,知道它怎么读了。那么怎么记住这个“阳”字呢?先看看哪一部分是我们熟悉的?
  生:这个“日”字是我们熟悉的。
  师:在哪一边呢?
  生:在左边。
  师:再看看在哪边?
  生:右边。
  【评】怎么记住这个生字?“先看看哪一部分是我们熟悉的?”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了解一种分析字形的方法,利用学生熟悉的字记忆生字,这样可以降低记忆难度。
  师:右边这个“日”是我们学过的字。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偏旁。(板书“左耳旁”)看这个偏旁的“横折弯钩”就像一个耳朵,它又在左边,所以我们就叫它左耳旁。
  生:(齐)左耳旁。
  师:这个“阳”字怎么写呢?很多小朋友的眼睛都看着这儿了。在田字格的左边,先写个“横折弯钩”,再写一个“竖”,然后再写个什么字?
  生:(齐)日。
  师:对,写个“日”,合起来念什么?
  生:(齐)阳。
  师:连起来读词。
  生:太阳。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图,拼读了音节,认识了一个生字,学会了一个词,念什么?
  生:(齐)太阳。
  【评】回顾一下“太阳”这个词的教学过程:先看图认识太阳,理解词义,然后利用拼音读准字音,再重点指导学生怎么记住生字“阳”的字形,最后示范书写“阳”这个生字。从义—音—形—写,一步一步清晰地呈现生字学习的过程,简简单单,又扎扎实实,为接下来学生自学生字作好示范。结合生字学习,王老师还教学了一个新的部首“左耳旁”:“很多小朋友的眼睛都看着这儿了。先写个‘横折弯钩’,再写一个竖”,简单的一句话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边板书边写,让学生具体实感地了解这个偏旁的笔顺和笔画,突出难点。教师的语言很朴实,教学行为也毫不起眼,但是我们可以从王老师平平淡淡的言谈举止中,发现王老师对低年级小朋友心理特点的深刻理解和她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
  师:就用这个方法,试试看,自己学,会不会?
  生:会。
  师:老师还要给你们看一幅图,你们自己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拼读。
  (出示幻灯片2,画面上是地球,字词:“地球”)
  师:先拼读音节,把生字读准再记忆字形。好,自己学吧。
  (生看图拼读自学)
  师:光会念不行,还要想想,怎么记住字形呀?
  (生自己分析字形)
  师:谁会念啦?
  (生举手)
  师:这么多人都学会了!谁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地球。
  师:你要说什么?
  生:地球是很大的。
  师:地球也是大星球。
  生:地球穿着花衣服。
  师:我们读的课外书上讲到地球穿着花衣服,为什么说它穿着花衣服呢?绿颜色是指什么?
  【评】从学生的发言中敏锐地捕捉到课堂上生成的鲜活教学资源,画龙点睛的一句话巧妙地点出了课外读书的价值。教师如果经常这样有意识地指导,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更爱读课外书了。
  生:绿颜色的是森林和草原。
  师:谁还有补充?
  生:还有蓝颜色。
  师:蓝颜色的是什么?
  生:是海洋。
  生:还有黄色的沙漠。
  师:地球也是一个大星球,上面有高山,有平原,有河流,有海洋。下边的音节谁会拼呢?
  (生纷纷举手)
  师:都会了,大家一起读读。
  生:dì qiú
  师:读得很好,都学会了。你们怎么记住“地”字?先找我们熟悉的部分,谁找到了?都找到了,你说。
  生:左边是个“土”字,底下不是一长横,是一提。
  师:她观察得很仔细。这叫作“提土旁”(板书:提土旁)。右边一部分没学过,怎么记住这一部分,看老师写。这一笔从哪儿下笔(板书)“横折钩”,然后再写一个“竖”,“竖弯钩”,念什么?   生:地。
  师:大家再读读。
  生:dì地。
  师:就是我们说的“地球”的“地”。大家一起把右边部分书空一遍。
  师:(领)横折钩。
  生:橫折钩。
  师:竖。
  生:竖。
  师:竖弯钩。
  生:竖弯钩。
  师:跟提土旁合起来念什么?
  生:地。
  【评】仔细回味王老师教学生字“地”的字形指导过程。先指导怎么记住字形,“找我们熟悉的部分”,学生找到左边是个“土”字,并且发现土字下面“不是一长横,是一提”。教师当场表扬:“她观察得很仔细。这叫作‘提土旁’。”这是鼓励,也是一种导向——学生之所以能够发现土字作为偏旁字形的变化,与教师平时的引导密不可分。然后再指导右半部分“也”的写法,学生之前没有学过“也”字,所以教师当场板书,一笔一笔地具体指导笔顺和笔画,写完后再让学生书空一遍,并且一笔一笔地领读笔画名称。教师板书书写,学生当场模仿书空,加上师生语言配合,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记住字形,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熟悉笔画的名称。
  师:“球”字是怎么记的?
  生:“球”字是“王字旁”。
  师:这是个新的偏旁,(板书:王字旁)谁注意到哪儿有了变化?
  生:王字成了偏旁,底下一长横也变成一提了。
  师:对!要给右边的点让位。右半部分可不是个“水”,小朋友要看清楚。(板书)一个“横”,一个“竖钩”,“水”左边有一笔是横撇,这里是两笔,一个“点”,一个“提”,(求)跟“水”相同不相同?
  生:不同。
  师:右边一笔相同,也是个“撇、捺”,(求)组合后还要注意这一点不能丢。(求)与王字旁合起来念什么?
  生:球。
  师:我们一起写写右半边。
  师生:横、竖钩、点、提、撇、捺、点。
  师:合起来念什么?
  生:球。
  师:连起来读。
  (生读)
  【评】“地球”是两个生字,王老师分开进行指导。“球”的左边“王字成了偏旁,底下一长横也变成一提了”。这个字的难点在右半部分,王老师特别提醒小朋友要看清楚“右半部分可不是个‘水’”,然后一边板书一边比较其与“水”的区别,最后还提示“这一点不能丢”。反复研读王老师指导“地球”这两个生字的过程,我们可以对她具体细腻的识字教学艺术有更加深切的了解。
  师:小朋友真会学。现在我们再学一个词。看图[出示幻灯片3,画面上是月亮。字词:月亮(liang)],自己读读。
  (生轻声自读)
  师:谁学会了?讲给大家听,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个生字的音怎么读?怎样记住它?(师指名回答)你讲给大家听好吗?声音大点。
  生:晚上,月亮高高地挂在树梢。
  师:说得好!这个音节怎么读呢?
  生:liang,这个生字读亮。
  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记的呢?
  (生思索)
  师:说错了不要紧的,说吧。
  生:一点一横加个口。
  师:这是哪个字的一部分呢?大家一起帮他学好这个字吧。
  生:是“京”字上边那部分。
  生:中间一部分是“秃宝盖”。
  生:底下是个“儿”字上面加一横。
  师:这跟“儿”字可不同了。那里有一横,是“几个”的“几”字,合起来念个什么字?
  生:亮,月亮。
  【评】“亮”这个生字,王老师重点指导了轻声读音和下面是“几”不是“儿”。学生自学时发现“底下是个‘儿’字上面加一横”,说明观察得认真和仔细。这与王老师平时具体细腻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师:很好!刚才我们看图学了三个词。大家看。
  (幻灯片三个画面齐展)
  生:太阳。
  师:(指地球)它的名字呢?
  生:地球。
  师:它的名字呢?
  生:月亮。
  师:太阳、地球、月亮都是星球。月亮离地球很近。看着图,大家都会了。离开图呢(看黑板)?
  生:太阳、地球、月亮。
  师:很好。这儿还有拼音,离开拼音呢(卡片)?
  生:太阳(卡片翻过去)。
  生:阳,阳。
  师:记记这个字词(卡片)。
  生:月亮,月亮,亮,亮。
  生:地球,地球,球,球。
  【评】学生认识了太阳、地球、月亮三个词,接下来是巩固复习。先是看图读;然后是离开图,只看拼音读;接下来是离开拼音,只看生字卡片一个一个读。这样一步一步地巩固复习,对刚刚开始识字,特别是那些识字少的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离开图画和拼音能够读出生字,才说明真正记住这些生字了。低年级识字教学,教师的目光应该紧紧盯着那些识字少、能力又不强的学生,不能让这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图学了三个词。现在请你们再看一幅图。(幻灯片:三球运行示意图)这是什么?
  生:太阳,地球,月亮。
  师:小朋友,我们先把太阳跟地球比一下,哪个大,哪个小?
  生:太阳大,月亮小。
  师:听清老师的要求,我要你拿太阳跟地球来比较,哪个大,哪个小?
  生:太阳大,地球小。
  师:地球跟月亮比,哪个大,哪个小?
  生:地球大,月亮小。
  师:从这幅图上还看出什么?谁看出来了?
  生:地球绕着太阳转。
  师:对!这个轨道和箭头告诉我们,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又有人看出来了,你说吧。   生:月亮绕着地球跑。
  师:说得好!现在我们认识这些生词,就能读这两个句子了,自己读读,小声读两遍(二类字上注有拼音)。
  (生自己小声读句子)
  师:谁会读了?我请徐琳读。
  生: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师:因为我们认识“太阳”“地球”“月亮”这些词,所以就会读句子了。再读读。
  (生读课文)
  师:刚才大家读了这两个句子。太阳跟地球比,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
  生:“大”和“小”。
  师:听老师读:“太阳大,地球小。”大家一齐读。
  生:太阳大,地球小。
  师:地球绕着太阳跑。
  (生读)
  师:地球大,月亮小。
  (生读)
  师:月亮绕着地球跑。
  (生读)
  【评】这篇课文除了认识“太阳、地球、月亮”这三个词,还承担着认识这些事物以及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常识教育任务,了解“太阳、地球、月亮”都是宇宙中的星球,太阳比地球大,地球比月亮大,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这些自然常识。怎样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自然常识呢?王老师用了一张三球运行示意图的幻灯片,通过直观的图画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什么叫大,什么叫小,知道大和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了解了这些知识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读懂句子。
  师:是怎么绕着转的呢?我给你们看一样东西(三球仪)。这是三球仪(师指着介绍),它表示太阳,这是地球,它是月亮,怎么转的呢?你们看看,地球自己在由西往东转,它还绕着太阳转,月亮又绕着地球转,看到了吗(边介绍,边拨转)?所以叫它“月亮”。就是这样转的,大家一块儿说:“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生读两句话,老师演示)
  【评】用幻灯使学生明白了太阳、地球、月亮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王老师再用三球仪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地球和月亮是怎样转动的,“地球自己转一圈是一天,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是一年。月亮绕着地球转一圈,正好一个月”。用时很少,效率很高。这是一种科学启蒙,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我们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句子,就能掌握知识了。这几个字都认识了,怎么把它写好呢?现在拿出本子。
  (生打开本子)
  师:累了吧?好,我们做做课间操。
  (生向前伸伸手)
  师:三、四。
  (生向上抬抬头)
  师:五、六。
  生:左右弯弯腰。
  师:七、八。
  (生安安静静坐下来)
  师:我们再背诵表演一首古诗吧。
  生: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评】通过连续的高强度学习,让学生做做操,背背诗,放松一下情绪,这样的环节安排非常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消除身体疲劳,调节精神状态,既有利于学生健康,也利于学生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在一些有经验的低年级教师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环节安排,很值得学习。
  师:我们先写“阳”,在田字格的上面先写上阳的拼音,写阳首先要注意看好它在田字格的位置。“日”字紧紧靠着竖中线。看好左耳旁从哪里起笔,先写“横折弯钩”,再写一“竖”。这个“竖”靠哪边近呢?
  生:左边。
  师:现在写一个阳字。写完了和黑板上的比一比,再写一个。要观察仔细才能写好。
  (接着指导写:地、球、亮)
  师:看老师手中的卡片(单字卡片),全认识的举手。请八名学生齐读。
  生:阳、球、亮、月亮、地球。
  【评】最后环节以写字和复习生字作为整堂课的结束。逐个指导学生写这堂课要求学会的四个生字,用单字卡片检查这堂课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体现了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思想,真正将识字教学贯穿始终。
  【总评】
  重读王兰老师《太阳地球月亮》课堂实录,被王老师朴实、扎实而又不失灵动的课堂教学艺术深深地折服。
  这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篇课文。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重点,王老师在这堂课上切实地将识字作为教学的重点。这篇课文要求学会四个字,学会“左耳旁”“王字旁”两个常用偏旁,王老师就是按照识字的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的。备课时精心解读每个生字的音形义难点:“阳”字左耳旁的笔顺与写法;“球”字右半部分写法与“水”的区别;月亮的“亮”读轻声,下面是“几”不是“儿”。学生认识了这些生字以后,王老师又安排了一个巩固复习环节。先是看图读这些生字,然后是看拼音读生字,接下来是看生字卡片一个一个读。学生看着生字卡片能够读出生字,才说明真正记住了。这堂课的最后还是以写字和复习生字作为整堂课的结束。教师指导学生一个一个书写要求学会的四个生字,一个都没有落下;再用单字卡片檢查学生是否全部认识这堂课学的生字。王老师的目光盯着的不是那些识字能力强的好学生,而是那些识字少、能力又不强的后进学生,以这些学生能否学会全部生字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王老师在教学生字的同时,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上课伊始,王老师就明确提出“老师先带着你们学一个词,然后就要请小朋友自己试着学习”。老师带着学生学“太阳”这个词:第一步,看图认识太阳,理解词义;第二步,利用拼音读准字音;第三步,指导学生怎么记住生字“阳”的字形;第四步,示范书写“阳”这个生字。这样一步一步清晰地呈现生字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学生字有据可循。教师示范以后,要求学生“就用这个方法,试试看,自己学,会不会”,提示学生“先拼读音节,把生字读准再记忆字形”。一年级学生自学能力刚刚开始培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没有放弃指导,学生自学以后,教师又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逐个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指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王老师还关注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课例中可以看出,她不仅指导学生在看图时仔细观察、弄清意思,并且十分注重在分析、比较字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观察能力正是创造潜能的重要基础和组成要素。比如教学生字“地”,老师引导学生先找自己熟悉的部分。学生说,“左边是个‘土’字,底下不是一长横,是一提。”老师及时肯定“她观察得很仔细”,指出“这叫‘提土旁”’。教学“球”字,引导学生“注意看清楚”“王”字成了王字旁后有了什么变化,右半部的“求”与“水”字的笔画有哪些不同。指导学生写“阳”字,要求学生写完后同黑板上的字作比较,然后再写一个,老师强调“要观察仔细,才能写好”。把识字教学、写字教学与观察能力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课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观察字形的能力超强,学生能够细致地观察到“土”作为偏旁时字形的变化,“亮”字下面的“儿”上有一横,这与教师平时的指导和鼓励有着密切的关系。
  低年級语文课除了把识字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还肩负着发展学生语言,提高学生认识事物能力的任务。王老师在重视识字教学的同时,也关注到学生语言的发展。在教学“太阳”时,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一两句话说说图画的意思,学生举手说“图上画的是早晨,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太阳给我们带来了阳光”“太阳还给我们带来了温暖”。教学“地球”时,学生说出“地球是很大的”“地球穿着花衣服”等等。这样就很自然地把看图、识字、说话紧紧地联系起来,利用课文中的图画和词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达对图画的理解,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词语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并且能够拓展学生的生活常识。认识地球、太阳、月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堂课的另一个目标。要让一年级学生认识三个星球不难,难的是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王老师采用了直观教学的方法,先出示一张三球运行示意图,让学生体会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再用三球仪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地球和月亮是怎样转动的,并且直接告诉学生“地球自己转一圈是一天,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是一年;月亮绕着地球转一圈,正好一个月”。采用这样的直观教学,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帮助学生扫除知识障碍。这样就能将更充分的时间放在学习识字、写字的重点上。
  说句实话,当下已经很难找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教学生识字写字的教师了。现在不少教师认为这有数的几个生字许多学生已经认识,因此没有把功夫放在钻研生字的音形义难点上,教学中也是蜻蜓点水,一扫而过。一些教师感兴趣的是对汉字字源的探索,弄出几个甲骨文、金文、篆体字在课堂上让学生辨认,以显示自己的古文字功力;或者是将地球、太阳、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搜集资料,制作PPT,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播放PPT或者3D电影,等等。这样的语文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是严重忽略了那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识字需求,很容易使这部分学生输在起跑线上。低年级语文课应该切切实实地将重点放在识字教学上,让每个学生都能扎扎实实地认识每个生字,并且将要求会写的字都认认真真地写几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识字、写字时间,这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建议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教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能够认真地研读几遍王兰老师的这个教学实录,这样对认识低年级语文课如何“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设计教学过程,备课时如何把握并区分音形义,如何处理好识字与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等,一定会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STEM教育在国内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逐步由浅入深,对专业STEM教师的需求从“量”和“质”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章以区域STEM教育发展对相关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培养的要求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所选地区已开展STEM教育的学校教师、管理者进行观察、访谈,收集真实的一手资料,梳理出STEM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STEM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作词:牧歌  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家、歌词作家兼诗人及歌曲作家等。曾在中國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委政治部文工团和国防科委政治部文化部从事美术、歌词兼诗歌及歌曲创作。  作曲: 曾擎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词曲作家,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遂宁市文联副主席,遂宁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演唱: 罗蓉  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四川交响乐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农工党四川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一望无垠的天空透亮湛蓝,几朵蓬松的云儿随风飘荡,在空中悠闲地散步,就像一位心灵手巧的仙女,为蓝色的天空绣上了几朵洁白无瑕的花朵。  漫步在南通园博园,狼山、军山、黄泥山……座座青山高耸入云,远远望去,如同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家园。  山脚下的树林郁郁葱葱。一棵棵苍劲的松树像一把把撑开的绿色大伞,在几十米的高空相互交错,连成一片,犹如一个遮天蔽日的绿色大棚。婀娜的柳树、优雅的梧桐树
我有一个“快点儿”老妈,无论在哪儿、在什么时候,她的口头禅永远都是“快点儿”。  清晨,我正迷糊呢,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快点儿起床了,上学要迟到啦!”在老妈的催促下,我立马坐了起来,换好衣服,刷了牙,走到了客厅,看了一眼时钟:“天啊,才六点多!”老妈催得更厉害了:“起得早不会背背课文?再说也没早很多!”面对这样常有理的“快点兒”老妈,我也只能默默忍下,哎,谁让我拗不过呢!  傍晚,我放学回到
摘要:Delphi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功能强大、简单、高效等优势,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编程爱好者的青睐。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Delphi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Delphi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如何客观看待不同文化的碰撞,如何求同存异,如何“择其善者而从之”,是新时代的研究者面临的课题。由李程著、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英美文学赏析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书,基于文化互鉴的视角,通过对英美文学的赏析,探讨英美文学是如何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本书是一部既注重理论研究又重视实践操作的学术专著。本书以英美文学在国内传播的特点为
近期,在“徐州市小学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有幸观摩了两节教学内容相同、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的语篇阅读课“4A Unit9 What’s the matter”。第一位教师使用了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虽然课件制作得很有新意,但不足之处是它只能按照预设的顺序依次呈现,很难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由此,课堂上就出现了一些尴尬场面:教师就是课件的操作者,学生完全被课件“牵着鼻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降低了交流的难度,提高了交互性,为教育与自媒体结合提供了可能性,文章尝试通过自媒体优化教学模式,利用公众号“格物悟理”为学生提供新的學习渠道,锻炼青年教师,分享教师教学研究成果。分析后台数据,提出改进公众号的方法,在内容方面,拓展获取渠道,平衡各板块文章;在运营方面,需要明确读者定位,及时进行后台维护。最后总结公众号对物理教学的指导意义,贴合当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适
吴子风光画卷开,锦屏山色自中来。  三春烟雨无边际,一径松风岂有埃。  月上寒枝驚鹭鸟,江边画舫去云台。  此生多盼归乡老,客死白头也酿斋。
小朵朵发现江明明最近不爱穿那种带卡通图案的衣服了,而是总喜欢穿一件白衬衫。这还真有些奇怪。江明明告诉小朵朵:“这有什么奇怪的,你见过大魔术师刘谦穿卡通衣服吗?”小朵朵终于明白了,看起来,江明明是真的迷上了魔术。  这天下课,小朵朵刚要和李小妖去楼下花坛玩偷菜的游戏,江明明就拉住她们俩,要给她们表演魔术。一听有魔术可以看,好几个同学都围了过来。只见江明明拿出四张扑克牌,让大家数数是几张。大家异口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