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施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w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情况下,尤其是国家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今年来成绩下滑、备受关注的情况下,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小学体育课程,如何开展好体育教育,为以后向国家输送更多的体育后备人才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小学开设足球课着手,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小学实施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足球 课内外一体化 教学模式
  1前言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以国发[2004]46号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中明确提出: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集体项目,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对发展相对滞后的足球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国发的文件中能够鲜明的提出是极其罕见的,从而也有力的证明当今国家对足球运动的重视。目前,平顶山市卫东区区属学校都在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尤其是2014年新学年开始,该区小学在体育课程上专门开设了足球。通过足球课、大课间及课外活动,构建课内外一体的足球教学模式是否可行,效果如何?笔者从多个角度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卫东区小学足球教学进行可行性研究,为平顶山市乃至河南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平顶山市卫东区小学开设足球课的学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及在平顶山市图书馆、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查阅大量关于小学体育俱乐部的专著及相关文章。
  2.2.2问卷调查法
  设置调查问卷,对平顶山市卫东区小学的体育老师、学生及家长发放问卷1280份,回收982份,回收率76.7%:其中有效问卷976份,有效率99.4%,问卷的信度经过检验,且检验符合体育科研要求。
  2.2.3专家访谈法
  对平顶山市卫东区小学学校校长、班主任及体育教研室主任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访谈。
  2.2.4数理统计法
  用SPSS10.0和EXCEL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梳理统计和处理并进行比较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界定
  课堂教学、课外作业、课外辅导、课外多媒体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及体育比赛相统一的教学过程。
  3.2小学开设足球课对学生体现的优势
  3.2.1学校优势: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足球课在学校的开设,让学生在体育知识
  和技能的学习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和帮助,尤其是在全校范围内创造足球的氛
  围和文化,通过足球学习和比赛能够很快的提高整体的足球技术水平,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达到我国的教育目的。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带给学生们切实的感受,,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3.2.2时间优势:作为学校教育而言,有着充足的时间做保证,每周的足球课和
  课外活动及运动比赛是以法规的形式制定下来的,可以说是“专时专用”。
  通过充足的时间进行足球的学习和练习,能够从基础的、系统、全面地学习足球运动技术,为他们将来的终身体育奠定扎实的运动技术。
  3.2.3专业优势:学校是教师育人的专门场所,教师经过专门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通过足球课的开设,发挥足球专长的体育教师系统地对学生传授足球的知识和技能。
  3.2.4学校体育社会化功能:在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在世界上是影响最大的单项运动,有着很好的影响力。学校足球运动的良好开展,可以提供学校的知名度。学校除了进行足球运动技术的教学和训练外,还可以开展多种竞赛活动,促进校际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交流,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同时学校向社会开放场馆设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之一的“社会适应”目标。
  3.3小学生对足球课的态度
  教育部在2011年下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的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本学期开始,卫东区小学在原有的体育课的基础上,新开设了足球课,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小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爱运动,在足球课上,他们展示出对足球的热爱。通过调查,小学生包括女生有98%人十分喜欢上足球课。
  3.4家长对足球课内外一体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我国公民越来越重视了体育运动。在对学生家长的调查过程中,有很多家长对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不太理解,但是有85%的家长表示希望孩子多进行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也赞同和支持学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足球教学模式,说明家长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有很好的认识。
  3.5体育教师对学校足球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认识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的实施者和体验着,他们的态度决定了体育课的成败。在对45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调查显示:88.9%的老师赞成学校实施足球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认为这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一项体育运动技能和终身体育意识。
  4结论
  绝大多数小学生比较喜欢足球运,多数家长赞成和支持学校实施足球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家长希望学生能够在学校学到一项体育运动技能、学校的场地和器材及专业的师资力量是成立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学校是培养国家未来的人才之地,国家和社会对足球的重视是实施足球课内外一体化的重要保证。目前卫东区小学普遍开设了足球课,都局限于在课堂上的传授和学校足球运动队对训练,还没有全面真正做到课内、课外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唐月琴 李金龙 《关于我国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及特点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s1):76-81
  [2]唐月琴 金勇《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4):15-27.
  [3]许春彪杨凤华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1)56-58
其他文献
【正】博客讨论话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请您亮出观点来讨论作文教学梅花仙子如果说黄瑞夷老师上的课,是大胆创新,那么要我们老师干什么?那为什么要举行这场声势浩大的新作文研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所以,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那么,怎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可运用以下策略。一、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积极、愉快地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使学生形成了物理概念、掌握了物理规律。但是,物理学习的思维加工活动并未结束,接着进入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即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分析、解决物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