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感染时的组织氧合第2部分:动物和人体研究的评价(二)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k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指掌侧固有动脉伴行静脉的情况,为断指再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只成人新鲜尸体手上,用美蓝从尺静脉及手背静脉加压灌注后显示手掌侧静脉。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察静脉情况。结果指掌侧总动脉在发出指掌侧固有动脉处,其2条纤细的伴行静脉消失。屈肌腱两侧有较粗的指掌侧浅静脉纵行行走,在指根部转向背侧注入手背静脉。临床上,我们在7例断指再植术中应用指掌侧浅静脉作吻合,再植均获成功。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无
目的介绍屈肌起点滑移术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作者为7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作该手术。根据其病理演变过程和术中发现,将其临床分型归纳为6型。结果术中发现:前臂深层屈肌变性、挛缩较浅层屈肌严重。术后疗效为优者(S3M4)4例,良(S3M3)2例,可(S2M2)1例。手术时机以选择纤维化、挛缩期效果较好。在吸收再生期如神经损害在继续加重时也应手术。结论足够的肌起点剥离与适当的滑移距离,切
目的介绍带筋膜蒂第一掌骨棒移位治疗腕舟骨骨不愈合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987~1996年,对40例42侧腕舟骨骨不愈合,采用带筋膜蒂第一掌骨棒移位治疗。术中凿取2.0cm×0.3~0.4 cm第一掌骨近端桡侧骨条,骨条近端骨膜与筋膜形成与骨条相连的筋膜蒂,其宽度超过骨条的2倍。将骨棒置入舟骨骨孔内。术后管型石膏固定3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1.5年。按本组功能评定标准:腰部骨折的优良率为
期刊
目的提出先天性巨指症的合适分型与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0例先天性巨指症的病理类型与体积大小。并分析采用软组织手术、骨组织手术、截指术及游离甲瓣移植等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2~10年。(1)按病理组织分型:单纯血管组织型1例2指,切除软组织后疗效佳。单纯神经组织型2例2指,1例切除软组织后疗效佳,1例作截指术后产生继发性灼性神经痛疗效差。复合组织型7例14指,应用软组织及骨切除术、截指术
期刊
目的介绍指尖再植的手术要点。方法对27指指尖离断进行再植。吻合指动脉末端分支15指,末端指动脉弓分支12指。吻合指静脉分支14指,动静脉转流4指,未吻合9指。神经直接缝合23指,抽出神经束植入指尖皮下4指。结果成活24指,成活率为88.9%。术后随访6~36个月,除3指指甲有增厚卷曲畸形,5指指腹有不同程度萎缩外,19指外形良好,感觉已恢复正常,两点辨别觉为5~7mm。结论熟悉指尖部动静脉的解剖和
期刊
目的介绍作者设计的复合渗透电场,并利用该电场试制的经皮药物电渗透仪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08只SD大鼠分为电渗透实验组和皮肤电实验组。通过皮肤极化、冲击能力、游离皮片渗透、皮瓣渗透和渗透定性测定,比较复合电场(PSPDC)、直流电场(DC)和脉冲电场(PDC)三者的效果。结果复合电场比直流电场和脉冲电场的渗透率明显增高;并能渗透大分子类药物,可避免口服或注射给药的副作用。结论复合电场既提高了经皮药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