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鲁迅研究”中存在一种“过度阐释”的现象,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阐释鲁迅”与“本真鲁迅”之间的偏离。“过度阐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索引派”研究的“死灰复燃”;二、脱离文本的“自说自话”式的“伪创新”;三、涂敷在鲁迅脸上的各种“他者”话语的“雪花膏”;四、低水平的重复阐释。“过度阐释”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有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一、与鲁迅研究面临“无处阐释”和亟待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的困境和危机有关;二、与现行的形式主义学术评价体制有关;三、与当下学术界存在的浮躁学风有关;四、与当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