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普遍联系的观点看“汽车系统动力学”的教学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马克思普遍联系的观点结合“汽车系统动力学”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将马克思普遍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条件性与“汽车系统动力学”的教学相结合的理念.将哲学原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应用于“汽车系统动力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掌握普遍联系的基本原理,使问题解决有效性、科学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其他文献
以“工程化”理念为基础,在原有“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现存问题,采用“线上+线下”“实际操作+虚拟仿真”“固定+开放”几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工程化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改革探索.通过优化整合实验室资源,规范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为实验教学提供支持与保障.采用“线上+线下”全过程评价方式,完善了教学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教学质量.
结合近年来广东省大学生电赛作品的出题动向、新技术需求,针对其中亟待解决的AI算法、高速信号采集、图像识别、无线组网、复杂控制和飞控等问题,在学生培养模式上,提出基于嵌入式平台的深度学习边缘计算教学培养模式,加强高速信号和图像采集、无线通信的训练;融入“互联网+”、数据库和大数据处理;探讨电赛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个以培养集智能硬件、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数据库和大数据相融合的新智能硬件电赛团队,同时吸引计算机学院、数理学院的学生加入,进行跨专业、跨学院合作,将多个学科、多个专业学生的知识进行融合.
探讨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建筑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围绕“三全育人”的要求,面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以“绿色建筑设计能力”培养为导向,以“项目化教学”为切入点,以“素质拓展”为依托,充分考虑“建筑物理”课程与多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点,以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的优化方式,可为“建筑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学分制的推行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推动职业院校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基于此,在学分制背景下,职业院校应重视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更加符合职业院校发展的课程体系.通过阐述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意义,以及学分制模式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需要遵从的原则,分析了学分制背景下职业院校实施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学分制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路径展开了探讨.
创新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要求.基于采矿工程背景及力学实验技术,以实践创新技能培养为导向,以矿业类科研项目为依托,设计制作了顶板岩层移动相似模拟实验教学装置及地表沉陷三维相似模拟实验教学装置,成功建设了“煤炭开采顶板运动相似模拟实验”及“煤炭开采地表变形相似模拟实验”两项创新实验项目,初步形成了教研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具有明显工程背景及开放性、挑战性更强的实验项目更感兴趣,增强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力学应用能力.
“工程弹性力学”是一门具有代表性的理工科专业课,课程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较为依赖教师的经验技巧,课堂气氛难以充分活跃,学生也容易陷于抽象概念和复杂公式,而对知识脉络的掌握较为欠缺.基于BOPPPS有效教学法,以学生视角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系”,开展了“引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的渐进式教学环节设计.借助智慧教学互动工具,在多个环节增加了教与学的互动,提升了教师对学生实时学习状态的把握,同时,形成的教学大数据能够为调整和改进教学
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微电子与工程专业为试点,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实施.改革以产出为导向,通过多方协作制定课程大纲,探索创新多种课程教学实施形式,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践表明:教学改革增强了大学物理教学的专业针对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确保课程目标方案的有效达成,有力地支撑了学生的毕业要求.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作为公共管理学专业课程,是“z世代”目前公共管理学的必修课程.因此,亟待深入探索符合“Z世代”学习与表达的课堂方式,并借助现代互联网的各类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较为新颖的课堂模式.对课题前面的冲击与挑战深入分析,希望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理论课程中存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成果转化率低及教育者的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列举了三种“互联网+”语境下的课程改革路径,并提出了保证该路径顺利发展的相应保障措施,为高校相近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在新常态背景下,为顺应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作为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需要不断更新和与时俱进.“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利用案例法、讨论法和PBL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法提升教学质量,为高等院校本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方向性指导.
物流仿真类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兼顾,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混合式学习能够整合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借用线上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工具,对“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层次化、模块化和迭代化设计;合理分配教与学学时,兼顾线上学习的灵活性和课堂教学的互动优势,采用混合模式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和思辨能力;对课程考核进行持续改进,考核环节贯穿全过程,构建多维评价视角,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