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产动物饲料利用率的几点建议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GFD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饲料是水生动物维持生命和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是养好水产动物的四大要素(水、种、饵、管)之一。饲料成本是养殖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为40%~50%,高的达60%。因此,合理利用饲料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笔者对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几点建议如下:
  1. 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良好的生长环境,能增强水生动物的新陈代谢,促进其生长。如溶氧水平是影响水产动物摄食量、饲料消化吸收率、生长速度以及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研究资料,鱼类在溶氧3毫克/升时的饵料系数要比4毫克/升时的增大一倍。若把溶氧从4毫克/升提高到7毫克/升,鱼的生长速度可提高20%~30%,饵料系数能降低30%~50%。当水中溶氧达到4.5毫克/升以上时,鱼的食欲明显增强;溶氧达到5毫克/升以上时,饵料系数降到最低值。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可采用加注新水、泼洒生石灰溶液、使用微生物制剂、开动增氧机、安装微孔管道增氧设施等方法来调节和改善水质,使池水始终保持较高的溶氧水平、合适的透明度,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浓度,为水生动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福利环境。
  2. 选择优良的养殖品种品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较高,生产性能好,用于维持生命的用料少,饲料报酬就高。近年来,随着良种的不断培育和引进,对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效果也十分显著。在水产养殖生产中,一定要选择遗传性状优良、体表完整、体色鲜亮、体质健壮的种苗。在种苗放养时,还要注意放养量的合理准确,放养規格应尽可能一致,并适当搭配其他养殖品种,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目前推广的80∶20放养模式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放养方式。
  3. 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不同的水生动物,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蛋白质是饲料中维持水生动物生命活动的最关键的营养物质,也是饲料成本中花费最大的部分,确定并选择最适的蛋白质需要量,可有效地维持体蛋白动态平衡及促进其生长。不同食性的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不同,如鱼类为:草食性<杂食性<动物性。不同生长生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也不同,单位水生动物体重的蛋白质需要量随水生动物体重的增加而减少,如鱼类为:成鱼阶段<鱼种阶段<鱼苗阶段。当然,饲料的蛋白质也不是越大越好,在配合饲料中适量搭配能量饲料,可以使蛋白质较多地用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对提高饲料利用率十分重要。在甲壳类水产品种养殖中,要随生长阶段及时调整饲料中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的比例。必要时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促进水生动物生长的诱食剂、促生长剂、驱虫保健剂、微量元素等,但添加剂一定要注意绿色环保。
  4. 规范合理地加工饲料饲料加工方法不当,往往会造成营养损失。如豆类饲料含有抗胰蛋白酶,如不经热处理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谷类饲料磨得越细,消化率越高,但过细会降低适口性。若根据水生动物的口径大小,将粉碎的原料饲料加工制成合适粒径的颗粒饲料,可提高饲料利用率15%左右。影响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有:粉碎粒度是否够细,称量是否准确,混合是否均匀,除杂是否完全,蒸汽调制的温度、压力是否适宜,造粒是否压紧,颗粒大小是否合适,熟化温度及时间是否科学等。
  5. 选用科学的投饲方法投饲要均匀、适量、定时、定位,切忌时饱时饥,影响水生动物的消化和生长。投饲量与饲料的利用率直接相关,投饲过多,饲料往往没有被完全消化吸收就排出体外,造成浪费;投饲不足,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养殖过程中,可进行多次投喂,通过投饵机的定时控制,一般从上午7时开始投喂到下午4时结束,每次持续投喂20~30分钟。不同的养殖品种投饲时间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如对虾有昼夜摄食的习性,应采取昼夜多次投饲方式,一般为每天4~5次,每隔4~5小时投饲1次;青虾与河蟹一般每天投饲2次,上午9时投饲30%~40%,下午5时投饲60%~70%。投饲的区域和范围也应因不同养殖品种而定,一般虾蟹类应以浅水处为主,鱼类经过驯食后可定点投喂。生产上应定期检查水生动物的摄食情况,每次投饲以能保证水生动物有80%以上的饱食度为宜,遇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调整投饲量。
  6. 做好疾病防治工作疾病防治要贯彻“积极预防、以防为主”的方针,及时治疗水产动物的各种病症,确保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转化。水生动物一旦感染寄生虫、细菌或病毒,机体吸收营养的功能减弱,食量有所下降,要控制饲料投入量,避免对治疗疾病带来负面影响,对水体造成污染。
  7. 注重饲料的保管饲料保管不善,不但饲用价值降低,而且极易发生水生动物中毒或引起消化道疾病。有条件的渔业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应建专门的饲料仓库,保持饲料新鲜。一次购料不宜过多,饲料储存过久会因脂肪变质而使营养降低。保管饲料还要注意遮光、通风透气和防潮,以免维生素A、D、E等氧化。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兴化市鲁中南路62号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 邮编225700)
其他文献
人名是命名者内心意蕴的深刻揭示和高度熔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来说不可或缺且意义深刻。作为“人学”的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命名更是如此。《庆余年》的故事情节不仅遵
<正>未来的更美好的世界,应与女性的思维方式有密切关系,必须是对男权保持批判态度的世界。某日,凌晨,我恍然觉察,原来启蒙与启蒙理性是男性的特征,故而启蒙以来的世界只好仍
生态果园栽培模式就是在果品生产过程中,以土壤自身的肥力为基础,免耕或少耕土壤,利用自然界的光能、热能和降水,不用或少用化肥、化学农药,而是采用天然的有机肥,利用生物、物理方法和农业措施防治病虫害,使果业生态循环回归到自然界原有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轨道上来,生产出无毒、无害果品的栽培方法。主要内容是:  1. 无毒栽培 无毒栽培是水果发展的新方向,是果树进入现代化栽培的一个新标志
<正>一份迟来21年的判决2016年12月10日,《"聂树斌案"十年调查》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播出,此时,笔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终于完成了一个跨越了11年半的采访而轻松,反而有
奶山羊乳房炎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往往造成乳房化脓溃烂,甚至造成死亡,给养羊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 临床症状  急性型发病突然,乳房极度肿大,皮肤潮红,触诊有热痛,体温升高,脉搏增快,角膜反射迟钝,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泌乳量急剧下降,乳汁变质,呈黄白色、黄褐色或红色,内含大小不等的黏稠性凝块,病程持续数天,可转为慢性乳房炎。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不易治疗,发病
所谓益生芽孢杆菌是指那些对动、植物不但无害,反而有利于增进它们健康生长的芽孢杆菌(能产生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自从化学农药问世以来,由于长期连续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生态条件亦遭受严重破坏,不少致病菌和害虫已对农药产生了耐药性,而且农药残毒也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所以人类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研究生物防治(简称生防)农药。我国生防农药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目前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直播营销也迅速崛起。各直播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构建出空间场景,将受众与主播置于其中并通过相关信息的传递促使消费者进行各种形式的消费,从而达到
鸡球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影响我国养鸡业健康发展。目前各地关于鸡球虫流行情况均有报道,但鲜见关于全国整体流行情况的报道分析。本文对建国后各地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梳理
媒介作为人类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影响和促进了受众审美观念的变迁。不同媒介环境下,受众的审美体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传统媒介时代,受众的审美体验较单一,以语言、文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