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在房产界有“任大炮”称谓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又成楼市焦点人物。先是任志强炮轰“国十条”掀起波澜,不幸的是任本人随后亦成为“炮灰”;紧接着坊间爆出“退休门”弄得任很被动,舆论沸沸扬扬,5月初在大连遭遇的“扔鞋门”事件,让经常放大炮的任志强彻底地尴尬了一回。
抛鞋计划早有预谋
5月7日下午1点30分,“2010大连住宅产业化与房地产业高峰论坛”在大连市富丽华酒店正式开始,就在3天前,访华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正是下榻于此。
身穿蓝色阿迪达斯,身背黑色布包,头戴一顶帽子的“抛鞋男”也是这时入场的。和许多大连的年轻人一样,“抛鞋男”喜欢业余时间踢足球,他将预先准备好的一双球鞋装入随身挎包,这是一双价值不足30元的球鞋。
会场入口处设有签到处,签到后主办方会给一包材料,但“抛鞋男”压根对这些自吹自擂的材料没有兴趣。
因为门口人太多,“抛鞋男”没有签到就直接拿着票进门了。入口处,门卫问了一下,“抛鞋男”就说了一声已经签了,随后迈入了会场。
下午3点20左右的时候,在一堆颁奖和演讲过后,素有任大炮之称的主角任志强开始登场。
在任志强登场之前,主办方放映了一段由电视剧《蜗居》改编的宣传片。任志强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我没看过《蜗居》,但是我发现里头那个人(宋思明)开的车相当好,如果他能开得起这样的车,那我想他的蜗居也是相当大的。”
“说话不经过大脑,根本不了解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还自以为是,狂妄至极……”“抛鞋男”回忆当时的心态时说,“所以看到这,我实在不愿意等下去,直接冲到了前面。”
因为现场两边的过道里站满了电视台的摄像机,“抛鞋男”选择了将鞋以抛物线的方式扔了出去。
抛鞋的时候,任志强正在低头看着演讲台电脑的讲稿。抛鞋之前,为了引起任志强的注意和抬头,这位年轻人先大喊“闭嘴吧”,然后以抛物线的方式将一双价值不到30元的球鞋抛向主席台。
小伙子扔得很准,但任志强躲得更加机敏,先后两只鞋,都被老任躲了过去,此时,会场内一下子沸腾了,鼓掌声、叫好声,立刻像炸锅一样吵吵闹闹起来。
事后,任志强发微博说:那双鞋离他八丈远。但一位在现场的记者说,鞋是两只破球鞋,一只距任志强的嘴有8厘米,另一只离脸80厘米。
“抛鞋男”坦言,此举并不是要伤害任志强,而是要通过这样的抗议手段,达到意见表达和情绪发泄的作用。
“抛鞋男”说,他在实施他的“抛鞋计划”之前,反复思考和比较了多种方案,目的就是为了发出对高房价不满的意见和声音,最终确定采用“抛鞋抗议”方式。
同时,“抛鞋男”事先冷静地选择了与相关的法律界人士进行沟通,以探求此举是否有越法律和治安条例界限。
抛鞋者从容面对开发商
扔完鞋后,“抛鞋男”鼓了两下掌,然后转身从容地向出口走去。“我压根就没想逃跑什么的,我觉得我做的是对的。离开是因为我压根就不想再听任志强在那满嘴胡言乱语。”“抛鞋男”说。
走的过程中,在过道边上,一个开发商模样的人在暗中捣了“抛鞋男”一拳,而他只是瞪了开发商模样的人一眼。
走到出口的时候,有几个门卫拦住了“抛鞋男”,但随后一位貌似主管的女人说:“别拦他,让他走吧,看着点别让他再进来就完了”。
“拋鞋男”顺利地出了门,但刚走到楼梯,就听见后面一个女人高喊着:“别让他跑了!”紧接着就被四五个穿着西装的男人围住,并被按在了楼梯扶手上,那个女人情绪激动地继续高喊:“你还想跑了你,跟我们走!”
此时,大连市房协执行会长杨冠军从会场跑了出来,并示意工作人员放手,但“抛鞋男”依然被围在楼梯护栏处。
杨冠军随后将自己的名片递给了“抛鞋男”,并表示理解刚才发生的举动,也很佩服“抛鞋男”的勇气。
杨冠军表达了与“抛鞋男”做忘年交的想法,希望“抛鞋男”能有时间按照名片上的电话给他去个电话。
“抛鞋男”表示做这件事从没想过是为了出名或者其他,也不希望后来有那么多的媒体找到他,于是他并没有留下自己的电话。
接下来的几天,媒体一直围绕着“抛鞋男”在极度愤懑于高房价而“鞋轰”任志强事件的议论和思考,其媒体追踪的热度几乎到了沸沸扬扬的程度。
或许是因为对自己隐私的保护,或避讳于网上说的炒作嫌疑,“抛鞋男”谢绝了媒体的正面采访。而在电话采访中,“抛鞋男”并没有用自己的电话,而是选择了一部公用电话进行交流。
“抛鞋男”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只是说他是大连人,今年25岁,大学毕业后在市内上班。由于房价过高,他目前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按照他和父母的共同财力,至今依然无力购房,导致他先后交往的两个女朋友,也都因无房而最后都离开了他。对于任志强几年来一贯的媒体言论,他一直比较反感。
生活中的“抛鞋男”是一个比较沉闷的人,性格相对内向,这次精心准备的“抛鞋行动”,既可以说经过了慎重的思考,也可以说有情绪激动而爆发的因素。
任志强笑称享总统待遇
再次回到抛鞋事件发生后的会场。在被抛鞋大约10秒钟过后,受惊吓而刚缓过神来的任志强,对着麦克说了一句:“看来,我的礼遇比得上总统了(指曾在伊拉克遭遇鞋袭的美国前总统布什)”,接着继续做了1个小时以上的报告,任大炮的心理承受能力实在异于常人。
演讲者被“鞋袭”之类的事件,在欧美稀松平常,属于一种表达意见的渠道。中国台湾地区的立法机构,更是经常上演比“鞋袭”更刺激的肢体冲突。
小布什总统在伊拉克遭“鞋袭”,鞋袭者尽管遭遇到伊拉克当局的关押,却成为伊拉克民众心目中的英雄。
在中国,类似于“鞋袭”这样的事件很难发生。一则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善于忍耐、最不善于表达自己需求的人群;二则中国的法律环境不容许出现这类的事情;三则主办这种活动的组织者保安工作往往做得很严密。
论坛一结束,记者们纷纷冲向主席台,任志强以为要对他进行单独采访,整理了一下领带,结果,记者们到了台上,竟蜂拥般潮水般冲向那两只很破很脏的球鞋……
在这种背景下,地产大鳄任志强遭遇“鞋袭”事件就具有指标意义,表明任志强已经成为弱势群体怨气的集中点。
当论坛结束后,有记者电话连线任志强,问及被扔鞋一事时,任志强不忘继续放炮:“你不要胡说八道,那人不是购房者,他连首付都交不起。”
这一次,任志强又说了实话。“抛鞋事件”发生后,抛鞋者坦言自己不是“房奴”,而他是一个连“房奴”的资格都没有的高房价被伤害者。
面对高房价,他跟大多数靠工资吃饭的人一样看不到任何希望,每天都在承受着无房之虞和高房价之痛。
任志强登台之前,主办方播放电视剧《蜗居》里那段宋思明开着名车拉着二奶腐败阔绰的片段时,顿时激起了“抛鞋男”对高房价的憎恨,或许他在想,高房价害得他没了女友,即便再有女友,也怕最终走了“海藻”的路子。
事件发生后,“抛鞋男”没有预料到此事会有这么大的媒体关注度和影响力,但他清楚,媒体的热度不是对他抛鞋事件本身的好奇,而是对高房价所引发出来的思考。
两面不讨好的“任志强现象”
任志强遭遇“鞋袭”之后,有地产界写手撰文声称:“破鞋事件是任志强的最大荣誉”。而在排除扔鞋男子与任志强个人有过节外,此番非礼之举的原因路人皆知。
在地产界,任志强无疑是一个另类。他总是处于是非漩涡,一再表达着一些并不好听却“真实”的观点,连他自己都承认是中国人“最想揍的人”之一:第一个是小泉,第二个陈水扁,他排第三。此起彼伏,持续不断的骂声早已为这次遭遇打下了伏笔。
提到任志强的“房论”,甚是有些许“罄竹难书”的味道。在房地产的黄金10年,在不绝于耳的喧嚣与争论之中,勇敢无畏的“任大炮”一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迎面而来的是公众不断回应的密集炮火。
说到房价飙升,任志强说:“房价30年等于没涨”“房价永远上涨”“高房价可控制人口增长”;说到北京楼市,他说“外国人来京买房证明房价不高”“农民工都买得起房,你为什么买不起?”;说到调控,他说“暴跌对民众没好处”“要死肯定是银行先死,房地产商后死”;说到需求,他说“中国不需人人都买得起房”“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富人穷人应该分区”等等。而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就是“开发商不应该做政府的事”,“房子为富人而造”成为“任氏理论”的立论之本。
最近一段时间,任志强又成楼市焦点人物。从放言应取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到和国土资源部抬杠,再到炮轰“国十条”,任志强近年来的胆子越来越大。
在政府多次表态“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无果情况下出台的“国十条”,普通百姓表达了衷心拥护的态度,而任志强偏偏不识时务,在放炮时竟将炮口对准中央政策,将“国十条”批驳得体无完肤,认为是“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倒退的开始”,是开历史倒车。
隨后任志强成为“炮灰”,紧接着坊间爆出“退休门”,传言有关部门有意让他退休。
有人说任志强“像一头猛兽,谁影响了开发商的利益,他就去撞击谁”。他“攻击”的对象包括政府部门,甚至像前建设部部长这样的政府高级官员,他也曾公开顶撞。
楼市的风向不断发生着变化。以前,有楼市唱衰者称房价要暴跌受到人们追捧,可后来房价持续上涨,便受到冷落;任志强这些年一直是力挺楼市的,房价的持续上涨与其预测也比较吻合,任因此拥有了许多铁杆粉丝,可是他最终还是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本来,有一段时间,任志强情真意切地写过励志博文,激励青年奋发有为,还曾赢得不少好评,然而任志强毕竟不是普通百姓,不可能为普通百姓代言,遭遇“扔鞋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任志强就是一商人,在商言商,为本阶层代言诉权乃天性使然,也是他口无遮拦、愈挫愈坚的底气所在,受到扔鞋之“总统待遇”算“对得起”他了。
现在,任志强落得两面不讨好的境地:一方面,许多普通百姓对其大加挞伐,视为“人民公敌”;而另一方面他又“得罪”了某些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后者对其敬而远之。
如今,任志强已经59岁了,作为为国企打工的他,显然已经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任志强本人也曾表示退休后将办幼儿园。有人可能担忧,楼市没有任志强会因此寂寞。其实这种担忧大可不必。因为没有任志强,可能会出现马志强或张志强,成为开发商的代言人。而开发商作为一大强势利益集团,也绝不会甘于寂寞。亦正是因此,我们更应该理性看待“任志强现象”。
抛鞋计划早有预谋
5月7日下午1点30分,“2010大连住宅产业化与房地产业高峰论坛”在大连市富丽华酒店正式开始,就在3天前,访华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正是下榻于此。
身穿蓝色阿迪达斯,身背黑色布包,头戴一顶帽子的“抛鞋男”也是这时入场的。和许多大连的年轻人一样,“抛鞋男”喜欢业余时间踢足球,他将预先准备好的一双球鞋装入随身挎包,这是一双价值不足30元的球鞋。
会场入口处设有签到处,签到后主办方会给一包材料,但“抛鞋男”压根对这些自吹自擂的材料没有兴趣。
因为门口人太多,“抛鞋男”没有签到就直接拿着票进门了。入口处,门卫问了一下,“抛鞋男”就说了一声已经签了,随后迈入了会场。
下午3点20左右的时候,在一堆颁奖和演讲过后,素有任大炮之称的主角任志强开始登场。
在任志强登场之前,主办方放映了一段由电视剧《蜗居》改编的宣传片。任志强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我没看过《蜗居》,但是我发现里头那个人(宋思明)开的车相当好,如果他能开得起这样的车,那我想他的蜗居也是相当大的。”
“说话不经过大脑,根本不了解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还自以为是,狂妄至极……”“抛鞋男”回忆当时的心态时说,“所以看到这,我实在不愿意等下去,直接冲到了前面。”
因为现场两边的过道里站满了电视台的摄像机,“抛鞋男”选择了将鞋以抛物线的方式扔了出去。
抛鞋的时候,任志强正在低头看着演讲台电脑的讲稿。抛鞋之前,为了引起任志强的注意和抬头,这位年轻人先大喊“闭嘴吧”,然后以抛物线的方式将一双价值不到30元的球鞋抛向主席台。
小伙子扔得很准,但任志强躲得更加机敏,先后两只鞋,都被老任躲了过去,此时,会场内一下子沸腾了,鼓掌声、叫好声,立刻像炸锅一样吵吵闹闹起来。
事后,任志强发微博说:那双鞋离他八丈远。但一位在现场的记者说,鞋是两只破球鞋,一只距任志强的嘴有8厘米,另一只离脸80厘米。
“抛鞋男”坦言,此举并不是要伤害任志强,而是要通过这样的抗议手段,达到意见表达和情绪发泄的作用。
“抛鞋男”说,他在实施他的“抛鞋计划”之前,反复思考和比较了多种方案,目的就是为了发出对高房价不满的意见和声音,最终确定采用“抛鞋抗议”方式。
同时,“抛鞋男”事先冷静地选择了与相关的法律界人士进行沟通,以探求此举是否有越法律和治安条例界限。
抛鞋者从容面对开发商
扔完鞋后,“抛鞋男”鼓了两下掌,然后转身从容地向出口走去。“我压根就没想逃跑什么的,我觉得我做的是对的。离开是因为我压根就不想再听任志强在那满嘴胡言乱语。”“抛鞋男”说。
走的过程中,在过道边上,一个开发商模样的人在暗中捣了“抛鞋男”一拳,而他只是瞪了开发商模样的人一眼。
走到出口的时候,有几个门卫拦住了“抛鞋男”,但随后一位貌似主管的女人说:“别拦他,让他走吧,看着点别让他再进来就完了”。
“拋鞋男”顺利地出了门,但刚走到楼梯,就听见后面一个女人高喊着:“别让他跑了!”紧接着就被四五个穿着西装的男人围住,并被按在了楼梯扶手上,那个女人情绪激动地继续高喊:“你还想跑了你,跟我们走!”
此时,大连市房协执行会长杨冠军从会场跑了出来,并示意工作人员放手,但“抛鞋男”依然被围在楼梯护栏处。
杨冠军随后将自己的名片递给了“抛鞋男”,并表示理解刚才发生的举动,也很佩服“抛鞋男”的勇气。
杨冠军表达了与“抛鞋男”做忘年交的想法,希望“抛鞋男”能有时间按照名片上的电话给他去个电话。
“抛鞋男”表示做这件事从没想过是为了出名或者其他,也不希望后来有那么多的媒体找到他,于是他并没有留下自己的电话。
接下来的几天,媒体一直围绕着“抛鞋男”在极度愤懑于高房价而“鞋轰”任志强事件的议论和思考,其媒体追踪的热度几乎到了沸沸扬扬的程度。
或许是因为对自己隐私的保护,或避讳于网上说的炒作嫌疑,“抛鞋男”谢绝了媒体的正面采访。而在电话采访中,“抛鞋男”并没有用自己的电话,而是选择了一部公用电话进行交流。
“抛鞋男”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只是说他是大连人,今年25岁,大学毕业后在市内上班。由于房价过高,他目前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按照他和父母的共同财力,至今依然无力购房,导致他先后交往的两个女朋友,也都因无房而最后都离开了他。对于任志强几年来一贯的媒体言论,他一直比较反感。
生活中的“抛鞋男”是一个比较沉闷的人,性格相对内向,这次精心准备的“抛鞋行动”,既可以说经过了慎重的思考,也可以说有情绪激动而爆发的因素。
任志强笑称享总统待遇
再次回到抛鞋事件发生后的会场。在被抛鞋大约10秒钟过后,受惊吓而刚缓过神来的任志强,对着麦克说了一句:“看来,我的礼遇比得上总统了(指曾在伊拉克遭遇鞋袭的美国前总统布什)”,接着继续做了1个小时以上的报告,任大炮的心理承受能力实在异于常人。
演讲者被“鞋袭”之类的事件,在欧美稀松平常,属于一种表达意见的渠道。中国台湾地区的立法机构,更是经常上演比“鞋袭”更刺激的肢体冲突。
小布什总统在伊拉克遭“鞋袭”,鞋袭者尽管遭遇到伊拉克当局的关押,却成为伊拉克民众心目中的英雄。
在中国,类似于“鞋袭”这样的事件很难发生。一则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善于忍耐、最不善于表达自己需求的人群;二则中国的法律环境不容许出现这类的事情;三则主办这种活动的组织者保安工作往往做得很严密。
论坛一结束,记者们纷纷冲向主席台,任志强以为要对他进行单独采访,整理了一下领带,结果,记者们到了台上,竟蜂拥般潮水般冲向那两只很破很脏的球鞋……
在这种背景下,地产大鳄任志强遭遇“鞋袭”事件就具有指标意义,表明任志强已经成为弱势群体怨气的集中点。
当论坛结束后,有记者电话连线任志强,问及被扔鞋一事时,任志强不忘继续放炮:“你不要胡说八道,那人不是购房者,他连首付都交不起。”
这一次,任志强又说了实话。“抛鞋事件”发生后,抛鞋者坦言自己不是“房奴”,而他是一个连“房奴”的资格都没有的高房价被伤害者。
面对高房价,他跟大多数靠工资吃饭的人一样看不到任何希望,每天都在承受着无房之虞和高房价之痛。
任志强登台之前,主办方播放电视剧《蜗居》里那段宋思明开着名车拉着二奶腐败阔绰的片段时,顿时激起了“抛鞋男”对高房价的憎恨,或许他在想,高房价害得他没了女友,即便再有女友,也怕最终走了“海藻”的路子。
事件发生后,“抛鞋男”没有预料到此事会有这么大的媒体关注度和影响力,但他清楚,媒体的热度不是对他抛鞋事件本身的好奇,而是对高房价所引发出来的思考。
两面不讨好的“任志强现象”
任志强遭遇“鞋袭”之后,有地产界写手撰文声称:“破鞋事件是任志强的最大荣誉”。而在排除扔鞋男子与任志强个人有过节外,此番非礼之举的原因路人皆知。
在地产界,任志强无疑是一个另类。他总是处于是非漩涡,一再表达着一些并不好听却“真实”的观点,连他自己都承认是中国人“最想揍的人”之一:第一个是小泉,第二个陈水扁,他排第三。此起彼伏,持续不断的骂声早已为这次遭遇打下了伏笔。
提到任志强的“房论”,甚是有些许“罄竹难书”的味道。在房地产的黄金10年,在不绝于耳的喧嚣与争论之中,勇敢无畏的“任大炮”一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迎面而来的是公众不断回应的密集炮火。
说到房价飙升,任志强说:“房价30年等于没涨”“房价永远上涨”“高房价可控制人口增长”;说到北京楼市,他说“外国人来京买房证明房价不高”“农民工都买得起房,你为什么买不起?”;说到调控,他说“暴跌对民众没好处”“要死肯定是银行先死,房地产商后死”;说到需求,他说“中国不需人人都买得起房”“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富人穷人应该分区”等等。而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就是“开发商不应该做政府的事”,“房子为富人而造”成为“任氏理论”的立论之本。
最近一段时间,任志强又成楼市焦点人物。从放言应取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到和国土资源部抬杠,再到炮轰“国十条”,任志强近年来的胆子越来越大。
在政府多次表态“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无果情况下出台的“国十条”,普通百姓表达了衷心拥护的态度,而任志强偏偏不识时务,在放炮时竟将炮口对准中央政策,将“国十条”批驳得体无完肤,认为是“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倒退的开始”,是开历史倒车。
隨后任志强成为“炮灰”,紧接着坊间爆出“退休门”,传言有关部门有意让他退休。
有人说任志强“像一头猛兽,谁影响了开发商的利益,他就去撞击谁”。他“攻击”的对象包括政府部门,甚至像前建设部部长这样的政府高级官员,他也曾公开顶撞。
楼市的风向不断发生着变化。以前,有楼市唱衰者称房价要暴跌受到人们追捧,可后来房价持续上涨,便受到冷落;任志强这些年一直是力挺楼市的,房价的持续上涨与其预测也比较吻合,任因此拥有了许多铁杆粉丝,可是他最终还是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本来,有一段时间,任志强情真意切地写过励志博文,激励青年奋发有为,还曾赢得不少好评,然而任志强毕竟不是普通百姓,不可能为普通百姓代言,遭遇“扔鞋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任志强就是一商人,在商言商,为本阶层代言诉权乃天性使然,也是他口无遮拦、愈挫愈坚的底气所在,受到扔鞋之“总统待遇”算“对得起”他了。
现在,任志强落得两面不讨好的境地:一方面,许多普通百姓对其大加挞伐,视为“人民公敌”;而另一方面他又“得罪”了某些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后者对其敬而远之。
如今,任志强已经59岁了,作为为国企打工的他,显然已经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任志强本人也曾表示退休后将办幼儿园。有人可能担忧,楼市没有任志强会因此寂寞。其实这种担忧大可不必。因为没有任志强,可能会出现马志强或张志强,成为开发商的代言人。而开发商作为一大强势利益集团,也绝不会甘于寂寞。亦正是因此,我们更应该理性看待“任志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