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辐照装置安全设施检验分析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w275245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的放射防护检测项目、频率、方法及评价的技术规范。
  一、辐照装置分类
  电子束辐照装置
  按人员可接近辐照装置的情况分为:
  Ⅰ类 配有联锁装置的整体屏蔽装置,运行期间人员实际上不可能接近这种装置的辐射源部件。
  Ⅱ类 安装在屏蔽室(辐照室)内的辐照装置,运行期间借助于入口控制系统防止人员进入辐照室。
  二、检测项目、频率与仪器
  1、外照射泄漏辐射水平检测
  1) 检测内容
  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包括下列内容:
  (1)装载辐照装置用的γ射线源的运输容器的泄漏辐射检测。
  (2)γ射线辐照装置的放射源安装、转移、退役过程中,对操作与工作场所检测。
  (3)Ⅰ、Ⅲ类γ射线辐照装置和Ⅰ类电子束辐照装置外部的辐射水平验收和使用中的定期检测。定期检测至少每年一次。
  (4)Ⅱ、Ⅳ类γ射线辐照装置和Ⅱ类电子束辐照装置辐照室外围的辐射水平验收和使用中的定期检测。定期检测至少每年一次。
  2)检测仪器
  (1)检测仪器应包括环境辐射水平和防护水平的剂量仪器。环境水平仪器的最低位读出值应≤1×10-2μGy/h。防护水平仪器的最高位读出值应≥1×102mGy/h。
  (2)仪器测量误差应乓30%。
  2、表面放射性污染检测
  1)检测内容
  (1)放射源运输、倒装容器的表面放射性污染检测。
  (2)工作场所的设备、工具、地面和工作人员的衣服、体表的表面放射性污染检测。
  2)检测仪器
  直接测量放射性物质表面污染的仪器应满足下列要求:
  (1)仪器的探测器对2π方向入射的钴-60β放射性粒子的探测效率≥10%。
  (2)仪器的表面污染最小可探测下限(仪表本底标准偏差的三倍)≤0.4Bq/cm2。
  (3)当仪器用于表面污染擦拭样品(简称拭样)测量时,其最小可探测下限≤40Bq。
  (4)仪表的测量误差之30%。
  3、干法贮源(Ⅰ、Ⅱ类)γ射线辐照装置的放射源泄漏检测
  1)检测内容
  在辐照装置安装放射源后或在放射源退役时,对人员可触及的且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以擦拭法间接检验放射源的泄漏。
  在正常运行期间,此项检验至少每半年一次。
  2)检测仪器
  (1)仪器的探测器对2π方向入射的钴-60β粒子的探测效率应≥10%。
  (2)仪器对拭样的最小可探测限应≤2Bq
  4、湿法贮源(Ⅲ、Ⅳ类)钴-60γ射线辐照装置的放射源泄漏检测
  1)检测内容
  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放射源泄漏检测
  (1)放射源退役前。
  (2)贮源井水的钴-60比放射性活度大于10Bq/L。
  (3)放射源超过保质期后,每次辐照装置全面维修或增装放射源时。
  2)检测仪器
  (1)在辐照装置的贮源井中,使用本标准附录B(提示的附录)所述的装置获取检验水样,并对其进行放射性测量,初步检验放射源的泄漏。检验水样的测量设备同第4.3.2条。
  (2)对初步检验认为可能已有泄漏的放射源,送往放射源的生产厂或具有"热室"操作和放射源泄漏检验条件的单位,进行密封源泄漏检验。
  三、检测方法与评价
  1、外照射泄漏辐射水平检测
  1)一般原则
  (1)距表面5cm的空气比释动能率测定,应将检测仪表在整个待测对象的表面上扫描巡测,记录剂量较高位置的测量值。而后测定相应此位置距表面1m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2)对电子束辐照装置,应在额定的工作条件下测量。对γ射线辐照装置,在实际装源活度下的检测结果,只用于该装源条件下的评价。对于γ射线辐照装置的验收检测,应将检测结果乘以设计的额定源活度与检测时的实际源活度之比。
  (3)距表面≤10cm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检测,必须在长轴线度≤4cm的10cm2面积上取平均值;距表面≥30cm的检测,必须在长轴线度≤20cm的100cm2面积上取平均值。
  2)放射源运输容器的检测
  托运和接收放射源容器时,对运输货包应进行下列剂量核查:
  (1)沿整个货包表面测量距表面5c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与测出的较高剂量点相对应,测量距货包表面1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μGy/h),以它与10μGy/h之比表征运输指数(TI)。
  (2)检测不同运输工具外表面的空气比释动能量率;公路运输时检测人员座位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3)Ⅰ、Ⅲ类γ射线和Ⅰ类电子束辐照装置外部的辐射水平检测
  沿整个辐照装置表面测量距表面5cm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特别注意装源口、样品入口等可能的薄弱部位的测量。
  测量结果一般应不大于2.5μGy/h。
  4)Ⅱ、Ⅳ类γ射线辐照装置和Ⅱ类电子束辐照装置辐照室外的辐射水平检测。
  2、放射源泄漏检验
  1)干法贮源辐照装置
  (1)按本标准第4.4项进行擦拭检验,方法同第5.2.1条。
  (2)当按(1)式计算的拭样的放射性活度大于20Bq时,辐照装置中的放射源疑有泄漏,应报告放射源的供货厂家和有关的审管部门,并密切跟踪检测或由辐照装置中卸下放射源,送往源的供货厂家进一步检验与处理。
  2)湿法贮源辐照装置
  采用本标准附录B(提示的附录)所述的检验装置,进行本标准第4.5.1项检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连接检验装置导管,放人贮源水井底部,按顺序装入待检源,盖上顶端塞。
  (2)置连于上注水咀的上导管口于空气中,用真空泵自连于下注水咀的下导管口将检验装置内的井水抽出。
  (3)置下导管口于待注入的检验液(如蒸馏水)中,用真空泵自上导管口将检验液抽入检验装置中,待系统内无空气泡时静置浸泡一定时间(如1小时)。
  (4)置上导管口于空气中,用真空泵自下导管口将检验装置内的检验液抽入取样瓶中。
  (5)按5.3条测量浸源的液体样品(检验样)和未浸源的对照样品的比放射性活度,并按检验系统中的检验样的总量估算检出的放射性活度。
  (6)当检验样总放射性活度大于20Bq时,可每次取出检验装置内待检源的三分之一,重复进行上述检验。经数次检验,即可找出有问题的放射源。
  (7)若由于检验装置内存在负压难以打开顶端塞时,将真空泵出气口接上导管口,开真空泵,见顶塞口有气泡排出时停泵,开塞,夹出放射源。
  四、辐射安全设施检验
  1、检验的一般原则
  1)规范的检验 2)全面检验 3)独立检验
  2、检验方法
  1)直接观察 对于辐照室外的工作状态指示灯、警告灯、警告铃等,可以在运行辐照装置时直观检查。
  2)模拟检验 对于辐照室外的安全设备,辐照室内与放射源位置无关的安全设备(如水位控制),可手动控制的器件进行模拟检验。
  3)微升源条件下的检验 将辐照源微微提升,使之刚刚离开贮源水井底部贮源位置,在不少于两名人员持辐射剂量仪监视下进入辐照室内,手动辐射安全控制器件,模拟检验降源控制。这种检验必须保证控制台仅将放射源置于刚刚离开贮源位置,并始终与进入辐照室的检验人员保持联系。
  这种检验仅在其它方法不能检验时使用,且检验时必须有放射防护专家现场指导。
  4)预置“紧急”状态 事先置安全设备于“紧急”状态(即进入安全保护工作状态),提升源检查其功能。如:悬挂重物下拉紧急降源绳;将光电、红外联锁的探测器贴以不透光的纸片;在联锁的踏板上放置重物;以凸状物紧压紧急按键等,此后进行提升源实验。
  5)辐射剂量仪检查 用有防护容器的微量放射源置于固定式、巡测式剂量(报警)仪的探测器附近,使仪表超过其联锁控制或报警的阅值,检查仪表的联锁或报警功能。
  3、评价
  所有辐射安全设施的功能均应检验有效。
其他文献
会计造假现象与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但单位内部控制弱化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因此,建立和加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使内部会计控制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才能杜绝会计造假等
损伤性骨化,又称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指关节骨折或脱位后,在靠近关节的软组织中出现骨化块,是关节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作者自1995年至今共收治肘关节损伤性骨化病人12例,现总结报
地震伤员的不同饮食习惯、生活行为、不同时期和治疗过程,使地震伤员有不同的预后。营养护理的目的是使地震伤员建立信心,树立正确的营养理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药物疗效,促
[目的]探讨外来器械综合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杜绝安全隐患。[方法]对外来器械综合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包括严格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