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章首先明确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技能人才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接着说明技能性的人才的培养也是高职院校的工作,并阐述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职业技能鉴定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促进高校稳定有效的发展;最后以我校为例再次阐明职业技能鉴定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才优先;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职业技能鉴定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人才优先的战略布局,鲜明地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它关系全局、关乎未来,必将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做好技能人才教育工作。
1.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
十八大再一次强调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那么怎样的人才才算是技能型人才呢?工作在生产或服务的第一线,具有技能操作方面的一技之长,能够完成较高难度的专业技能操作任务,生产的产品质量上乘,这样的人才是技能性人才。而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人员中,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以及相应职级的人员。2010年5月25日至26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指出技能人才队伍建发展目标: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左右。纲要的颁布对全面提高人才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高职院校建设,对高职教育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技能性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必然趋势,只有培养了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性人才,才能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才能达到学校办学目的。而只有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人才能成为技能性人才。因此,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
2.职业技能鉴定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保障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做好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学生职业修养和学生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目前我国职业共分为8大类,1838个细类(职业)。每一种职业标准都不一样,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对应的职业标准上。学校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各专业所对应的企业方向,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培养相应的技能性人才。职业技能鉴定是以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手段,以规定的职业标准为参照系统,通过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考核作为综合手段,为劳动者持证上岗和用人单位就业准入提供资质认证活动。职业技能鉴定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必需的能力为核心,引导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职业活动和就业需要相联系,提高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
3.职业技能鉴定促进高职教育稳定有效的发展
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认证活动。它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职业技能鉴定已成为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有效桥梁。它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企业工种需求为导向。目前,仅仅只有学术毕业证已经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职业资格证书和特定工种相结合,它反映了学生从事某一工种的实际能力,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企业也需要大量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实用型人才。
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在校期间就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才能顺利找到工作,因此他们必须能够拿到除毕业证以外的其它能够代表职业能力的证书,这就是目前人才培养新需求:必须以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双并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扭转高职院校发展的尴尬,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高职教育稳定有效的发展。
4.职业技能鉴定对我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
基于职业技能鉴定的深远意义,我校也积极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导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学生培养体系进行调整,完善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加深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双证”教育模式。
每年学校引入企业人才,聘请楚天技能名师,每年对鉴定考评员进行培训。加强与企业合作,将考取行业培训证书与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丰富“多证书”内涵,把行业证书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结合起来。 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考证的积极性, 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纳入课程体系改革中,促进课程建设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根据生源特点、专业特色,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课教学应注重与行业要求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课堂教学与实训融为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采用项目教学和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结合项目进行,使学生通过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核心能力。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设置综合实训环节,通过综合实训,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把课程实训、生产实训、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市场對人才的需求。
我校在践行了一系列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之后,近两年来整个学校生源稳步上升,学生就业率不断提高,并获得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职业技能鉴定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高等职业院校规范教育培训,它促进就业,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行业适应力的重要举措,促进了高职教育稳定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8.
[2]宋秋楼.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院校学生就业.中国就业,2010.12.
[3]谌建华.浅谈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意义及措施.商场现代化,2010.28.
作者简介:
周秀珍(198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自动化。
【关键词】人才优先;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职业技能鉴定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人才优先的战略布局,鲜明地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它关系全局、关乎未来,必将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做好技能人才教育工作。
1.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
十八大再一次强调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那么怎样的人才才算是技能型人才呢?工作在生产或服务的第一线,具有技能操作方面的一技之长,能够完成较高难度的专业技能操作任务,生产的产品质量上乘,这样的人才是技能性人才。而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人员中,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以及相应职级的人员。2010年5月25日至26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指出技能人才队伍建发展目标: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左右。纲要的颁布对全面提高人才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高职院校建设,对高职教育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技能性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必然趋势,只有培养了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性人才,才能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才能达到学校办学目的。而只有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人才能成为技能性人才。因此,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
2.职业技能鉴定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保障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做好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学生职业修养和学生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目前我国职业共分为8大类,1838个细类(职业)。每一种职业标准都不一样,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对应的职业标准上。学校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各专业所对应的企业方向,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培养相应的技能性人才。职业技能鉴定是以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手段,以规定的职业标准为参照系统,通过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考核作为综合手段,为劳动者持证上岗和用人单位就业准入提供资质认证活动。职业技能鉴定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必需的能力为核心,引导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职业活动和就业需要相联系,提高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
3.职业技能鉴定促进高职教育稳定有效的发展
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认证活动。它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职业技能鉴定已成为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有效桥梁。它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企业工种需求为导向。目前,仅仅只有学术毕业证已经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职业资格证书和特定工种相结合,它反映了学生从事某一工种的实际能力,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企业也需要大量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实用型人才。
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在校期间就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才能顺利找到工作,因此他们必须能够拿到除毕业证以外的其它能够代表职业能力的证书,这就是目前人才培养新需求:必须以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双并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扭转高职院校发展的尴尬,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高职教育稳定有效的发展。
4.职业技能鉴定对我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
基于职业技能鉴定的深远意义,我校也积极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导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学生培养体系进行调整,完善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加深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双证”教育模式。
每年学校引入企业人才,聘请楚天技能名师,每年对鉴定考评员进行培训。加强与企业合作,将考取行业培训证书与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丰富“多证书”内涵,把行业证书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结合起来。 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考证的积极性, 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纳入课程体系改革中,促进课程建设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根据生源特点、专业特色,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课教学应注重与行业要求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课堂教学与实训融为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采用项目教学和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结合项目进行,使学生通过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核心能力。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设置综合实训环节,通过综合实训,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把课程实训、生产实训、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市场對人才的需求。
我校在践行了一系列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之后,近两年来整个学校生源稳步上升,学生就业率不断提高,并获得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职业技能鉴定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高等职业院校规范教育培训,它促进就业,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行业适应力的重要举措,促进了高职教育稳定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8.
[2]宋秋楼.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院校学生就业.中国就业,2010.12.
[3]谌建华.浅谈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意义及措施.商场现代化,2010.28.
作者简介:
周秀珍(198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