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春风绣丹青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070703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绩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
  源远流长的刺绣技艺
  根据各种古墓出土的帛画和刺绣等实物可知,远在殷周时代,中国就已有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刺绣。目前在河南发现的商代刺绣实物,是中国最早的刺绣工艺品。这种刺绣花纹为菱形纹和折角波浪纹,在花纹线条的边缘使用加绞拈的丝线,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西周(公元前1100-前771年)的刺绣印痕发现于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的西周墓中。这种刺绣采用今天还在使用的辫子股绣的针法,运用了双线条,线条舒卷自如,针脚也相当均匀齐整,说明刺绣技巧是很熟练的。
  汉代绣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内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是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大批种类繁多而完整的绣品,更有助于了解汉代刺绣风格。从这些绣品看,汉绣图案主题,多为波状之云纹,翱翔之凤乌、奔驰之神兽,以及汉镜纹饰中常见之带状花纹、几何图案等。刺绣新采用的底本质材,则为当时流行的一织品,如织成“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长乐光明”等吉祥文字之丝绸锦绢。其技法以锁绣为主,将图案填满,构图紧密,针法整齐,线条极为流畅。
  东晋到北朝的丝织物,出土于甘肃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鲁番等地,所见残片绣品无论图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细密的锁绣全部绣出,成为满地施绣的特色。传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绣,与唐代宗教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不少唐绣佛像,如大英博物馆藏有东方敦煌千佛洞发现之绣帐灵鹫山释迦说经图,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所藏释迦说法图等,都与当时佛教隆盛的信仰,有直接关联。此时刺绣技法仍沿袭汉代锁绣,但针法已开始转变运用平绣为主,并采用多种不同针法,多种色线。所用绣底质料亦不限于锦帛和平绢。
  刺绣所用图案,与绘画有密切关系,唐代绘画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乌也渐兴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也成为刺绣图样,构图活泼,设色明亮。使用微细平绣之绣法,以各种色线和针法之运用,替代颜料描写之绘画形成一门特殊的艺术,也是唐绣独特的风格。至于运用金银线盘绕图案的轮廓,加强实物之立体感,更可视为唐代刺绣的一项创新。
  唐以前之绣品,多为实用及装饰之用,刺绣内容与生活上的需要和风俗有关。宋代刺绣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致力于绣画。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术表现,至宋更及于丝绣,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之作风。历代迄清各时代之绣画与绘画应有不可分离之关系。
  宋代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为使作品达到书画之传神意境,绣前需先有计划,绣时需度其形势,乃趋于精巧。构图必须简单化,纹样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与唐代无论有无图案之满地施绣截然不同。
  明代董其昌《筠清轩秘录》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待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谗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说明了宋绣之特色。
  元代绣品传世极少,台湾故宫博物院仅有一幅作品,由作品观之,仍承继宋代遗风。元人用绒稍粗,落针不密,不如宋绣之精工。
  明代的染织工艺,至宣德问始变发达。刺绣始于嘉靖年间上海顾氏露香园,以绣传家,名媛辈出。至顾名世次孙顾寿潜及其妻韩希孟,深通六法,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摹绣古今名人书画,劈丝配色,别有秘传,故能点染成文,所绣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妙,世称露香园顾氏绣,盖所谓画绣也。此即传世闻名之顾绣。
  顾绣针法,最主要继承了宋代最完备之已成绣法,更加以变化而运用之,可谓集针法之大成。用线主要仍多数用平线,有时亦用捻线,丝细如发,针脚平整,而所用色线种类之多,则非宋绣所能比拟。同时又使用中间色线,借色与补色,绣绘并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视图案所需,可以随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罗斗鸡尾毛,薄金、头发均可入绣别创新意,尤其利用发绣完成绘画之制作,于世界染织史上从未一见,即此可知顾绣有极其巧妙精微之刺绣技术。
  清代刺绣,宫廷御用的刺绣品,大部分均由宫中造办处如意馆的画人绘制花样,经批核后再发送江南织造管辖的三个织绣作坊,照样绣制,绣品极工整精美。除了御用的宫廷刺绣,同时在民间先后出现了许多地方绣,著名的有鲁绣、粤绣、湘绣、蜀绣等,各具地方特色,后称为“四大名绣”,其中苏绣最负盛名。
  晚清至民国年问,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民不聊生的可悲可泣时代,从列强侵略到军阀割据,内忧外患,战事不断。在这种情况下,刺绣与其它民族工商业一样,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几近奄奄一息。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刺绣与其它工商业一样,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许多地方为了保持发扬当地的刺绣技艺特色,纷纷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拨出专门的经费扶持推动刺绣技艺的整理和研究。特别是对流失于民间的许多刺绣绝技加以系统开发和利用,使刺绣的针法内容大为丰富,绣品更为美丽,品类也更为繁多。特别是在“双面绣”的基础上,又发展创研出“双面全异绣”,即在同一面料上正反两面能绣出画面、针法、色彩完全不同的绣品,使世人连声惊叹:“堪称世界绝技。”
  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解放后,中国将油画、中国画、照片等艺术形式运用于刺绣,使之达到远看是画、近看是绣的绝妙效果。刺绣品的用途也进一步扩大,从戏剧服装到日常生活中的枕套、台布、屏风、壁挂及生活服装等等。此外,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经济价值很高。
  四大名绣
  早期刺绣重在实用,直到纺织品出现之后,刺绣艺术才得到长足的发展,民间刺绣也就更加活跃起来。为了适应刺绣艺术发展的需要,各种刺绣针法应运而生,伴随着绣女的孜孜不倦和执着追求,刺绣针法不断完善丰富,形成了刺绣艺术品类万千、百花争艳的崭新局面。中国刺绣的特色和艺术价值。直接 体现在”四大名绣”上。
  苏绣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这里滨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因此,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习惯。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颜六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朗、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乌能报绰约亲昵之态。
  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在刺绣的技艺上,苏绣大多以套针为主,绣线套接不露针迹。常用三、四种不同的同类色线或邻近色相配,套绣出晕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时,在表现物象时善留“水路”,即在物象的深浅变化中,空留一线,使之层次分明,花样轮廓齐整。因此人们在评价苏绣时往往以“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概括之。
  苏绣题材以小动物为主,如《猫戏图》、《鱼虾图》等。近年来出现的双面绣,两面有同有异。如猫的眼睛,两面颜色不一样,十分引人入胜,其刺绣技艺之高超,是刺绣中的精品。
  粤绣
  粤绣,亦称“广绣”,是广东地区刺绣品的总称。粤绣历史悠久,相传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与黎族所制织锦同出一源。先前绣工大多是广州、潮州男子,为世所罕见。
  在艺术上,粤绣构图繁密热闹,色彩富丽夺目,施针简约,绣线较粗且松,针脚长短参差,针纹重叠微凸。常以凤凰、牡丹、松鹤,猿、鹿以及鸡、鹅为题材。粤绣的另一类名品是用织金缎或钉金衬地,也就是著名的钉金绣,尤其是加衬高浮垫的金绒绣,更是金碧辉煌,气魄浑厚,多用作戏衣、舞台陈设品和寺院庙宇的陈设绣品,宜于渲染热烈欢庆的气氛。
  粤绣采用金银线盘金刺绣,绣线平整光亮。构图繁而不乱,色彩富丽夺目,璀璨夺目,装饰性强,富有立体感。配色选用反差强烈的色线,常用红绿相间,眩耀人眼,宜于渲染欢乐热闹气氛,多用于戏装、婚礼服等。针步均匀,针法多变,纹理分明。
  粤绣品类繁多,欣赏品主要有条幅,挂屏,台屏等;实用品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台帷和绣服等。一般多作写生花鸟,富于装饰味,常以凤凰、牡丹,松鹤,猿、鹿以及鸡、鹅等为题材,混合组成画面。妇女衣袖、裙面,则多作满地折枝花,铺绒极薄,平贴绸面。
  蜀绣
  蜀绣,亦称“川绣”,指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刺绣。蜀绣的历史也很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载,当时蜀中的刺绣已十分闻名,并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视为蜀地名产。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数是花鸟虫鱼、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等,颇具喜庆色彩,绣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清中后期,蜀绣在当地传统刺绣技法的基础上吸取了顾绣和苏绣的长处,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绣之一。蜀绣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过于齐整,色彩鲜丽。
  蜀绣构图简练,大都采用方格、花条等传统的民族图案,富有装饰性。色彩丰富鲜艳,针法严谨,虚实适宜,立体感强,平整光滑。
  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题材内容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针法经初步整理,有套针、晕针、斜滚针、旋流针、参针、棚参针、编织针等00多种。品种有被面、枕套、绣衣、鞋面等日用品和台屏、挂屏等欣赏品。以绣制龙凤软缎被面和传统产品《芙蓉鲤鱼》最为著名。蜀绣的特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湘绣
  湘绣,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的特点是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其实是将绒丝在溶液中进行处理,防止起毛,这种绣品当地称作“羊毛细绣”。湘绣也多以国画为题材,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湘绣人文画的配色特点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湘绣日用品的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
  早期湘绣以绣制日用装饰品为主,以后逐渐增加绘画性题材的作品。湘绣的特点是用丝绒线绣花,劈丝细致,绣件绒面花型具有真实感。常以中国画为蓝本,色彩丰富鲜艳,十分强调颜色的阴阳浓淡,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湘绣以特殊的鬅毛针绣出的狮、虎等动物,毛丝有力、威武雄健。
  此外还有北京的京绣、温州的瓯绣、上海的顾绣、苗族的苗绣等,产地不同,风格迥异。
其他文献
自从前一天放学前老师放出消息说,第二天下午的班队课我们班上将举办一场掰手腕比赛,班上的各路实力选手便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并纷纷放出豪言,定将对手挑落马下。  今天的时针好像转得比往常慢了一些,好不容易等到了下午的班队课时间,万众期待的掰手腕大赛即将开锣。比赛现场的擂台——书桌——四周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们都想占据最佳观赛位置。小温模仿着裁判员的架势,挥舞着短胖的手臂,显然是等不及吹响“开战
爱的心与爱的结果,有时候会完全相反,因为方式不对。我们不能因为爱便为所欲为——我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能早一天意识到这一点。    丈夫去世才五天,母亲催我去相亲  今年的4月17日,我老公突发心肌梗塞,丢下我和孩子去了另外一个世界。说实在的,看着直挺挺躺在那里的他,我没有多少悲伤,只有满心的悲哀,为自己。这个男人,就在3个小时前,还嫌我穿着不漂亮不让我随他一起进医院的大门,而要自己年轻貌美的侄女陪同。
任何东西都有温度,或冷,或暖。爱也一样,也是有温度的。  星期天,我写完了作业正在看书,突然门开了,只见爸爸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咦,”我有些好奇,“爸爸,你今天怎么下班这么早啊?平时不是七点多才回來吗?现在才六点刚过啊!”“我和同事换班了。先别说我了,快,快点儿,赶紧走,杨红樱的签售会要开始啦!”爸爸喘着粗气催促道。我这才想起,是呀,今天杨红樱阿姨要来桐乡举办签售会!  上周四,得知著名的儿童文
妈妈,尽管我们每天朝夕相处,但我仍有很多话闷在心里不敢说。借这篇作文,我敞开心扉,和您说一说心里话!  周末,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周的期盼。而对于我来说,周末不要也罢——它被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占满了,非但不能休息,反而比平时上课更累。  妈妈,您知道吗?我多想在周末也可以睡一个懒觉,也可以邀上几个朋友一起去玩,也想做一些平时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可现实又是怎样的呢:星期六,一大早我就要起床去上羽毛
学校要组建一支鼓乐队。范思思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里充满了期待。她长得漂亮,成绩也好,入选鼓乐队的概率很大。  果然,两天后,班主任杨老师把范思思和几个同学叫到办公室,问他们是否愿意参加鼓乐队,如果参加,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和排练。范思思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和她一块儿参加鼓乐队的,还有郑小玉。范思思看了郑小玉一眼,有些郁闷,她想:难不成以后要常常跟郑小玉打交道吗? 哦,天哪,这个事实犹如晴天霹雳! 
正在聚精会神学习的我,突然被妈妈的尖叫震得一抖——“啊!飞蛾!”我飞速抓起旁边的拖鞋冲出去,两只鞋底默契地一碰,就熟练地夹走了趴在墙上一动不动的小飞蛾。  最近,家里经常会有这样一些不速之客。这让有些洁癖的妈妈受不了,她觉得家里到处都是细菌,一直忙着打扫。  打扫之后尽管家里干净多了,可妈妈还总是皱着眉头唠叨。对了,作为发明家,我可以设计一个智能吸尘器,把妈妈的煩恼“吸”光。  说干就干,我把自己
假期,爸爸带我去了有“印度洋明珠”之称的国家——斯里兰卡。在那里,我意外地遇见了一只可爱的“强盗”。  它长着一对圆溜溜的小眼睛,拖着一条毛茸茸的长尾巴,身上灰褐色的毛皮光亮得像擦了油似的,背上有两条土黄色的条纹看上去非常时尚。小朋友,你们猜到它是谁了吗?对了,它就是一只小松鼠。  当我正坐在桌边吃早餐的时候,它出其不意地跳到了餐桌上,从盘子里拖了一片面包就抱着吃起来。我激动地赶紧拿起手机拍照,它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次有趣的活动——剥鸡蛋。前几天老师就让我们为这次活动好好准备,我在家里也练习了多次,班级“剥蛋能手”的称号,我是志在必得。  活动就要开始了,我们把各自事先准备好的熟鸡蛋拿了出来。我拿出一支水彩笔在鸡蛋壳上画了一个开心的表情,代表着我必胜的决心。接着,我面带微笑,举着鸡蛋念念有词:“如意鸡蛋,随我心意,快快显灵!”我刚念完咒语,老师就发出了“开始”的号令,紧张的剥鸡蛋比赛正式拉开
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用料是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多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了历史上最大一次火锅盛宴。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我国已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