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建设企业中的物资采购与管理是工程效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物资的管理应贯穿于物资采购至出库使用的全过程,通过工程物资管理,可规范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經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工程;物资采购;管理
工程采购是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前导性工作, 是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等目标实现的基础。采购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龙头, 是整个工程建设成败的首要环节。工程建设由于技术复杂, 对物资质量要求高; 同时又因为工程投资规模大,物资采购额大, 常常涉及大量资金, 所以使得工程建设的物资采购倍受关注。
1.目前工程建设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遇到的挑战
1.1多主体利益冲突, 使得物资采购决策困难加大
由于工程建设涉及到众多的利益干系人, 每个参建单位都是一个利益主体, 追求各自的利益。主体与主体之间, 其利益往往是矛盾的。物资采购主体主要包括业主、承包商和供应商, 这三类主体的目标并不相同, 业主想要最好的质量, 而承包商和供应商想要最大的利润。如此一来, 业主和承包商、供应商会长期纠缠在质量和成本的冲突当中。
1.2工程目标多元化使得物资采购需要统筹协调
建设工程的目标是多元化的, 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目标缺一不可, 众多的目标之间相互争夺资源, 彼此矛盾, 给物资采购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在理想状态下,使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建筑物资, 但在物资采购过程中, 采购单位往往权衡各个目标的权重, 进行综合考虑和统筹决策。
1.3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束缚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虽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公司制改革,成立了新的物资采购供应部门, 但实质上仍未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物资管理工作仍停留在技术部门提报需用计划、物资部门实施采购的模式中。这种模式由于对采购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 受采购人员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的影响, 采购工作中的偏差时有发生。另外, 一些单位的领导依然抱有着重产值、重施工进度、轻成本控制、轻物资管理的思想, 制约着物资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致使物资计划准确性差, 加大了采购批次和采购成本。
2.加强工程建设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的创新
2.1材料调差, 风险共担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成本变动是不可避免的, 有时是出于提高技术的需要,有时是因为市场价格的波动。由于工程建设所需物资量大, 承包商无力独自承担由不确定性所增加的成本, 业主需要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原则, 认真调查波动的起因和后果, 评估成本造成的影响和确定成本分担的方案。并根据市场变动情况, 进行材料调差, 并进行合同变更管理处理。
2.2实行材料协调制度
工程业主需要与一些大宗物资材料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目的在于保证优质的供货渠道。业主与供应商应建立材料协调制度, 定期召开例会, 出席例会的有业主、承包商、供应商、监理的代表。如果涉及到新产品和技术指标上的变动, 必要的时候还要邀请设计代表和权威的检测机构。会议上讨论的问题可以是前一段时间的材料质量问题, 下一期价格的集体磋商, 对新问题的沟通解决, 对新产品的生产准备等。定期会议实际上提供了一个业主与供应商和承包商充分沟通的平台, 使得业主能够将工程材料需求信息及时通知供应商, 供应商也会及时反馈供应信息, 同时也保证承包商采购的物资能够满足工程的需求。
2.3推广现代采购模式,重视招标采购平台建设
工程项目(特别是桥梁) 专用材料(如钢绞线、螺栓、锚具、伸缩缝、支座、缆索、油漆等) 品种多、专用性强、技术复杂、价格波动大,生产厂家良莠不齐,在目前不讲原则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大气候影响下,质量风险增加。集团物资公司要充分发挥集团品牌作用,加强并规范招标采购平台建设,并积极推行远程网上招标与网下招标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科学可行的招标方案,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做好物资采购基础服务工作,并努力提供社会化服务。
2.4严格办理物资验收手续,严把材料发放关,做实物资管理基础工作
采购物资的验收进场、入库,应由独立于采购供应部门的物资管理部门组织验收,并坚持2 人以上的验收制度,同时,应根据物资采购的类型,按照内部牵制制衡的原则,采取灵活的验收方式进行验收。①对有签订合同的批量小件物资,应严格对照合同规定,由验收人员抽样验收,验收完毕,验收人员应在材料进库单上签名确认,若发现不符合合同规定的物资,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协商解决问题,保证工程物资供应,维护公司权益。②对有签订合同的集中大件招标采购物资,因其体积、质量较大,不便直接入库后再出库,这也可以避免二次搬运,减少运输费用,于是,可将该等物资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由验收人员直接到施工现场对照合同验收,并交付施工项目负责人施工使用。这样物资就完成了入库、出库的全过程。③对没有签订合同的零星小件物资,应注意其价格是否在公司制订的采购限价之内,品质是否有保证,是否到定点采购等。验收是确保采购物资满足工程施工需求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物资管理内部单据产生与传递的起点;而物资出库使用是仓管的终点,它是工程项目物资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在物资出库管理方面,应严格执行物资发放程序与限额领料制度。仓管部门应根据工程预算分解出分项(部)工程,建立单项工程限额领料台账,对单项工程用料进行数量上的控制。同时,做好与施工技术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根据工程变更及时更新单项工程领料限额,对即将超量或略微超量使用的单项工程,及时反馈给技术部门和施工队,以便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节省用料,减少工程成本。在物资入、出库的过程中,它至少涉及到采购供应部门、计划财务部门、物资仓管部门和物资使用部门。为了规范物资管理,对材料物资的入、出库不论其是否经由实物仓库,都应做到手续完备、单据齐全。物资入库时,仓管人员凭验收组成员签字后的发票,对入库材料进行分门别类摆放同时,及时制作“材料入库单”,并及时将入库材料登记入“材料明细账”。材料出库时,仓管人员应根据审批完毕的领料申请单发放材料,并及时制作“材料出库单”并将出库材料登记入“材料明细账”。月底,应将材料的入、出库及结余情况与财务部门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3.结束语
总之,物资采购管理是伴随整个工程建设周期的长期管理过程, 工程建设业主只有通过物资采购创新管理, 才能保证工程业主与承包商、供应商建立起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 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保证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邵冲.管理学概论(第3 版)[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利.对现代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探讨[J].管理世界,2007.
[3]翁雪英.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J].安徽建筑,2005.
[4]刘金玉.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5.
【关键词】工程;物资采购;管理
工程采购是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前导性工作, 是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等目标实现的基础。采购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龙头, 是整个工程建设成败的首要环节。工程建设由于技术复杂, 对物资质量要求高; 同时又因为工程投资规模大,物资采购额大, 常常涉及大量资金, 所以使得工程建设的物资采购倍受关注。
1.目前工程建设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遇到的挑战
1.1多主体利益冲突, 使得物资采购决策困难加大
由于工程建设涉及到众多的利益干系人, 每个参建单位都是一个利益主体, 追求各自的利益。主体与主体之间, 其利益往往是矛盾的。物资采购主体主要包括业主、承包商和供应商, 这三类主体的目标并不相同, 业主想要最好的质量, 而承包商和供应商想要最大的利润。如此一来, 业主和承包商、供应商会长期纠缠在质量和成本的冲突当中。
1.2工程目标多元化使得物资采购需要统筹协调
建设工程的目标是多元化的, 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目标缺一不可, 众多的目标之间相互争夺资源, 彼此矛盾, 给物资采购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在理想状态下,使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建筑物资, 但在物资采购过程中, 采购单位往往权衡各个目标的权重, 进行综合考虑和统筹决策。
1.3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束缚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虽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公司制改革,成立了新的物资采购供应部门, 但实质上仍未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物资管理工作仍停留在技术部门提报需用计划、物资部门实施采购的模式中。这种模式由于对采购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 受采购人员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的影响, 采购工作中的偏差时有发生。另外, 一些单位的领导依然抱有着重产值、重施工进度、轻成本控制、轻物资管理的思想, 制约着物资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致使物资计划准确性差, 加大了采购批次和采购成本。
2.加强工程建设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的创新
2.1材料调差, 风险共担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成本变动是不可避免的, 有时是出于提高技术的需要,有时是因为市场价格的波动。由于工程建设所需物资量大, 承包商无力独自承担由不确定性所增加的成本, 业主需要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原则, 认真调查波动的起因和后果, 评估成本造成的影响和确定成本分担的方案。并根据市场变动情况, 进行材料调差, 并进行合同变更管理处理。
2.2实行材料协调制度
工程业主需要与一些大宗物资材料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目的在于保证优质的供货渠道。业主与供应商应建立材料协调制度, 定期召开例会, 出席例会的有业主、承包商、供应商、监理的代表。如果涉及到新产品和技术指标上的变动, 必要的时候还要邀请设计代表和权威的检测机构。会议上讨论的问题可以是前一段时间的材料质量问题, 下一期价格的集体磋商, 对新问题的沟通解决, 对新产品的生产准备等。定期会议实际上提供了一个业主与供应商和承包商充分沟通的平台, 使得业主能够将工程材料需求信息及时通知供应商, 供应商也会及时反馈供应信息, 同时也保证承包商采购的物资能够满足工程的需求。
2.3推广现代采购模式,重视招标采购平台建设
工程项目(特别是桥梁) 专用材料(如钢绞线、螺栓、锚具、伸缩缝、支座、缆索、油漆等) 品种多、专用性强、技术复杂、价格波动大,生产厂家良莠不齐,在目前不讲原则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大气候影响下,质量风险增加。集团物资公司要充分发挥集团品牌作用,加强并规范招标采购平台建设,并积极推行远程网上招标与网下招标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科学可行的招标方案,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做好物资采购基础服务工作,并努力提供社会化服务。
2.4严格办理物资验收手续,严把材料发放关,做实物资管理基础工作
采购物资的验收进场、入库,应由独立于采购供应部门的物资管理部门组织验收,并坚持2 人以上的验收制度,同时,应根据物资采购的类型,按照内部牵制制衡的原则,采取灵活的验收方式进行验收。①对有签订合同的批量小件物资,应严格对照合同规定,由验收人员抽样验收,验收完毕,验收人员应在材料进库单上签名确认,若发现不符合合同规定的物资,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协商解决问题,保证工程物资供应,维护公司权益。②对有签订合同的集中大件招标采购物资,因其体积、质量较大,不便直接入库后再出库,这也可以避免二次搬运,减少运输费用,于是,可将该等物资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由验收人员直接到施工现场对照合同验收,并交付施工项目负责人施工使用。这样物资就完成了入库、出库的全过程。③对没有签订合同的零星小件物资,应注意其价格是否在公司制订的采购限价之内,品质是否有保证,是否到定点采购等。验收是确保采购物资满足工程施工需求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物资管理内部单据产生与传递的起点;而物资出库使用是仓管的终点,它是工程项目物资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在物资出库管理方面,应严格执行物资发放程序与限额领料制度。仓管部门应根据工程预算分解出分项(部)工程,建立单项工程限额领料台账,对单项工程用料进行数量上的控制。同时,做好与施工技术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根据工程变更及时更新单项工程领料限额,对即将超量或略微超量使用的单项工程,及时反馈给技术部门和施工队,以便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节省用料,减少工程成本。在物资入、出库的过程中,它至少涉及到采购供应部门、计划财务部门、物资仓管部门和物资使用部门。为了规范物资管理,对材料物资的入、出库不论其是否经由实物仓库,都应做到手续完备、单据齐全。物资入库时,仓管人员凭验收组成员签字后的发票,对入库材料进行分门别类摆放同时,及时制作“材料入库单”,并及时将入库材料登记入“材料明细账”。材料出库时,仓管人员应根据审批完毕的领料申请单发放材料,并及时制作“材料出库单”并将出库材料登记入“材料明细账”。月底,应将材料的入、出库及结余情况与财务部门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3.结束语
总之,物资采购管理是伴随整个工程建设周期的长期管理过程, 工程建设业主只有通过物资采购创新管理, 才能保证工程业主与承包商、供应商建立起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 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保证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邵冲.管理学概论(第3 版)[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利.对现代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探讨[J].管理世界,2007.
[3]翁雪英.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J].安徽建筑,2005.
[4]刘金玉.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