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公元581~907年)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的成熟时期。唐代初期在继承前代人物画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绘画题材上以政治生活和宗教故事为主要方面,人物形象也保留了“秀骨清像”的痕迹。坛画涌现出很多名家,各有特色。唐代中期宗教绘画向世俗化转变,题材内容向日常生活转变,描绘对象向时尚的妇女转变。不同地区的画法融合,中原风格和西域风格相互影响,产生了很受欢迎的新样式。以吴道子、周昉、张萱为代表的画家,造型更加准确生动,在心理刻画与细节的描写上超过了前代的画家。总之,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唐代人物画雄健昂扬,丰满端庄,富丽堂皇,自然和谐的总特征。
1 雄健昂扬之美
儒家美学特别重视艺术的“气势”“气概”,而“气势”中往往有蕴含这沉郁、劲健的风格之美。而吴道子的人物画就是充分反映了这种美学特征。吴道子(约680~759年)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他画的人物,使人感到“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可见,他画的人物形象鲜明,真切感人。
吴道子所画的《地狱变相》是其代表之作。《东观余论》记吴道子在景云寺所画《地狱变相》时说:“视今寺刹所图,殊弗同。了无刀林、沸镬、牛头、阿房之像,而变状阴惨,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既然画中无“刀林、沸镬”的恐怖的直觉形象来辅助画面的“阴惨”,那么作品中当然要有比神灵鬼怪等更能强烈地感动人心的力量。据景云寺的老僧玄纵说:“吴生(道子)画此地狱变成之后,都人咸观,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沽,鱼肉不售。”其艺术效果如此惊人,足见吴道子在佛画艺术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吴道子弟子众多,影响甚广,其绘画风格也在众多的文化遗存中体现出来,唐代的敦煌壁画就受其影响。如在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天王力士形象,用线,用色和形象方面,多四肢健壮,身材高大魁梧,充分体现了雄健昂扬之美。
2 丰满端庄之美
唐玄宗由于宠爱杨贵妃,导致天下重女不重男,自武则天当政后,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种氛围下,女性的美成为世人关注的要点,在绘画主题上反映了力图摆脱政治说教的仕女画和前代“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模式,而去表现和赞美现实中的女性。唐代对女性的审美大都是胖为美。周昉的传世名作《簪花仕女图》就充分体现了唐代女性丰满大度的审美特征。周昉出身贵族,先后做官,对宫廷贵族妇女生活十分熟悉,因而对贵族妇人及侍女的气质神态把握精确,通过对人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体现出唐代人物画艺术特点。《簪花仕女图》是描写春夏相交时节一群服饰艳丽云鬓高耸的贵族妇女、赏花、戏犬、观鹤、漫步的场景。无论用笔,用墨设色都体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笔纤细,而又不却弹性,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把握非常贴切到位。细纱衣轻薄透明,肌肤丰韵、白皙,头饰闪亮。多层烘然、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都开启唐代工笔人物的新风人物造型由粗犷转向精细,外型描画准确生动,外貌雍容,体态丰满端庄。
《捣练图》为唐代画家张萱所绘。工笔重彩,亦系宋徽宗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不一样。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动引人。画家表现妇女捣练活动,不只是描绘捣练、络线、织修、熨烫等的活动过程,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3 富丽堂皇之美
大唐的人物画还显现出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这类人物画的题材主要以描写皇家贵族的日常生活和有皇家赞助的净土变相故事壁画。《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画中这八骑人马包括一女孩共九人,在行进的行列中,从头至尾,充满了舒情,闲适,勃勃生气。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袍衫。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作品重人物内心刻划,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画家不着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着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着雍容、富贵、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4 自然和谐之美
唐代中后期的敦煌壁画中有大量的世俗故事画,是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一般有情节的壁画,特别是经变画和故事画,都反映了大量的现实社会生活,如:统治阶级的出行、宴会、审讯、游猎、剃度、礼佛等;劳动人民的农耕、狩猎、捕鱼、制陶、冶铁、屠宰、炊事、营建、行乞等;还有嫁娶、上学、练武、歌舞百戏、商旅往来、少数民族、外国使者等等各种社会活动。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这些作品中场景自然真实,人物形象自然朴实,敷色多以青绿为主色调,辅以赭色色彩,显得清淡雅丽,线条均匀简劲,体现了自然和谐之美。
总之,唐代人物画在继承了前代绘画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审美取向,在表现技法上有所突破,在绘画题材上有所拓宽,最终形成了其大度自信,丰满昂扬,富贵艳丽,自然和谐审美特征,对后世人物画的审美确立了典范,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雄健昂扬之美
儒家美学特别重视艺术的“气势”“气概”,而“气势”中往往有蕴含这沉郁、劲健的风格之美。而吴道子的人物画就是充分反映了这种美学特征。吴道子(约680~759年)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他画的人物,使人感到“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可见,他画的人物形象鲜明,真切感人。
吴道子所画的《地狱变相》是其代表之作。《东观余论》记吴道子在景云寺所画《地狱变相》时说:“视今寺刹所图,殊弗同。了无刀林、沸镬、牛头、阿房之像,而变状阴惨,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既然画中无“刀林、沸镬”的恐怖的直觉形象来辅助画面的“阴惨”,那么作品中当然要有比神灵鬼怪等更能强烈地感动人心的力量。据景云寺的老僧玄纵说:“吴生(道子)画此地狱变成之后,都人咸观,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沽,鱼肉不售。”其艺术效果如此惊人,足见吴道子在佛画艺术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吴道子弟子众多,影响甚广,其绘画风格也在众多的文化遗存中体现出来,唐代的敦煌壁画就受其影响。如在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天王力士形象,用线,用色和形象方面,多四肢健壮,身材高大魁梧,充分体现了雄健昂扬之美。
2 丰满端庄之美
唐玄宗由于宠爱杨贵妃,导致天下重女不重男,自武则天当政后,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种氛围下,女性的美成为世人关注的要点,在绘画主题上反映了力图摆脱政治说教的仕女画和前代“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模式,而去表现和赞美现实中的女性。唐代对女性的审美大都是胖为美。周昉的传世名作《簪花仕女图》就充分体现了唐代女性丰满大度的审美特征。周昉出身贵族,先后做官,对宫廷贵族妇女生活十分熟悉,因而对贵族妇人及侍女的气质神态把握精确,通过对人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体现出唐代人物画艺术特点。《簪花仕女图》是描写春夏相交时节一群服饰艳丽云鬓高耸的贵族妇女、赏花、戏犬、观鹤、漫步的场景。无论用笔,用墨设色都体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笔纤细,而又不却弹性,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把握非常贴切到位。细纱衣轻薄透明,肌肤丰韵、白皙,头饰闪亮。多层烘然、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都开启唐代工笔人物的新风人物造型由粗犷转向精细,外型描画准确生动,外貌雍容,体态丰满端庄。
《捣练图》为唐代画家张萱所绘。工笔重彩,亦系宋徽宗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不一样。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动引人。画家表现妇女捣练活动,不只是描绘捣练、络线、织修、熨烫等的活动过程,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3 富丽堂皇之美
大唐的人物画还显现出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这类人物画的题材主要以描写皇家贵族的日常生活和有皇家赞助的净土变相故事壁画。《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画中这八骑人马包括一女孩共九人,在行进的行列中,从头至尾,充满了舒情,闲适,勃勃生气。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袍衫。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作品重人物内心刻划,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画家不着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着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着雍容、富贵、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4 自然和谐之美
唐代中后期的敦煌壁画中有大量的世俗故事画,是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一般有情节的壁画,特别是经变画和故事画,都反映了大量的现实社会生活,如:统治阶级的出行、宴会、审讯、游猎、剃度、礼佛等;劳动人民的农耕、狩猎、捕鱼、制陶、冶铁、屠宰、炊事、营建、行乞等;还有嫁娶、上学、练武、歌舞百戏、商旅往来、少数民族、外国使者等等各种社会活动。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这些作品中场景自然真实,人物形象自然朴实,敷色多以青绿为主色调,辅以赭色色彩,显得清淡雅丽,线条均匀简劲,体现了自然和谐之美。
总之,唐代人物画在继承了前代绘画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审美取向,在表现技法上有所突破,在绘画题材上有所拓宽,最终形成了其大度自信,丰满昂扬,富贵艳丽,自然和谐审美特征,对后世人物画的审美确立了典范,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