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是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學生正确的审美取向的重要手段,通俗地说让学会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是我们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我在平日的教学中,十分重视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智商较高,但是多数学生情商偏低,于是我在教学中就利用音乐这一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的中学生多数喜欢流行歌曲,例如:周杰伦、孙燕姿等人的歌曲,追求时尚,偶像效应,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很明显。那么如何让中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到真善美呐?首先从我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们都喜欢林俊杰和陶喆的歌曲,那么我在课堂上就教学生唱他们的代表作品《曹操》,《苏三说》,这两首歌曲都涉及到我国历史人物,而且运用了我国的音乐元素在其中,他们在创作流行音乐时不忘把我们的民族音乐运用到歌曲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作品,他们都在为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努力,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接着我就问同学们,那么,你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呐?有的学生说:“学会演奏中国民族乐器,有机会到国外演奏,让外国人知道中国的民族音乐有多么优秀。”有的学生说:“我们在接受时尚的流行音乐的同时,还要去学习我国的京剧艺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同为弘扬和振兴京剧艺术而出一份力”。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给学生们讲了有关于对林俊杰很有爱心的故事,例如:他捐了几百万给慈善机构,还无偿献血,用明星的特殊身份来影响身边的人,用他的爱心来呼吁做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爱心。
中学生“早恋”问题和感恩教育,是目前学校、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所以我在音乐课上,带领学生学习了周杰伦的一首歌曲,叫《听妈妈的话》,该歌曲入选了台湾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其理由是其歌词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我给学生讲这首歌曲的创作动机:周杰伦一直觉得自己应该为辛苦的妈妈写一首歌,因此创作出《听妈妈的话》,而其母在听到儿子用歌词表达对自己的深爱时,当场流下眼泪。另外,这首歌曲其歌词是告诫小孩子不能早恋,他利用偶像作用,亲身说教,对未成年人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同时也入选了台湾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爱情观。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是应当得到尊重的,不要把美好的情感降低到龌龊龃龉的档次。中学生要走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要让难忘的中学生时光散发出美好的人生记忆的光辉。
二、利用丰富的音乐手段来塑造健康的人格
音乐体验是对音乐旋律表述的一种心灵提问,是人们对音乐欣赏的不断理解不断挖掘精神领域内涵的结果。学生们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在自己的不断地对外界体验与认识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关注学生们的对音乐体验的德育信息传递,使学生们在音乐体验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
在我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位男同学,父母在外地做生意,从小由保姆养大。自控能力差,缺乏责任意识、合作意识,性格孤僻,倔强,报复心理很强。他朋友很少,别人都不敢接近他。有一次,在音乐课考试中,我发现他唱歌很好听,课下,我就找他谈话,很快,就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得到他的信任,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很喜欢陈楚生的歌曲,我特意找来陈楚生的歌去学,并且利用午休时间,和他一起演唱,交流,并且在音乐课上与他合作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为他在同学心目中树立了形象,这之后他总是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演唱等音乐活动。在音乐家的小故事环节,安排他去讲音乐家贝多芬是如何在耳朵失聪的情况下,还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的故事。以及肖邦的坎坷遭遇,和他的名言“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亡的味道,但我的创作依然是乐观的。”在音乐名人的坎坷经历中去学习他们的乐观精神,去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通过体验音乐让学生们学会成长,学会交往,以摆脱自卑孤僻,心神散漫的心理现象。
三、利用命题音乐课与学生形成互动,促进德育等全面发展
音乐课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要改变音乐课仅限于音乐欣赏、音乐演唱的小天地,因此我设计出了命题音乐课。如,文学与音乐、今日旅游唱民歌、节日与歌曲、走出国门、看谁知道的外国歌曲多等与地理、历史、语文相关学科的互动式音乐课。
(一)音乐旅游式。让同学们说出名山大川,指出省份,说出当地的民歌舞曲或唱出民歌,跳起歌舞等。
(二)节日与音乐式。让同学们说出民族节日或外国的节日,学唱节日歌曲或跳出节日歌舞等。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汉族的端午节等。
(三)文学与音乐式。让同学们说出与音乐相关的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嘎达梅林》等著名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创作的音乐曲目。了解作者,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四)形式与内容多样式:如同学们查找资料,讲述音乐家的小故事。有的创编歌舞,有的写音乐作文,无形之中凝聚了同学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心理等健康有益的性格与人格。
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在音乐教育中传授音乐知识与德育教育渗透相结合的,音乐教育不仅是使学生们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学生们的德育发展,更加有利于学生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音乐课也只有重视了德育的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让学生在艺术的土壤中开的更加灿烂!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我在平日的教学中,十分重视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智商较高,但是多数学生情商偏低,于是我在教学中就利用音乐这一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的中学生多数喜欢流行歌曲,例如:周杰伦、孙燕姿等人的歌曲,追求时尚,偶像效应,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很明显。那么如何让中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到真善美呐?首先从我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们都喜欢林俊杰和陶喆的歌曲,那么我在课堂上就教学生唱他们的代表作品《曹操》,《苏三说》,这两首歌曲都涉及到我国历史人物,而且运用了我国的音乐元素在其中,他们在创作流行音乐时不忘把我们的民族音乐运用到歌曲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作品,他们都在为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努力,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接着我就问同学们,那么,你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呐?有的学生说:“学会演奏中国民族乐器,有机会到国外演奏,让外国人知道中国的民族音乐有多么优秀。”有的学生说:“我们在接受时尚的流行音乐的同时,还要去学习我国的京剧艺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同为弘扬和振兴京剧艺术而出一份力”。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给学生们讲了有关于对林俊杰很有爱心的故事,例如:他捐了几百万给慈善机构,还无偿献血,用明星的特殊身份来影响身边的人,用他的爱心来呼吁做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爱心。
中学生“早恋”问题和感恩教育,是目前学校、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所以我在音乐课上,带领学生学习了周杰伦的一首歌曲,叫《听妈妈的话》,该歌曲入选了台湾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其理由是其歌词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我给学生讲这首歌曲的创作动机:周杰伦一直觉得自己应该为辛苦的妈妈写一首歌,因此创作出《听妈妈的话》,而其母在听到儿子用歌词表达对自己的深爱时,当场流下眼泪。另外,这首歌曲其歌词是告诫小孩子不能早恋,他利用偶像作用,亲身说教,对未成年人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同时也入选了台湾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爱情观。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是应当得到尊重的,不要把美好的情感降低到龌龊龃龉的档次。中学生要走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要让难忘的中学生时光散发出美好的人生记忆的光辉。
二、利用丰富的音乐手段来塑造健康的人格
音乐体验是对音乐旋律表述的一种心灵提问,是人们对音乐欣赏的不断理解不断挖掘精神领域内涵的结果。学生们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在自己的不断地对外界体验与认识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关注学生们的对音乐体验的德育信息传递,使学生们在音乐体验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
在我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位男同学,父母在外地做生意,从小由保姆养大。自控能力差,缺乏责任意识、合作意识,性格孤僻,倔强,报复心理很强。他朋友很少,别人都不敢接近他。有一次,在音乐课考试中,我发现他唱歌很好听,课下,我就找他谈话,很快,就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得到他的信任,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很喜欢陈楚生的歌曲,我特意找来陈楚生的歌去学,并且利用午休时间,和他一起演唱,交流,并且在音乐课上与他合作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为他在同学心目中树立了形象,这之后他总是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演唱等音乐活动。在音乐家的小故事环节,安排他去讲音乐家贝多芬是如何在耳朵失聪的情况下,还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的故事。以及肖邦的坎坷遭遇,和他的名言“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亡的味道,但我的创作依然是乐观的。”在音乐名人的坎坷经历中去学习他们的乐观精神,去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通过体验音乐让学生们学会成长,学会交往,以摆脱自卑孤僻,心神散漫的心理现象。
三、利用命题音乐课与学生形成互动,促进德育等全面发展
音乐课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要改变音乐课仅限于音乐欣赏、音乐演唱的小天地,因此我设计出了命题音乐课。如,文学与音乐、今日旅游唱民歌、节日与歌曲、走出国门、看谁知道的外国歌曲多等与地理、历史、语文相关学科的互动式音乐课。
(一)音乐旅游式。让同学们说出名山大川,指出省份,说出当地的民歌舞曲或唱出民歌,跳起歌舞等。
(二)节日与音乐式。让同学们说出民族节日或外国的节日,学唱节日歌曲或跳出节日歌舞等。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汉族的端午节等。
(三)文学与音乐式。让同学们说出与音乐相关的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嘎达梅林》等著名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创作的音乐曲目。了解作者,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四)形式与内容多样式:如同学们查找资料,讲述音乐家的小故事。有的创编歌舞,有的写音乐作文,无形之中凝聚了同学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心理等健康有益的性格与人格。
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在音乐教育中传授音乐知识与德育教育渗透相结合的,音乐教育不仅是使学生们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学生们的德育发展,更加有利于学生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音乐课也只有重视了德育的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让学生在艺术的土壤中开的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