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网络环境对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会导致情绪、性格、行为与品德、人际交往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因此,要积极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开设上网指导课,监督其上网行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与社区活动,防范青少年受网毒的侵害,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青少年 心理健康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青少年上网的人数和时间呈上升趋势。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互动性、平等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强烈地吸引着青少年一代,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等的确立、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还尚未完全成熟,好奇心强,辨别力与自控力还不是很强,因此,网络在给青少年带来空前的自由与满足、丰富的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不少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许多隐患,出现了一些心理障碍。因此,分析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探讨解决策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
  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容易出现下列心理问题。
  (一)情绪障碍
  青少年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欲罢不能,流连忘返,一方面会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内心体验缺乏,严重时对一切漠不关心,导致情绪冷漠症。另一方面会造成精神、躯体对上网的依赖,如果得不到满足,情绪就会变得异常低落、烦躁、焦虑不安、脾气暴躁,无法入眠。
  (二)性格障碍
  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对信息接受者来说,接受的过程是相对封闭的,青少年一旦离开电脑,就会感到孤独,很难表达自己,难以与人交往、沟通。
  (三)行为与品德障碍
  撒谎,遨游在网络世界中的人不需要真实姓名、身份,人与人的交往不需要有责任和义务,容易引发撒谎行为。
  暴戾,在网络环境中,网络游戏所营造的虚拟世界充满血腥和暴力,对生命毫无同情和怜悯之心,只有好勇狠斗,久而久之,会引起青少年情感的匮乏和冷酷无情,行为的暴戾。
  (四)人际交往障碍
  在网络世界中,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行为目的等都可以得到隐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平等性、互动性。且网络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全球性。这使得青少年倾向于在网络上与人交流,在网上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充分而真实地展现自我。也喜欢在网络世界中发泄自己的苦闷、排解孤独。传统的情感交流方式逐渐被淡化。许多青少年面对网络,能够将内心丰富复杂的情感通过键盘熟练地敲打出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沉默寡言,与人交谈时不知从何讲起,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二、解决策略
  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采取有效措施,共同防范青少年受网毒的侵害,以保证其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净化网络环境
  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控与管理,规范网络运作,以防止不良信息危害青少年。政府要严格控制网络,对网络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实行许可制度,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限制青少年进入负面影响大的网址,要求内容提供商遵守网络操作法典,不将色情、暴力、煽动种族和宗教仇恨的内容提供给青少年。加强立法、执法,用强制性的手段对不良网站予以打击。建立有效的安全检测机制,开发安全检查软件,过滤网络信息,对色情、暴力、迷信等有害信息进行甄别和查堵,以保证网络信息的纯净,放心让青少年绿色上网。
  (二)开设上网指导课
  面对丰富而又复杂的网络信息,要注意对青少年的上网指导,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首先要求他们遵守网上公德,以道德的、合法的言行介入网络,防范网上失范行为。其次要教会青少年保护个人隐私,教育他们不要轻易与网友约会,不轻易把自己和家人的地址、电话等信息告诉网友。还要教育青少年正确分辨、判断、选择网络信息,远离黄毒等有害信息,以避免受色情、暴力、诈骗等有害信息的侵蚀。
  (三)监督上网行为
  家庭、学校相互协调,共同防范青少年受网毒的侵害。随着电脑的普及,家庭成了青少年上网的主要渠道,家长在监督孩子上网行为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浏览不健康的信息。注意安装必要的软件或加设密码,将不良信息排除在孩子视线之外。另外还要限制、监督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内容。老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上网情况,协助家长做好监督工作。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更新观念,清醒地认识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与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的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青少年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提高自我免疫力,促进心理健康。此外,学校还应该开设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栏,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舉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在校园网上开设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专版,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青少年富有朝气、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各种文体比赛、知识竞赛、晚会、英语角、郊游、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使他们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旺盛的精力能够得到合理释放,从而有效遏制他们沉迷于网络,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此外,可举办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如网络知识竞赛、程序编写比赛、我的博客、电子信箱、论坛等,以激发青少年学习、使用计算机的热情与兴趣,把他们对网络的注意力引到查询资料、提高写作能力、拓宽知识面等有意义的活动中,有效防止沉迷于游戏、聊天等易成瘾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国外青少年心理健康措施[N].教育文摘周报,2006-02-22.
  [2]网络环境下的六大心理问题[N].教育文摘周报,2006-02-22.
  [3]程建平,谢廷平.主体性人格培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4、84.
其他文献
在家庭中,父母和儿童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文章将通过综述国内外学者所研究的"家庭教养方式对
生活中有许多人会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归结于童年创伤,如小时候经常目睹父母暴力相向而导致自己对结婚生育恐惧,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忽略导致自己人际关系不良,父母离异家庭分裂导
通过对28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当前大学生适应性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适应性与大学生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意在为高校进行自杀性干预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大学
现实中,学生都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严重的现象。它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学生未能发掘自身的潜力,未能抓住机遇、在困难面前退缩不前等等。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寻找刺激?  宣泄情感?  对付恐惧?  像《超自然现象3》这类恐怖电影一直占据着票房的首位,这种现象往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而科学家们却深知这其中的原因:观看恐怖片可以使人的情感得到宣泄,同时加强传统的道德观念。  生活波澜不惊就想寻找刺激  上周末,《超自然现象3》不费吹灰之力就刷新了一干纪录,荣登冠军宝座。在人们惊叹之余,兼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系终身教授和《媒体心理学》期刊资深编辑的斯图亚特并
本文通过对3-6岁城市幼儿家庭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种种问题,本文作者提出建议,以促进亲子游戏在家庭中的实施与推广。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
名字虽说只是个称呼,但有个“好听”的名字,有时也能起到吸引异性的效果。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姓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恐怕比先前预期的要大得多,一些容易使人联想到“积极”信息
自我有两种:真自我,假自我。有真自我的人,他的心理与行为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有假自我者,他的一切是围绕着别人的评价而构建。  有真自我的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即便他没要到什么,他仍然有一种内在的自我价值感。有假自我的人,不管他的欲望看起来有多强,其实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要的,是别人都要的,若实现了,他就觉得自己有高自我价值感,若不能实现,他的自我价值感就崩塌了。  一个社会中,若无数人有真
古人云:爱子,教之以义方。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在信息时代日益发展的当今教育中,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忽视人格道德的修养。2016年12月在京召开的第
作为祖国的未来,幼儿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你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的稳定上涨,如今我国对教育有了更多的关注,这其中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和幼儿身心自由、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