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棵古樟树

来源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平江县三市镇天湖村观赏千年樟树。远远望去,大樟树站在河堤上,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鸟儿。好美的一棵树呀!
  这是一棵香樟树,有一千多岁了,树高45米,树冠直径45米,9名壮汉张开手臂才能抱住树干。
  这棵树长在汨罗江边,农忙的人们干完活后,经过这里,都会坐在树荫下面休息乘凉。江边吹来阵阵凉风,使人心旷神怡。
  小鸟在树上唱着欢快的歌,好像是在欢迎我呢!难道这里也是鸟的天堂吗?
  我站在巨大的樟树下,听钟爷爷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村里的一个秀才进京赶考。临行前,妻子跟他说:“你这次进京赶考,不知能否成功。记住,你的根扎在天湖村。现在,我们将这棵小樟树栽到汨罗江边,让它永远伴随着我们。”他们来到江边栽下了这棵樟树。秀才考取了举人。他没有忘记妻子的话,主动为乡亲们造福……
  爷爷还说,有一年,平江县连续下特大暴雨,汨罗江水位迅速上涨。一天晚上,洪水漫过了河堤,两岸的房屋、庄稼都淹没了,唯独这棵树没淹。
  我们该如何保护古樟树呢?我觉要在汨罗江畔多栽一些树木,防止水土流失,以免河床升高。任何人不要到古樟树附近挖土。
  我希望古樟树能永久活下去,让大自然更加美丽。
  (指导老师 舒春燕)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有:善于利用精彩的小结结束新课,善于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来充分开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在课外阅读中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和
我小的时候经常在屋前的空地上玩耍。那时,家门前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只有稀稀落落的兩三幢房子。  爷爷和村里的伯伯们天天在田地里忙碌。  爷爷教会我吟诵《悯农》这首诗。爷爷在田里忙碌,我就在田边唱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秋天,农民伯伯收获丰收的晚稻。冬天,农民伯伯也不让这些田闲下来,在田里种了油菜。家门前还是一片绿油油的,美极了。  这几年,大家的生活都好起来了,都盖了新房子。一幢幢楼房在这
微笑,人人都是离不开的。有一次,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天是灰色的,我的心也是灰色的,再加上爸爸妈妈那焦虑的目光,我的心变冷了。天色越来越暗,我的心越来越冷。突然,从门口
想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正如这篇佳作,作者将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用小小说的形式构思,闪现出的便是想象的风采。  文章写得真是绝妙,尤其是对眼神的刻画更是令人过目难忘。全文对眼神的描写一共出现了六次,而这六次均表现在三类人身上。如邻居眼神中透露的那种幸灾乐祸,小孩眼神中表现出的特有恐惧,小李眼神折射出的那种病态心理。三类人物不同的心理,逼真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缺少诚信的可怕局面。  “哐啷——
我家坐落在湘西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物——土家吊脚楼、风雨桥等,可最具特色的还属凉风村寨中的彭家大屋。  彭家大屋依水而建,河边有两棵硕大的河柳,千万条苍翠的柳丝垂坠河面上,显得十分壮观。走近彭家大屋,只见丛生的杂草、脱落的石灰墙、大门前残缺的小狮子、锈迹斑斑的把手……一切看上去都很萧条。  我绕了半个圈,穿过一个小巷子,从侧门走进彭家大屋,视线豁然开朗。这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老
一年级是孩子入学的起始年级,是新集体建设的关键期,努力整合各方力量,共同为新集体的建设服务。本文从暖孩子心,借孩子力——共塑文明行为;贴家长心,傍家长力——共享优质资
叶芽想,何慎独肯定已经将她忘得一干二净了对于十六岁的他们来说,一年的时光是多么多么的漫长呢被喊起来回答问题却一个字也讲不出的叶芽,胆怯地偷瞥严厉地注视着自己的数学
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家园,它充满灵性、充满动态生成。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教学资源共享,由教学相长达到共同完善、共同发展的过程,成为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
二○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杨府发〔2015〕20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五角场镇政府:区民防办制订的《杨浦区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监督检查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15年12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石门山城。好多来这儿游玩的人,都说石门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干净整洁的街道、彬彬有礼的市民……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和妈妈去逛街,妈妈突然问我:“陈晨,你发现街道上哪个公共设施还存在问题?”我瞪大眼睛,仔细观察,没发现什么问题呀!  妈妈指了指垃圾桶。我恍然大悟:书上说垃圾要分类,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特别是电池、电板等必须装进单独的垃圾箱中。但石门的垃圾桶都鼓着一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