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amirei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也成为了人生一个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笔者所任教的生物学科新课标强调通过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然成了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目前的生物课堂教学中,虽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学生查找资料,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时间还不长。再加上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思维的主动性和敏捷性逐渐萎缩,创新意识逐渐丧失。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培养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能力,忽视培养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导致有些学生无从下手,即使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也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有用;课堂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机械宣读,却无力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这些都在提醒我们: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乐等形式结合起来,教给学生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很久以前,我就在媒体上看到过一留美人士才上二年级的儿子,通过查阅资料,独立完成了上万字的论文而感到惊诧。如今,我也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但关键还是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真正地悦纳,并且从中感受到乐趣和益处。例如,在学习《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一节后,有学生提出想详细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对我们人类的作用,这可是教参、教材中都无法查阅到的。于是,我提示学生课后查资料自己解决这一问题。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一男同学兴奋地来告诉我,他不仅在网上查到了问题的答案,还了解了更多的湿地知识。我当即大力地表扬了他的探究精神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全体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和重要性,达到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目的。
  
  二、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信息技能的培养
  
  1.注重训练,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哪些问题需要查找信息资料、确定为完成任务需要哪些信息、确定信息来源、选择最佳信息来源等的能力。通常,一个物质的知识点很多,到底哪些问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得到更圆满的解决则需要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在教学中,我通常在讲解完植物、动物的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提出想要了解、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确定信息任务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查找信息资料,从而使学生下一步的活动明朗化。
  例如《饮食与营养》一节,我们确定的信息任务为:维生素的作用除了书本指出的还有哪些?怎样合理搭配饮食?缺少维生素会得哪些病……问题明确以后,我引导学生明确:有关《饮食与营养》的音像资料(光盘、科普片)和图片、科普书籍、摄影作品、新闻报道等都是我们搜集的对象。
  有了信息来源,便需要解决技术问题,怎样查找?到哪里去查找?我便和学生一起讨论查找方法,比如:电视、广播、图书室等,尤其应使学生明确,在信息社会的今天,网络资源应成为我们重要的信息来源,我们要正确利用网络工具来开展学习,并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比传统获取信息的方法更方便、更快捷,提供的资料也更加全面、具体。于是学生都懂得了通过浏览生物网站或网页,将检索到有用的生物信息。在此基础上我还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自己电脑的硬盘上创建生物信息文件夹,便于分类储存生物信息。
  (2)对于检索到的可利用的并具有保存价值的生物网页、文章、试题、图片、课件等,点击“文件”里的“另存为”,将其保存在上述创建的相应文件夹里。
  (3)对于不能另存的网页,可将有应用和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或图片复制到word文档中;或将其保存在“收藏夹”中,方便今后查阅。
  2.引导积累,培养分析信息的能力。
  分析信息的能力指要求学习者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和判断,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伦理素养。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进行判断,定期整理文件夹,对所下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归类,并按内容类别存档;删除无用的文件。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
  例如,我让学生带着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不同看法,到专题学习网站去寻找资料。学生在上网学习时,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应有必要、及时的指导,如有学生认为科技的发展造成了污染,我就提示他们要针对自己认同的这一观点,引用网上的资料来证实它;或者通过查阅、了解,觉得自己以前的观点不对的,可以自我推翻,形成新的观点,等等。学生一边查阅,一边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简要摘录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信息、新方法,以及自己所需的有关信息;摘记部分优秀的网站地址等有关信息,以便今后进一步查阅。我还注意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在不断地查询中,学生又获得了新知。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筛选、整理,为自己最终形成的观点提供有力依据,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3.适当示范,培养学生集成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集成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这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最佳体现。教学中我浅显地告诉学生:把你收集到的信息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而不是读出来、背出来。每位学生都要将自己整理出的有学习价值的生物信息,输入班级生物信息资源库中与全班同学共享。
  培养学生集成信息的能力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和示范。例如《生物之间的生物关系》一课,学生搜索到的信息很多,而且有关食物网知识的描述大都不懂,学生通过网络找到的有关资料,往往对一个小问题的描述就有几千字。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这样引导学生:你能把读懂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吗?于是学生就会找出自己懂得的关键词句来介绍,我再以精练的描述来给学生示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慢慢地学会了加工和表达自己的信息资料,其概括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如果教师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并通过课堂教学言传身教,那么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才能有效开展并实施。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才能使学生能够早日具有信息意识和掌握信息的能力,为他们将来接受终身教育,成为永不落后于时代的新一代提供保障。
其他文献
历史课堂教学讲究上课条理清晰,线索明确,因此传统的教学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一条中心线索来安排教学。如今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主动开发课程资源,于是笔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两条线索前后对应教学来实现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笔者以《追寻生命的起源》[1]的内容为例做一详细说明。  1.导入新课:教师询问学生对有关生命起源问题的认识。  【设计说明】教师用通俗易懂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先畅所欲言,说说
摘要: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逐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等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做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生物新课程 探究性学习 能力培养    《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强调:要“改革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谨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要“改革教材脱离学生生活经验,难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需要的倾向”。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体现“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构建起“生活
班主任制度是我国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制度,长期的实践证明我国的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有益帮手,在辅助学生成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教育教学观点的改进和人才培
摘要: 男女生物理成绩存在差异,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不同。强化女生对物理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提高女生物理成绩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女生 物理学习 非智力因素 培养    男女生物理成绩差异的存在,有女生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因素,有智力和非智力的因素,还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然而学好物理,主要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所共同作用完成的。对于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男女生来说,他们的智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