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岭南古城梧州市科协,有这样一位好干部,他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富于创新、充满热情,为促进地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成长孜孜以求、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梧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李巧扬。
深入基层 务实服务
企业科协作为最基层科协组织,能否将“讲、比”活动做大做强,企业科协作用不可小视。但是企业科协作为企业内设群众组织,工作独立性不明显,在目前追求高效工作的新形势下,企业科协组建工作却有较大的难度。
李巧扬深知做强做大企业科协,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作用,是确保“讲、比”活动保质保量、有效开展的关键和重要保证。为此,李巧扬多次亲自带领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调研摸底和企业领导交换意见,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作为市科协主席,全市“讲、比”活动组织者和策划者,他广泛深入到企业中去,深入到企业科技工作者中去,结合自治区科协提出的企业科协建设要“增覆盖、强作用”的要求,狠抓企业科协组建,把“讲、比”活动融入企业科协组建工作之中,既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又增强了“讲、比”活动的覆盖面,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多方受益。
李巧扬2008年开始担任梧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上任伊始,他就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科协的指导和帮助,勇于探索创新。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梧州工业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在自治区率先成立园区科协,走在自治区前列。
深入基层、务实服务,是李巧扬一以贯之的办事作风。他不仅深入基层狠抓企业科协组建工作,更是深入基层科协组织,大力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方法进入企业,。
指导企业利用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大力推动创新方法萃智理论进企业,鼓励企业科协充分发挥服务企业发展的作用,加强与市委、市政府及自治区科协的沟通协调,指导科技工作者较为集中的大中企业成立科协组织,得到企业领导和企业科技工作者的赞同和支持,使得“讲、比”活动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扩大,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成长作出突出贡献。
大胆创新 激发活力
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李巧扬推动“讲、比”活动红火开展的同时,也不断增强着“讲、比”活动的生命活力。
有效开展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是“讲、比”活动开展持续、有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李巧扬作为市科协主席,始终牢记职责,组织、指导企业科协开展“讲、比”活动,加大对创新活动方式的研究,使所属企业在科协“讲、比”活动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李巧扬对工作有着一股执着坚韧的热情,忙碌辛苦而又乐在其中。他严谨认真、周到细致、热情忘我,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先行先试,推动“讲、比”活动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广泛多样开展。
仅2010年~2011两年间,他就在中恒集团、神冠集团等企事业单位组织了多场论文写作培训班和创新方法培训讲座,并在梧州市三威林产化工公司培养萃智理论培训师。多种方式的开展推进,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意识,为促进企事业技术创新、人才成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外,他还提出要将科普公益活动作为“讲、比”活动的延伸,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李巧扬每年都要亲自部署、筹划、组织声势浩大的梧州市全国科普日和十月科普大行动大型广场活动,并要求所属企业科协,充分利用企业科普资源,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和其他公益活动。在他的组织下,梧州市各县(市、区)科协和20多个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员单位、责任单位深入社区、企业开展科普活动,受到广大市民、企业员工的热情赞许和好评,为梧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
全情地投入、忘我地付出,不知不觉中,工作早已融进了李巧扬的生命,他也因诚挚的奉献、踏实的付出、卓越的贡献被推举评选为2011~2012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优秀组织者。
型?8 ? ? ? ?? 0? 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并在全国相关铁矿山推广应用,使我国铁矿石选矿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08~2010年累计新增利税47.2亿元。为开阔科研人员视野,提高科研人员素质,利用挂靠研究院的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分会、中国工程院科技合作委员会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交流研究会等全国性学术平台,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并鼓励科研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在国外刊物发表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版学术专著等给予经费补贴。近两年,组织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学术讲座10多次,参会人员1200多人次,50多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发表国内外论文150多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学术著作10多部。
落实制度 不断创新
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讲、比”活动制订了严密的制度,并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使活动内容更丰富,活动的评比更合理、更公正。1995年起“讲、比”活动设立创新杯、科研效益杯、生产效益杯、行健杯(人才培养)、革新杯五个奖项,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一项院领导重视、全体科研人员参与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群众性活动。近些年根据国家科技发展及本院科技工作的需要,该活动评比制度几次进行修订。为加强“节能、降耗、减排、增效”方面的科技工作,将原“革新杯”更名为“节能增效杯”,又将“创新杯”扩充为 “科研创新杯”、“生产技术创新杯”和“管理创新杯”。为了培养和鼓励年青科技工作者,促进年青科技工作者快速成长,2011年又增设了“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奖项,每年奖励10名年青优秀科技人员。
强化宣传 加大示范
研究院对年度获奖先进集体和个人,召开隆重的颁奖大会,院党政领导及院士亲自颁奖,在院报、电视台、网站和宣传板报上登载和播放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创新成果,号召全体科技工作者向先进学习看齐,极大提升了“讲、比”活动获奖者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也加大了示范作用,提高了“讲、比”活动影响力。近年来,共表彰优秀单位及项目85个,先进个人60人次。
责编/齐尚
深入基层 务实服务
企业科协作为最基层科协组织,能否将“讲、比”活动做大做强,企业科协作用不可小视。但是企业科协作为企业内设群众组织,工作独立性不明显,在目前追求高效工作的新形势下,企业科协组建工作却有较大的难度。
李巧扬深知做强做大企业科协,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作用,是确保“讲、比”活动保质保量、有效开展的关键和重要保证。为此,李巧扬多次亲自带领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调研摸底和企业领导交换意见,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作为市科协主席,全市“讲、比”活动组织者和策划者,他广泛深入到企业中去,深入到企业科技工作者中去,结合自治区科协提出的企业科协建设要“增覆盖、强作用”的要求,狠抓企业科协组建,把“讲、比”活动融入企业科协组建工作之中,既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又增强了“讲、比”活动的覆盖面,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多方受益。
李巧扬2008年开始担任梧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上任伊始,他就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科协的指导和帮助,勇于探索创新。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梧州工业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在自治区率先成立园区科协,走在自治区前列。
深入基层、务实服务,是李巧扬一以贯之的办事作风。他不仅深入基层狠抓企业科协组建工作,更是深入基层科协组织,大力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方法进入企业,。
指导企业利用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大力推动创新方法萃智理论进企业,鼓励企业科协充分发挥服务企业发展的作用,加强与市委、市政府及自治区科协的沟通协调,指导科技工作者较为集中的大中企业成立科协组织,得到企业领导和企业科技工作者的赞同和支持,使得“讲、比”活动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扩大,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成长作出突出贡献。
大胆创新 激发活力
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李巧扬推动“讲、比”活动红火开展的同时,也不断增强着“讲、比”活动的生命活力。
有效开展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是“讲、比”活动开展持续、有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李巧扬作为市科协主席,始终牢记职责,组织、指导企业科协开展“讲、比”活动,加大对创新活动方式的研究,使所属企业在科协“讲、比”活动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李巧扬对工作有着一股执着坚韧的热情,忙碌辛苦而又乐在其中。他严谨认真、周到细致、热情忘我,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先行先试,推动“讲、比”活动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广泛多样开展。
仅2010年~2011两年间,他就在中恒集团、神冠集团等企事业单位组织了多场论文写作培训班和创新方法培训讲座,并在梧州市三威林产化工公司培养萃智理论培训师。多种方式的开展推进,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意识,为促进企事业技术创新、人才成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外,他还提出要将科普公益活动作为“讲、比”活动的延伸,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李巧扬每年都要亲自部署、筹划、组织声势浩大的梧州市全国科普日和十月科普大行动大型广场活动,并要求所属企业科协,充分利用企业科普资源,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和其他公益活动。在他的组织下,梧州市各县(市、区)科协和20多个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员单位、责任单位深入社区、企业开展科普活动,受到广大市民、企业员工的热情赞许和好评,为梧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
全情地投入、忘我地付出,不知不觉中,工作早已融进了李巧扬的生命,他也因诚挚的奉献、踏实的付出、卓越的贡献被推举评选为2011~2012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优秀组织者。
型?8 ? ? ? ?? 0? 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并在全国相关铁矿山推广应用,使我国铁矿石选矿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08~2010年累计新增利税47.2亿元。为开阔科研人员视野,提高科研人员素质,利用挂靠研究院的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分会、中国工程院科技合作委员会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交流研究会等全国性学术平台,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并鼓励科研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在国外刊物发表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版学术专著等给予经费补贴。近两年,组织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学术讲座10多次,参会人员1200多人次,50多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发表国内外论文150多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学术著作10多部。
落实制度 不断创新
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讲、比”活动制订了严密的制度,并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使活动内容更丰富,活动的评比更合理、更公正。1995年起“讲、比”活动设立创新杯、科研效益杯、生产效益杯、行健杯(人才培养)、革新杯五个奖项,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一项院领导重视、全体科研人员参与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群众性活动。近些年根据国家科技发展及本院科技工作的需要,该活动评比制度几次进行修订。为加强“节能、降耗、减排、增效”方面的科技工作,将原“革新杯”更名为“节能增效杯”,又将“创新杯”扩充为 “科研创新杯”、“生产技术创新杯”和“管理创新杯”。为了培养和鼓励年青科技工作者,促进年青科技工作者快速成长,2011年又增设了“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奖项,每年奖励10名年青优秀科技人员。
强化宣传 加大示范
研究院对年度获奖先进集体和个人,召开隆重的颁奖大会,院党政领导及院士亲自颁奖,在院报、电视台、网站和宣传板报上登载和播放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创新成果,号召全体科技工作者向先进学习看齐,极大提升了“讲、比”活动获奖者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也加大了示范作用,提高了“讲、比”活动影响力。近年来,共表彰优秀单位及项目85个,先进个人60人次。
责编/齐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