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社会舆论的形成与传播特征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anger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型期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使社会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出现了新的特征。社会舆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和力量,影响着公共事件的发展和政治决策的形成。首先,信息传播的路径变得相当隐蔽和模糊,社会信息和意见经常越过行政边界,舆论触点呈现出离散化态势。其次,网络降低了公众发表意见的门槛,扩大了信息和意见的传播范围,正在成为信息和意见传播的主渠道。第三,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因为消息来源准确,内容思路清晰,评论鞭辟入里,依然是社会舆论形成的决定性力量。第四,各类媒体的互动缩短了舆论形成时间,意见的转化难以预测,社会舆论更加多元化。
其他文献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必须把着力点转移到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经验、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反思总结上来,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为中
中国作家在抗战中的生命选择,是文人在中国抗战中的群体现象,老舍是其中的一个特殊存在;而抗战中的"老舍文学",无疑为中国抗战文学史平添了亮色。重要的是,透过老舍在抗战中
<正>14—16世纪,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演变,中世纪的文学枷锁逐渐开始瓦解,人类日益认识到自身惊人的创造力和享受生活的正当性。欧洲相继出现了前所
基于晋升激励的视角,本文以城市商业银行样本验证了政府股东的"政治观"。本文考察了地方官员的晋升压力及任期对城商行贷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晋升压力大时,城商行会减少贷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恶搞现象层出不穷,引起了亚文化研究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这些研究,总结了我国关于网络恶搞亚文化研究的研究路径和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我
<正>时尚传播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推进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相继成为时尚传播的重要平台。"广义的时尚涵盖范围比较宽泛,既可以指体现流行特征的物品,也可以指
随着政府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需求,城市营销也搭载上电影的新渠道。由于受众解读的能动性以及出于对商业利益的诉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影营销对城市形象的解构。本文从传播学
本研究通过对成都、重庆四所高校 600名大学生实施中国人人格量表的测试,考察了大学生在中国人人格量表上七个基本维度上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在外向性、处世态度、行事风格
本文首先在跨时最优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以中国贸易收支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模型,然后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检验法及VEC模型对中国在19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