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早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_lo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衡水市马铃薯生产商品率低、产量低、效益差等问题,制定了早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及种薯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衡水市早春马铃薯生产技术,以期促进衡水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 早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河北衡水
  中图分类号 S632.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61-02
  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使马铃薯成为我国除水稻、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河北省作为农业部确定的首批开展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的试点省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也已全面启动。
  河北省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逾17.33万hm2,年产鲜薯逾300万t,在张家口、承德等地,马铃薯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在衡水市,马铃薯通常作为蔬菜类作物,但大多又没有被纳入蔬菜产业发展范畴,对其重视程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明显不足,科技支撑体系薄弱,一直处于传统的“小、散、弱、低”生产局面,组织化程度低,种植规模小。
  目前,衡水市马铃薯种植主要集中在饶阳县,一般是早春播种,地膜覆盖栽培,6—7月收获,综合效益在37 500~45 000元/hm2之间。马铃薯收获后可种植胡萝卜、白菜等,纯收益明显高于小麦和玉米,且早熟马铃薯在蔬菜供应淡季上市,价格较其他蔬菜高。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衡水市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小,栽培管理水平落后,耕作方式粗放,与其他作物相比,其现代栽培模式和管理技术应用较差。管理技术上投入劳动力较多,中耕除草和追肥培土、浇水等需要人工作业,机械化程度低。贮藏技术和方法落后,损失较大。
  为改变衡水市马铃薯生产商品率低、产量低、效益差的局面,现针对衡水市早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衡水市早春马铃薯生产提供依据,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衡水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1 品种选择及种薯处理
  1.1 品种选择
  适合衡水市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有中薯5号、早大黄和大西洋等,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中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规定。
  1.2 种薯处理
  1.2.1 催芽。播种前30~40 d进行催芽,先将已解除休眠的种薯置于20 ℃的黑暗条件下10~15 d,直到顶部芽长1 cm时为止。见芽后将种薯置于散光或阳光下晒,保持15 ℃低温,时间20 d。
  1.2.2 切块。种薯切块以每块20~25 g为宜,每个种块1~2个芽眼。切刀每使用10 min或切到病薯、烂薯时,用5%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l~2 min或擦洗消毒。切块应于播种前进行,随切随播[2]。
  2 整地施底肥
  2.1 整地
  产地环境应符合GB/T 18407.1的要求。选用耕层深、土质疏松、排水透气良好的砂壤土。忌重茬,前茬忌茄科类蔬菜。前茬施用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不可种植马铃薯。
  2.2 施底肥
  肥料使用按NY/T 496的规定执行,结合深耕25~30 cm,各肥料用量为有机肥60~75 t/hm2、纯N 60~75 kg/hm2、P2O5 105~135 kg/hm2、K2O 165~195 kg/hm2(忌氯)。
  3 适期播种
  2月底至3月初播种,一般不晚于3月5日。播种量为1 500~1 800 kg/hm2,播种深度以10~15 cm为宜。按1 m垄距,做成垄面宽70 cm、高15~20 cm的高垄,沟宽30 cm。每垄栽2行,株距30~33 cm,密度6.00万~6.75万株/hm2。按照GB 13735的规定,播后覆膜,选用厚度0.005~0.008 mm、宽度85~90 cm的优质地膜。
  4 田间管理
  4.1 打孔放苗
  马铃薯出苗后应及时打孔放苗,避免烧苗或高温烫伤马铃薯幼苗。
  4.2 浇水
  在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之间。出苗前不宜灌溉,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应浇3次水,忌大水漫灌;雨水较多季节应注意及时排水,根据实际情况收获前7~10 d停止浇水。水质应参照GB 5084的要求执行[3-4]。
  4.3 中耕培土
  一般在封垄前进行2次,出齐苗后应结合第1次除草进行浅培土,第2次在封垄前将土垄培成方肩大垄。
  4.4 合理追肥
  一般追肥结合第2次中耕培土进行,应追施纯N 45~60 kg/hm2、P2O5 75~90 kg/hm2、K2O 105~120 kg/hm2。
  4.5 打花疏枝
  及时疏枝,去除病枝、弱枝。在马铃薯花蕾形成期,及时摘除花蕾。
  5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早疫病、晚疫病、蚜虫、白粉虱、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防治药剂的选用参照GB 4285和GB/T 8321的规定执行。
  早疫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1∶1∶200的波尔多液等药剂防治,交替轮换用药,每隔7~10 d施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晚疫病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防治2~3次,每次间隔7~10 d[5]。
  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6~7 d施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白粉虱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
  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用0.38%苦参碱乳油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用少量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籽饼或菜籽饼拌匀,于傍晚撒在幼苗根附近地面诱杀[6]。
  6 适时收获
  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至枯萎时即可收获,时间一般在6月5—10日。
  7 参考文献
  [1] 段培姿,郭珠,刘亮,等.衡水市马铃薯生产现状、限制因素和发展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1):23.
  [2] 王学颖,王明耀,张桂海,等.早春茬马铃薯棚室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22):84.
  [3] 王璐璐,靳光月.锦州地区早春冷棚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6):111.
  [4] 袁东征,王帆.早春马铃薯无公害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J].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08(1):4-5.
  [5] 张义,王艳,费伦敏,等.兴义市早春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11(5):14-15.
  [6] 张清华,陈昆,秦伟,等.商丘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3):58.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主要从产地环境、选茬整地、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育苗、整地扣棚、定植、田间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青冈县棚室黄瓜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以供生产实践参考。  关键词 棚室黄瓜;绿色安全;生产技术;黑龙江青冈  中图分类号 S642.2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062-01  青冈县棚室黄瓜种植历史久远,商品性参差不齐。为使其生产出的黄瓜适口性好
甲醛通常是用于合成鞣剂制备的一种基本原材料。即使目前的工业生产过程采用电脑进行控制,但也可能在最终产品中含有甲醛。甲醛是一种对于人体或其他生物极具危害性的物质。因
摘要 本文从土质、温度、光照、机械化程度、水利设施、思想观念等6个方面介绍了制约太和县玉米产量提高的因子,从密度、选种、施肥、抗旱、病虫害防治、收获期等6个方面分析了玉米生产存在的技术问题,以期为种植户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夏玉米;生产;影响因素;问题;安徽太和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053-01  1 影响太和县玉米产量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