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翰墨书香中快乐成长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步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处处翰墨飘香,呈现着浓郁的校园文化。近年来,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坚持践行“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办学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依托传统文化,大力推行书法教育,扎实开展“诵经典美文,习中华书法”活动,让学生在翰墨书香中立德、怡情、启智、健体,快乐成长,展翅飞翔。学校的办学品位不断得以提升,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
  营造氛围 达成书法传承共识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充满了无穷魅力,蕴涵着催人奋进的巨大动力。走进实验二小,就会发现最亮丽的景观不是宏伟漂亮的建筑物,而是那些呈现浓郁文化色彩的书画长廊、校园文化墙等人文景观。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推行书法教育,首先注重的就是氛围的营造,通过环境的优化,使校园内时时处处洋溢浓浓的翰墨之香,将“书法传承”意识深入到每位师生的心中。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书法教育提升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高度。为了让书法教育之路更为顺畅,学校组织了多轮教师培训学习,着力将每位教师打造成书法教练员。学校先后拜访了许多书法名流,邀请了20多位名人来校做客,请他们为学校写字教育指点迷津,传经送宝,对学校师生进行现场培训讲座,并当场挥毫题词。学生们品悟着书法的魅力,受到了美的感染,陶治了高尚的情操,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更自觉地承传着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浓厚的氛围营造,既美化了校园,又给人以文化的启迪,为推进学校书法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今,学校写字教育已深入师生心灵。教室门窗、文化墙群上,端庄规范、飘逸秀丽的书法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们,为他们提供了书写范例。学校还为师生们搭建了宽广的展示平台:教学楼的走廊里,悬挂配有照片的学生作品、教师作品和名家作品;写字橱窗里定期展出学生的写字优秀作业,为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激励着学生们不断进取;学校给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粉笔字晾晒的平台,鼓励各班的孩子在教室外的墙壁磁砖上大胆进行作品展示,为师生习字提供一个宽广的舞台,培养了他们强烈的书法学习兴趣,让校园不仅有花香、树香,更飘着浓浓的书香和墨香。学校正在筹划建设的琴、棋、书、画四大广场和即将完善使用的多功能书画室,将进一步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同时,学校还计划开辟书法教育的更广空间,将历代书法名家作品汇集一堂,让各具书法艺术魅力的名家,吸引着全校师生观赏学习,获得更高层次地提升。
  课程落实 提高书法练习实效
  提升学生书法水平,学校坚持以“课内普及,学科渗透,三字并举,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始终注重“四全”,即领导、教师全员参与;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抓实教学全程管理;推进书法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三进三抓”全面启动“练字”活动。“三进”即书法教育进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书法教育进校本课程,书法教育进入班级、学生综合考评;“三抓”即抓教师写字水平和教育能力的培训引领,抓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扎实提高,抓书法兴趣小组的常态管理,“字无百日之功”,真正使书法教育成为常规,提高师生书法练习的实效。
  “900秒讲堂”是学校书法教育中一道特有的风景。为让更多的教师懂书法、爱书法,写得一手规范、漂亮的汉字,做学生的表率,学校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书法讲堂900秒”时间,聘请校外书法专家来校讲座,组织校内专职书法教师担任培训任务。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们纷纷认识到“写好字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从而能自觉地锤炼自己,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书法课堂教学的顺利拉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校逐步探索出了写字课堂五步教学法。第一步,激趣。主要是引导学生读“写字歌”,听书法家的故事,欣赏名家名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步,指导。一是指导学生观察,也就是“读帖”,根据内容的要求提出探究发现性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去探究、去发现,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笔顺和笔画位置及容易写错的地方。二是指导学生运笔,让学生掌握汉字的运笔特点,也就是让学生掌握每一笔画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与力度、速度等。三是指导学生辨析,让学生辨别并掌握同一笔画的不同写法,如果“悬针竖”与“垂露竖”的写法,同时通过辨析让学生掌握偏旁部首的变化规律。第三步,示范。学生在老师讲解指导的基础上,观察老师或学生的范写,验证书写知识。第四步,临写。这一环节是写字课的主要部分,要求学生在老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对照字帖进行临摹练写,做到用心仿、仔细比、认真改。第五步,讲评。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关系,它是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讲评以采取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以激励为主,促进学生自我诊断、自我提高。“五步课堂教学法” 突破了书法教育的难点,使学校书法教育更为规范实用。
  师生书法作业,记录成长历程。每一次书法作业都是一级进步的阶梯,记录着师生成长的足迹和奋斗的历程。学校推行书法教育,注重引导师生持之以恒地练习。多年来,学校一以贯之地坚持师生的书法作业制度。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根据自身兴趣每周完成一份硬笔(含粉笔)或毛笔书法作业,学校统一印发作业纸张(黑板),统一收集,集中评议,一周一小结,每期一总评,激励师生们在自我对比中产生自信,在互相借鉴中寻求进步,获得最大的成功。
  活动展示 享受书法艺术快乐
  关注学校书法课程落实的同时,学校积极地为师生们搭建平台,举办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以赛促学,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愉悦,享受艺术的快乐。
  校园文化艺术节:每学期,学校都将举办一次大型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上,全校师生欢聚一堂,或进行经典诵读,或进行书法大赛。现场书法比赛、书法接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兴趣爱好各异的学生才艺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和展示,吸引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观摩指导,扩大了学校书法教育的社会效益。   “小小书法星”评选:成功的教育总是能千方百计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内驱动力。学校通过作品展示、达标验收,评选出校园的“书法星”及“小小书法家”,将他们的作品和个人风采照悬挂于“星光大道”,榜样的力量极大地鼓励着每位孩子。
  街头义务服务:利用每年的寒假,组织学生走上街头,为当地群众义务写春联。学生们的精彩书写,赢得了城乡居民们的一致称赞,《黄冈日报》《鄂东晚报》等多家报刊进行了专题报道,不仅展示了学生书法水平,也体现了学校书法教育成果。
  “书香家庭”同台献艺:通过书法教育,家校更为紧密地连在了一起。通过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同台献艺,在孩子的牵引下,很多家长对加强写字教育十分认同,对书法倍感兴趣,成了书法迷。他们为学校深入开展书法教育摇旗呐喊,推波助澜。
  巧妙渗透 凸显书法育人功能
  结合“生命教育”办学理念,学校在组织学生书法练习的同时,尤其注重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行潜移默化地正确引导,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在“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理念指导下,学校强调“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练字即练人”,充分发掘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具体说来,要求做到“三注重”。一是注重训练学生的坚强毅力。给学生讲名人练字的轶事,告诉学生练字并非一日之功,要经过长时间的耐心的临摹才会有所收获,督促学生循序渐进地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写字训练,帮助其去掉浮躁、务虚的不良习性,养成踏实的作风。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通过讲授不同书法家的书法风格时,让学生感受到庄重、严谨、俊秀、潇洒、飘逸等美的熏染;在讲到书写内容中优美的词句时,让学生体会人文的内涵之美,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并在行为上积累自信,进而养成儒雅的气质。三是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通过书法的“结构避让”的特性,引导学生“做人要避让与谦逊”。从书法章法的“平衡、和谐、稳定”的关系,引导学生感悟出和谐处事、依法做事、关照他人的道理,锤炼了学生思想品质。
  学校推行书法教育并不是孤立单一的,更着眼于对学生多种素质的培养。通过“书诗结合”,在组织书法教学时,让学生做到边诵边写,每诵必写,每写必诵,用毛笔将诗句写成一幅书法作品,使两种练习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实现“书文结合”,对照书法作品中优美的古文作品和古汉字,为学生讲清相关的典故,借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写字活动中陶冶情操,逐渐养成了严肃、认真的习惯,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近年来,学生们的写字水平不断提高,书写汉字行为日渐规范,学校的文化品位得以提升。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在全国“双龙杯”、湖北省“黄鹤”杯书法大赛中,共有600多名学生获奖,50余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品味书法教育甜美的成果时,学校师生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书法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更不是一阵风的工作,“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书法教育”需要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为使学校书法教育驶入发展快车道,再添育人新光彩,学校师生将一如继往地抓好课堂常规,不断拓宽渠道,搭建各种成长平台,让翰墨之花在这所校园竞相绽放。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学生的成长需要关爱,其实教师的成长同样需要关爱。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一个关键的群体。自身没有得到足够关爱的教师是不可能给予学生充分关心的。一份关于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表明,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其中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  萌发“享受工作”的健康意识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关注教师需要什么,教师渴望什么。在日常观察中,教师需要的是来自领导、同事在
郑若玲:水平考试可与高考适度挂钩  《教育》旬刊:今年高考,您怎么看北京录取分数线暴涨?  郑若玲:北京分数暴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录取分数线低,北京已经承受了很多年的压力。今年,选择降低难度,提高录取分数,也情有可原。其实,历年北京参加高考的考生大多不是最优秀的那批——他们大都通过水平考试获得了国外优秀大学录取资格。那些最优秀的学生,也更看重国外的水平考试,因为它能更准确考核出学生自身的能力。
作者:周鸣阳 许爱玉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专门针对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研究著作,也是一本既融合当前先进理论成果与时代实践特征,又能体现出较强权威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其独特价值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观念创新。本书吸取了国内外成熟的职业指导理论,阐述了我国最新的就业政策,在此基础上,更新观念开放言路,提出科学的职业指导理念。二是结构严谨。篇章结构安排与大学生“在校学习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贫困生所占比例约为35%,是全国贫困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由于国家只按25%的平均比例下拨助学金,贫困生的认定与细分问题在该校显得尤为突出。今年9月开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推出了“学生经济状况测评指标”,以面向全体学生的系统化问卷调查形式“筛选”贫困生,这一创新办法为困扰众多高校的“贫困生界定难”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并行的三种认定方式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
学生逃课,是一些高校教师颇为头疼的事情。为了杜绝学生逃课,不少老师会拿出“上课点名”这一法宝。然而,传统的点名喊“到”式,由于很容易被学生蒙混过去,且点名环节也会占用不少课堂时间,其效果一直受人诟病。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走在潮流前列的高校教师们,对此的心思也活泛起来,一些“时尚”的点名方法不断出现:指纹点名、拍照查缺、蓝牙点名、圈人签到、对号入座、“抽奖”点名、短信点名、排队点名
为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财政部、教育部出台《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决定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办法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用于奖励普通高等学校中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每年奖励4.5万名在读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1万名,硕士研究生3.5万名。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
一  梅雨时节,整个镇子像被泡在水缸里,湿答答的。她怀抱着几本书急匆匆地往家赶,身旁的女伴絮絮叨叨地说:“新来的国文先生好生厉害,昨日在大会上当面批驳校长,校长脸都绿了,那場面真是难得一见!”她敷衍地“嗯”了一声,心想,自己不过请了两日病假,怎么感觉这风向都变了?女伴还在念叨:“不过那先生真像是古画里走出来的人物……”  隔日,她见到了传言中的先生,果真是不食人间烟火气。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
每年的两会,代表和委员总是媒体追逐的对象,高校又是代表和委员来源相对集中的地方,还有一些与教育有关的代表,他们的教育观点和言论也一样受到媒体的关注。这些代表和委员的言论,往往能够化为具体的政府行动建议甚至法律,所以分外受到媒体和教育界的关注。针对两会期间媒体的公开报道,在此做一个不完全的统计,如下表所示(按姓氏笔画多少升序排列)。  观点摘要  李培根:应在国家层面确立学生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
进入21世纪,中国大学生网民普及率和网瘾学生数量都有上升趋势。然而,网络普及导致网瘾问题对大学生辍学的影响研究还相对滞后。在我国,从九年义务制教育、高中到高等教育,辍学问题屡见不鲜。辍学浪费教育资源,降低教育效益,对教育公平提出严峻挑战。  辍学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辍学问题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种族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作用进行解释,并且这些影响具有协同性而较难从学科角度划出清晰的界限
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学校氛围  《中小学管理》2013年第2期刊登李希贵文章指出,营建校园里的平等氛围需要各领域的共同努力。学校管理者除了减少行政力量,淡化管理痕迹之外,还要在校园里努力构建师生对话的平台。过去我们面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想到的是处理,而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其背后的原因,以平等的心态与当事学生对话。过去许多时候,我们对学生的想法不够敬畏,总是以挑剔的目光,以我们的想法取代学生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