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生物材料动物体内实验的研究热点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作为新一代可降解生物材料,镁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能,是当前生物材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综述近年来镁合金生物材料动物体内实验研究的现状及问题.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以“金属生物材料、可降解金属、镁合金材料、镁基植入物、血管支架、动物实验、腐蚀速率、生物安全性”为中文检索词,以“Metal biomaterials,degradable metals,magnesium alloy materials,magnesium-based implants,vascular stents,animal experiment,corrosion rate,biosafety”为英文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最终纳入70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镁合金的安全性和降解速率是其能否作为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影响因素.②镁合金在骨折的内固定、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修复、韧带固定及冠状动脉狭窄中作为血管支架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镁合金具有优良的组织相容性,短期应用无安全性隐患,但尚缺乏长期生物安全性的研究结果.③镁合金血管支架在血管病变部位前期可起支撑血管作用,待该部位血管恢复正常功能后,支架被机体吸收和代谢,待血管再次发生狭窄和阻塞等病变时可再次植入镁合金支架,达到重复修复的目的.④当前镁合金已成为医疗器械研究领域的热点材料,但目前的研究结果仅是在动物实验或小样本临床试验中获得.⑤目前研究者们已基本达成共识,镁合金的合金化、表面处理和复合材料的制备等方法已可有效解决其安全性问题和降解速率过快的缺陷,但既往研究显示在镁合金实验中关于动物选择、植入物制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还缺少标准化的参考标准.⑥因此,在未来完善和制定镁合金实验的相关参考标准,对制定严谨和良好的临床前研究十分必要,这也将为镁合金材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背景:近红外发光碳点具备有蓝绿发光碳点不具备的组织穿透性,是理想的成像剂,但是由于其在体内易降解而无法到达靶点组织,实验将其与纳米粒相结合,使其能通过循环系统到达相应靶点,达到实时成像的目的.目的:制备具有成像能力且安全性高的近红外成像载碳点介孔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organosilica nanocapsules-carbon nanodots,MON-CDs).方法:利用胶束/前体共模板组装策略,以原硅酸四乙酯和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四硫化物为原材料、十六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