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蝴蝶君》于1988年夺得了著名的托尼奖,但一直广受争议,褒贬不一。原因首先在于该剧自身不仅有积极影响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它通过解构东方主义的典型例证《蝴蝶夫人》,成功地瓦解了西方对东方女子的刻板印象,颠覆了原有的东西方权力关系,使观众对东方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等有一种新的认识。但它的成功是以牺牲东方男子及东方形象为代价:强化了东方男子“女性化”的形象并将其塑造成狡猾的民族主义复仇者。本文在详细分析了这两方面之后,继续从作者本人身上探讨这种尴尬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