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祠庙寻迹

来源 :时尚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介书生,进士出生,但凭一腔热血,驰骋沙场,金军南下,一人之力,如何延续历史二十年?义士冒死偷出尸骨,隐姓埋名守墓十七代,现在又在何处?资料所记袁督师庙是否就在花市斜街,到底是何人所建?本期《名人故居》栏目就带您寻访衰崇焕祠庙踪迹。
  
  到了二月,北京依旧很冷,不过风小了许多。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了北京城里竟还有袁崇焕的祠墓。对袁崇焕始终是个很模糊的印象,先查明了地址,是在广渠门中学附近的东花市斜街。于是在广渠门附近下车,问明广渠门中学的位置后,就走到了一个街口。附近楼房林立,并不像传说中的巷子,靠大街就是一幢新的大楼。打听之下,才知道因为修建楼房,原先的小巷子早就不见了。顺着巷子往里走,大约一百米,就看到了广渠门中学,中学周围,是新盖的大楼。
  无奈之下,只好继续找人询问。原来,只要右拐,走十几米,见一小区铁门,进去就可以找到。小区很旧,老式的北京筒子楼,估计是还没有拆。穿过小区的花园空地,就看到青灰色的大门了。大门是一个孤单的门架子,过了这个门架子,才是真正的大门。这里就是今天要跟说的袁崇焕纪念馆,也就是原广东义园旧址了。
  
  抗金名将袁崇焕
  
  迈门槛,进大门,两边陈列着一些材料,记录着袁崇焕的生平事迹以及有关墓地的一些文字。
  袁崇焕是明末最著名的抗清将领,祖籍广东东莞。后落籍广西藤县。他于明万历年间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明末风雨飘摇,各地农民起义让朝廷穷于应付、焦头烂额;而边患频仍,已经崛起的后金不断进犯,更令朝廷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袁崇焕心系辽疆,毅然投笔从戎,因抵御后金军屡战屡胜而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并出任蓟辽督师。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兼监察部副部长的官衔,蓟辽督师则类似于东北总督的职掌。可以说,明朝廷在东北方阻挡后金进犯的重任,都落在袁崇焕身上了。而他在任辽事期间,也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获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袁崇焕在与努尔哈赤的一次决战中,用炮火把努尔哈赤击伤致死,非常有效地阻遇了后金军的南下。
  明末代皇帝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袁崇焕在辽西的关锦防线进攻北京,袁崇焕闻警后即率师勤王,星夜驰援京师,在京郊获广渠门大捷和左安门大捷,独自力解京师之危急,再次显示了他的果敢坚毅及军事谋略方面的才能。
  短短数年间的几番较量,皇太极深知袁祟焕的厉害,于是听信其汉人谋士所献反间计屯兵北京城下,不与袁崇焕交战,却诈信约与袁崇焕做内应定城下之盟。自命“非亡国之君”而视满朝“皆亡国之臣”的崇祯皇帝,果然中计,听信了谗言,终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制造了一起特大冤案,也造就了一出自毁长城的巨患。袁崇焕以身许国,空有“臣心期报国,誓唱凯歌归;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的壮志和情怀,仍然脱不掉封建皇朝里正直的忠臣常有的悲惨结局,终于祟祯三年受磔刑(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处死于西市。
  袁崇焕被祸后,他的一个佘姓部下冒着被满门抄斩的危险,将袁崇焕的尸骨偷偷运回下葬,当年所埋葬的地址,就是今天带您参观的广渠门内的原广东义园里。
  
  袁崇焕纪念馆瞻拜
  
  这左袁祟焕纪念馆为三间的通房,大院里,前面是祠堂,后面是墓碑。都是新建的小房子,不起眼的某一面墙,刻着前人的字,看来是以前祠堂的残留。祠堂两边的小屋内,是一些书籍和资料,如袁崇焕老家的照片,其父墓地的照片等。而另外一间小房间内,陈列着袁崇焕抗清时士兵用的兵刃,锈迹斑斑,犹能反映当是的铁马生涯,刀光剑影。
  中间的祠堂里,挂着一副袁崇焕的画像,很像农村家里的陈旧年画,两边写一副对联: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两句大气磅礴的诗句,挂在这有点荒凉的室内,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现在想起来,袁崇焕能够打败皇太极,勇敢是一方面,还有他的不守旧。说一个例子吧,当时袁崇焕的困难很多,在他之前抚顺丢了亲河丢了,开原丢了,铁岭丢了,沈阳丢了、辽阳丢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努尔哈赤带领军队来打宁远,宁远以北所有的军队都被魏忠贤的阉党撤了。在袁崇焕之前,明朝在辽东战死的总兵死了15人,明朝总共有21个总兵,现在只有袁崇焕自己还守着宁远,就是用西洋的大炮。
  西洋的大炮是葡萄牙人发明的,很多人以为是英国发明的,葡萄牙造的西洋大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通过澳门买回来的,运到了山海关。在当时,这个新的东西别人不敢用,也不会用,冷兵器持续了几千年,根本没有人相信这种东西。他用了,就把西洋大炮运到的宁远省,来保卫宁远,可能是广东人的原因,因为广东人比较开放,后金骑兵往上冲,被大炮打得人仰马翻。
  
  佘姓传人守墓四百年
  
  回到纪念馆,再往后面走,是通往墓碑的小口,后面的空间比前面小很多,当年把袁崇焕尸首偷出来的佘姓义士就埋葬在旁边,墓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佘家后代一直为袁崇焕守墓,到佘幼芝女士,已经是第十七代了。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老人家。问管理人员,说目前墓地归政府管理,老人家已经搬到金鱼胡同去了,但是老人家每周会过来一次打扫墓地。老人家有一子一女,前些年,儿子赴广东处理有关袁崇焕事宜时遇车祸而亡,为督师守墓下去的愿望怕是无法实现了。持续将近四百年的义举,或许就此断绝。
  
  龙潭公园设立袁崇焕庙
  
  真正为袁祟焕洗雪沉冤的,是在其被祸后152的乾隆皇帝。乾隆下渝告额驸(即驹马)尚福,让其通知时任广东巡抚的尚安说:“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谙政昏,不能磬其比睏,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可曾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将此谕令知之,钦此。”乾隆作为清朝的皇帝,对自己祖先打天下人鼎中原时的死对头所受的奇冤,能有如此通达的胸环和态度,在封建社会也实在难能可贵了。
  到了新中国,随着袁崇焕祠墓的不断休憩,龙潭湖公园也设立了袁督师庙公游人参观。
  我们《名人故居》栏目组也随即来到龙潭湖公园,寻访有关袁祟焕的记录。龙潭公园很大,有孙敬修的雕像,还有时传祥的。问及袁崇焕的庙,很多人都模栅两可,说,是有一个庙。于是,在询问的时候,就改问公园里是不是有个庙,在什么地方。辗转反侧,终于找到了。袁崇焕庙很小,处于公园西面,旁边有个早冰场,还有块空地,几个孩子在踢足球,不知道的人,根本就看不出这三间青灰砖房是做什么用的。
  这袁崇焕庙是广东人张伯祯先生于1917年创建的,坐西向东,坐落在高约1米的台基上。中门上刻着“袁督师庙”。门两旁刻有一副对联:“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庙内明间正壁上镶嵌着袁督师石刻像,两壁有《明袁督师庙记》、《袁督师庙碑记》、《佘义士墓志铬》等石刻,督师墓地的“听雨”石刻原是这里的。庙的左右两个小间为张先生“意钓亭”和“悼亡亭”,是纪念其亡妻亡子的家祠,其内尚有梁启超书刻的对联及宋伯鲁等名人手迹石刻。
  如果有兴趣,不妨您也可以来这里走走。
其他文献
金融危机下,广州不乏富有创业激情的人。在餐饮业不景气的时候,有人逆势而上,创办了一间别具一格的早教餐厅。在近千平方米的空间内,一半是餐厅一半是教室,就餐时,家长可以将孩子托管给餐厅的老师进行辅导,老师会随时教孩子就餐的应有礼仪。餐厅的特别之处,在于将餐饮与早教结合起来,以亲子成长沟通和艺术发展咨询、培训为龙头,配合健康的饮食观念,打造“与家庭、社区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我们在此先暂且不去评论这样边
编者按:欧阳飞不是一个外商,但他在中加经贸关系中的作用却比一个外商要大得多,因为许多来中国,特别是来中国西部考察、投资的加拿大商人都是通过他和他所从事的工作了解中国,了解中国西部的。因此,我们的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请他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来看看中国经济。  记者手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相信坐在面前的欧阳飞先生是加拿大政府驻重庆领事馆的领事,因为他太年轻了,我们很难相信34岁的他能够担得起如此重
“到了呈坎,一生无坎。”  坎也是因人而异,不同时期认同感不同,假如你想一生无坎就到呈坎走走,假如遇坎无数建议也到呈坎转转。  早就听说过呈坎,朋友把此地比作了圣地麦加。她说,那是一座圣洁的风水宝地,在那里能得到心灵的平静。怀着疑惑和向往,在一个云淡风轻的傍晚,我寻到了呈坎。  一堵黄色的围墙、一湾半月水塘、一座拱形的小桥,还有映在清澈池水里的垂柳,第一时间这一切吸引了我。一群水鸭叫唤着游过,摇曳
对于波兰人而言,卡廷是悲剧记忆的叠加。也许不久的将来,这块土地上会立一块新的碑。    2009的9月1日,波兰的海港城市格但斯克,欧洲各国领导人齐聚,纪念二战爆发70年。“卡廷事件也快七十年了,”我心念一动“去看看这片树林吧。”  2009年,9月12日早晨,我们乘坐六小时火车来到了斯摩棱斯克,这个城市与波兰和俄罗斯有着一段纠葛历史。现在这里还保留着大段城墙,以及若干造型各异的城堡。诉说着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