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可行性及手术指征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YE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病理资料,探讨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可行性和手术指征。方法收集上海华山医院2007至2011年间经手术治疗的胃癌病理资料,分析符合日本胃癌协会ESD治疗标准的早期胃癌的情况。比较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类型的早期胃癌局部转移的情况。结果2007至2011年间共手术治疗胃癌1159例,其中早期胃癌210例(18.1%),有151例符合ESD扩大指征,126例符合ESD标准适应证,分别占胃癌手术量的13.0%、10.9%,占早期胃癌的71.9%、60.0%。在210例早期胃癌中,黏膜内癌(m癌)、黏膜肌层癌(mm癌)、黏膜下层第1层癌(sm1癌)、黏膜下层第2层癌(sm2癌)的局部转移率分别为6.8%(5/74)、15.0%(6/40)、23.3%(10/43)、39.6%(21/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化型早癌与非分化型早癌的局部转移率分别为14.0%(24/172)、47.4%(18/38)(P〈0.01)。结论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较大部分可以选择ESD治疗。早期胃癌的区域转移与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明显相关,故有必要严格掌握ESD的适用指征。

其他文献
战士和老年人是两类易发消化性溃疡的特殊人群,本研究对这两类患者的胃镜特征进行了对比观察,并对引入一级预防措施前后我院战士消化系统疾病检出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改良的(系线)食管胶囊内镜在食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有食管相关症状的80例患者,先后进行系线的食管胶囊内镜检查和胃镜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食管检查耗时、食管病变检出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0例均顺利完成2种检查;食管检查平均耗时系线的食管胶囊内镜为(226.18±110.30)s,胃镜检查为(21.28±8.0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65,P=0.000)。2种
摘 要:本文通过对数字文化馆的内涵意义、功能特点、目标任务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试图探索为群众文化艺术服务的新的模式,同时展示新形势下文化馆建设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数字化服务;内涵意义;发展趋势;目标任务  文化馆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对全社会的冲击是无差别的,群众文化也不例外。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馆渐渐在基础设施、资源存储、平台建设
期刊
患者女,61岁,因“间断脐周绞痛2年余”曾多次在门诊就诊。患者否认既往腹部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反复查胃镜、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脾、胰超声,妇科超声,泌尿系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全腹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随着内镜硬件的更新和内镜技术的全面发展,ERCP及其相关技术在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难以替代的作用。通过EST、ENBD、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ERBD、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术(ERPD)等技术及取石网篮、取石气囊等多种配件,不仅可以明确诊断,更可以部分替代胆道探查和引流手术,
自1996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来,ESD作为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一种标准方法已经被广为接受。ESD适用范围从胃逐步扩展到食管和结肠,其适应证也从分化型黏膜内癌逐步扩展到未分化癌。同时对于ESD各种并发症处理的研究也不断积累。但是ESD仍然存在众多问题,而这也是近年来ESD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ESD当前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Hpylori感染率总体上仍然很高,成人感染率达40%--60%。随着治疗根除且pylori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上根除Hpylori的难度逐年增加。
内镜治疗中,导丝进入目标腔道并维持其在腔道内的位置,协助交换各种器械,已成为现代消化内镜诊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于导管、探条、支架等器械,导丝因其纤细、柔软、光滑等特点,能减少侧向偏离、协助轴向旋转,更易通过各种狭窄、梗阻、扭曲及变异的解剖结构。
患者女,66岁,因间断上腹疼痛半个月余收住我院消化科。患者既往在外院曾行电子胃镜检查示胃底黏膜隆起、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彩超示胆囊炎,乙肝五项示HbsAg阴性、HBsAb刚性。在我院行电子超声胃镜检查示:胃底小弯侧见直径约2.0cm,条索状隆起,表面光滑,活枪钳触之软,可变形(图1),超声提示胃底隆起超声声像图特点,可见黏膜下层蜂窝状无同声区,部分穿通至譬外,与肇外无回声区域相通,其内可见明显血流
胃肠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普遍认为胃肠道息肉易发生癌变,其癌变潜力除了与息肉的组织学分型、异型程度有关外,还与息肉大小有关,因此一旦发现应及时给予治疗。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是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