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型大学生物制药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对本科生早期科研素质的训练,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使命。本文以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为例,介绍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提出有关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基本思路,总结了在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生物制药;科研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048-02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高校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广泛重视,作为研究型大学借助其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多,以及高水平师资队伍庞大、力量雄厚的优势,在本科生中已经广泛开展早期全面动员和全方位推进其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对本科生进行早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也已成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发展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发展
  从学校的层面上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做法最早起源于美国。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學院开始创设“本科科研机会计划”,资助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上世纪80年代,UCLA也开始系统支持本科生科研,并于1997年获得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所颁发的“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成就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90年代也加入了设立专项资金对本科生科研进行资助的大学行列。1994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发表了《大学研究与教育的重点》,支持对本科生科研的制度化。经过40多年的发展和改革,目前美国不少著名高校都已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成熟的本科生科研支持政策与管理模式。
  (二)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发展
  在我国,清华大学于1996年率先开展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研究与实践,即清华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简称“SRT”计划,是为了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本科生及早接受科研训练。1999年为了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和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出在小范围内进行大学生研究计划的试点工作。目前,国内几乎所有“985”、“211”高校都出台了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文件及配套管理办法,不少非“211”高校也出台了相关政策。
  二、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秉承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精神,以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瞄准学术前沿,引领学术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学研合作,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国内一流的品牌专业为目标。
  主要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学、生物学及化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现代生物药物设计与开发关键技术,了解生物技术制药领域前沿,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受到严格的实验技能训练与相关工程实践环节训练,具有实践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生物药物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和应用等方面工作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三、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特色
  2010年,为了适应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生物医药等关系到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一些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武汉大学药学院获准创办了生物制药专业,于2011年秋季招收本科生。
  几年来,生物制药专业依托武汉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学科资源优势,瞄准生物制药技术前沿,结合国家中长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充分利用本专业从海外引进的具有极强的微生物制药专业背景的师资力量,同时联合武汉光谷生物城的优势平台,逐步形成以微生物制药为本专业特色发展目标,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推动教师将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参与课题研究、发表论文、申报专利等,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科研素质训练
  (一)树立增强科研素质的育人理念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赋予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在师生中大力宣传和全面树立增强科研素质的育人理念,积极营造科研文化氛围。在教师中倡导“以科研反哺教学,培育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推进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协同育人,不断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在学生中鼓励和引导本科生早期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开展业余科研活动,将科研平台转化为学生的实践创新平台。
  (二)优化增强科研素质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指导教学的基本教学文件,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教学质量标准。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思想素质,宽广的多学科知识面,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确立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为突破口,创新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内容分模块、分阶段、分层次地实施;注重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淡化学科界限;形成实验室教学、社会实践、课外创新科学研究训练、毕业论文实习等多种形式联系密切的立体式实践教学新体系。
  (三)改革增强科研素质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加大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整合,增设学科前沿性和综合性课程,开设了1门进展专题课程《生物药学研究进展》和一门全英文课程《生物技术制药》;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用性与前沿性,结合实际应用及发展趋势,理论联系实践,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大部分课程都安排了2~4学时介绍本课题组研究进展和成果,以及当今世界在该学科方向的最新研究动向。   (四)搭建增强科研素质的人才培养平台
  依托湖北省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平台,在开设基础实验的同时,增开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初步探索科学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强化基础实验技能的培训,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系统综合能力;充分利用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药学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习等环节的训练,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大学生学习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素质和国际视野。
  五、实施成效
  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从2011年起开始招生,至今已有4个年级共82名学生。
  学生培养质量高,专业成绩好,专业实践能力强,2011级毕业生共24人,其中6人赴国外名校读研究生,13人保送或考取至国内知名院校及研究院所读研,升学率达到79.2%,就业率100%,87.5%的学生英语水平达到六级。
  生物制药专业的本科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美国iGM大赛中荣获铜奖1项,全国药苑论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项,校级9项。
  参考文献:
  [1]郭孝锋,陆伟,葆乐心.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理念与措施[J].现代教育科学,2006,(3):52-54.
  [2]The National Science Board. Stresses 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stitutional and Sponsoring Agency Responses[EB/OL].ERIC.(1994-07)[2007-04-06].
  http://www.eric.ed.gov/ERICDocs/data/ericdocs2sql/conten-
  t_storageee_01/0000019b/80/13/70/6b.pdf.
  [3]閻桂芝,都治国.加强“SRT”计划,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济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12-15.
其他文献
摘要:近体诗的排序,是对学生有关近体诗格律和基本结构知识的综合性考查。近几年纯粹让考生排序的题型比较少了,但它常常表现为另外一些形式,如对对联、判断古诗的体裁以及梳理某诗的结构思路等。  关键词:近体诗;排序;格律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259-02  近体诗的排序,是对学生有关近体诗格律和基本结构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如果能够顺利
摘要:国际贸易课程是国贸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而当前农业院校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表现普遍欠佳,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详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院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高等农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091-02  国际贸易课程不仅是国
摘要: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教育的基础和保障,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学风建设也颇为重要。以石河子大学为例,在阐述选修课学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最后从管理体制、教师授课、学生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学风建设;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
摘要:本文以广东海洋大学农学类人才培养现状为基础进行理论探讨,从学校农学院办学优势和特色入手,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在探讨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时,本文将构建系统的农学教育体系作为先决条件,力求对农学学科建设做出理性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学校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农学类本科教学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亦可为农学类教师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对广东海洋大学农学类应用复合型专业人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摘要:留学生教育近年来成为我国高校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是我国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学校国际化教育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本校自2011年开始招收通信工程、机电工程专业各国留学生。控制基础课程是电类本科生要掌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属于数学、控制与信息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和探讨全英文控制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改进教学内
摘要: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文化也影响着词汇的发展。本文探索和研究潜入性文化的词汇教学,通过导入法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词汇教学;文化内涵词;非英语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35-02  一、引言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7年正式颁布
摘要:学业导师制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决定其导师制度的实施要有鲜明的群体性特征。要提高其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突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就需要在指导主体、指导方式以及激励制度等多方面具有特色。本文在两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导师制度实行两年以来的经验,希望为独立学院导师制度的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业导师制度;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塑造是通过课程来实现,而课程改革的深度是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遵从地方性特征,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来优化与整合课程体系,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融合,实现综合知识、工程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
摘要:本文探讨了三助经费增加和论文数量与质量、生源单位等相关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从统计数据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单位三助经费不断提高,论文数量和质量也同步提高,但对高水平学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基本处于持平状态。  关键词:研究生;三助;质量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94-02  一、前言  我国研究生资助方法与政策从1949—
摘要:本文通过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办学特色的探析,就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德国FH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086-02  中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转型升级。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顺应时代要求,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和办学模式的束缚,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