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322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點,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香樟四季碧如春,绿叶绿果绿宜人。君要识得真面目,景中细辨现真情。”这四句诗对香樟树外形的描写,只能说是九牛一毛、冰山一角,因为香樟树的美更在于其品质。
  对比点评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通过描写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美和品质美,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深切怀念之情。
  同样是描写香樟树,刘雨馨同学却因一棵被修剪过的香樟树,引起自己对香樟树的回忆:记忆中的香樟树饱经沧桑,记忆中的香樟树下有“我”玩耍的影子。飘飞的思绪回到现在,留存在记忆的歌声在耳边回荡,那是小作者对童年的不舍,对香樟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的怀念。
其他文献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是1887年3 月3 日,当时我才6岁零9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叹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里。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
期刊
亲爱的赖老师:  您好!  当我提笔写这封信的时候,您的样子便浮现在我眼前:个子小小的,瘦瘦的,头发总是梳得一丝不乱,衣服总是穿得整整齐齐,整个人看上去特别干净利落;鼻梁上架着一副大眼镜,镜片的圈圈厚度是您喜欢看书最好的证明;最有特色的是您笑起来的样子,嘴巴都能咧到脸蛋上。这就是我眼中的您,一丝不苟、学识渊博、和蔼爱笑的您。  还记得您给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情景,那天的上课主题是“语文伴我成长”。您先
期刊
去年暑假的一天,爸妈有事要出远门。妈妈出门之前对我说,电饭煲里有饭,让我自己热着吃。为了让爸妈放心,我自信地点点头说:“小菜一碟,你们放心去吧!”  到了中午,作业好不容易写完了,这算过了一大难关,可是,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關——热饭!平时没少看妈妈做饭,可是真正做起来,还是有一些力不从心的。我的脑子里突然浮现出“炸厨房”的画面,万一我真把厨房炸了怎么办?要不去买泡面?哎呀,不行不行,老吃泡面也不好啊
期刊
甲:我发现不少成语都用比喻的手法,比方“锦上添花”,本来是说在锦缎上绣花,现在常用来形容好上加好。  乙:“锦上添花”有个近义词叫“雪中送炭”,如果直白地解释,就是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好用来烤火。其实是说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以帮助。比如《再见了,亲人》,志愿军饿着肚子与敌人作战,朝鲜大娘带着村里的妇女雪中送炭,为志愿军送打糕充饥。  甲:是这样,“雪中送炭”一词表达了朝鲜人民与志愿军的深厚情谊。这两个
期刊
编辑大朋友:  我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那天,老师对我们说:“为了在升入初中后能取得最大的进步,你们要试着订出一个计划,以便让自己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可我不会订计划,怎么办?  (大洼小学六·4班 刘翔)  刘翔小朋友:  你的老师说得很对,订出怎样的计划才最适合自己,又最能督促自己呢?我先来讲一个故事:  开学前一天,五年级的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果园里,只见果树上硕果累累。老师指着累累硕
期刊
说起我最爱的美食,“包子君”必然会第一个蹦出我的大脑。  小小的一张雪白面皮,专门调制的肉馅,在巧手的造就下,一个个惟妙惟肖的胖孩子诞生了——它们个个挺着胖肚子,整整齐齐地排成一个方阵,似乎在等待我的检阅。那一条条美妙的弧线,构成了一个优美的螺旋纹,这样的一位“美男子”,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星期天的中午,伴随着一阵美妙的“滋——”声,那一个个香喷喷的包子被妈妈端上桌——远看还云雾缭绕,仿佛其中藏
期刊
行走于世间,不论是接纳或拒绝,爱或不爱,放弃或执着,每个人都应有一颗接纳与宽容之心,但也要学会拒绝。  我拒绝永远明媚的日子。因为那是虚幻的梦境,痛苦可以让我成长,让我坚强。生活中的阴雨与风雪使我能清醒地看清脚下的路。  我拒绝折下那朵盛开的小花,那是在毁灭美的生命。一枝脆弱、纤细的花茎,经过多少挣扎与痛苦才盛开出美丽的花朵,怎忍心为个人的私欲而去毁灭别人的幸福?我只求远远地望着,默默祈祷那自然的
期刊
儿童节颂歌  —— 献给快乐的孩子们  我们放飞一群白鸽,  在六·一儿童节的清晨  初升朝阳的晨晖,  照彻无数透明的心空;  展翅高飞的白鸽,  带走了我们所有的  祝福,理想,希望与憧憬!  一串鸣唱的白云,  在万里晴空中巡行,  我们像小树,幼苗,花朵  成长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  明亮的教室里,  我们汲取着知识的營养;  热闹的操场上,  我们放飞着童年的心情;  奇异的网络中,  我
期刊
你是王维笔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浓浓思乡情;你是李贺笔下“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保家卫国情;你是辛弃疾笔下“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隐居情……  是的,你便是语文——我的良师,我的挚友。  我和你的结缘,源自我对月——那皎洁无瑕的月的深厚感情。小时候,听的最多的一句诗便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那时我便认识了月,爱上了月,也爱上了诗,更爱上了你。长大之后,我才知道,月是
期刊
曾子,名参,春秋末年鲁国人,是黄帝的后代。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后人将他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并称“五大圣人”。  曾子生活贫穷,以农耕为生,平时总是穿着破旧的衣服。鲁国的国君知道后,派人去封他一块土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