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弹性排班模式在基层中医医院ICU的实施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分层次弹性排班模式在基层中医医院ICU病房的应用。方法:将护理人力进行分层,新老搭配进行排班,并根据患者数量及科室工作量进行调配,以满足基层中医医院ICU护理需要。结果:通过分层次弹性排班,能应对基层中医医院ICU病房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结论:分层次弹性排班模式可应对基层中医医院ICU病房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能有效地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分层次弹性排班;基层中医医院;ICU;实施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30-02
  Layered elastic scheduling patterns are observed in the primar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CU
  ZHANG Hua,TANG Yi
  ICU, Dujiangy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flexible scheduling model in primaryhospital ICU ward. Methods:the nursing manpower were stratified, new and old with scheduling, and allocation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patients andthe department work, to meet the basic needs of th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 ICU. Results:the hierarchical scheduling flexibility, can present ICU ward human resources to grass-roots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atients with insufficient, meet the care needs.Conclusion: the status hierarchy flexible scheduling mode ward ICU human resources to grass-roots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insufficient,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nursing safe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keyword】hierarchical flexible scheduling; primar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CU; observation
  醫院的ICU病房是收治重危、复杂疑难及大手术患者的主要场所,患者病情复杂疑难、变化大,应急性高,要求ICU护理团队要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应急抢救能力,护理人员要具备全面的临床医学知识,精湛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抢救患者时能做到争分夺秒,做到“轻、稳、快、准”。而基层中医医院危重患者相对较少,ICU的患者数量不稳定,导致护理人力配备困难;近年来我院招聘护士的素质和护理经验相对薄弱,也为基层中医医院ICU病房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也为ICU护理管理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基层中医医院ICU病房的现状,也为了应对目前ICU护理管理面临的困难,合理的护士排班是至关重要,能提高基层中医医院ICU的团体协作能力,能更快地培养年轻护士的应急救治能力,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1]。我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试行将科室现有护士人力根据工作能力、临床经验、职称、学历进行分层次弹性排班模式,实行组长负责制,充分体现对护理人力进行岗位管理和分层次使用;以保证满足患者的需要为原则,护士长根据患者的数量及时调配,做到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改变忙闲不均的现象[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基层中医医院,ICU病房共设置床位5张,收治内外科各种病情危重的患者。其复杂疑难手术患者相对较少,符合指征入住ICU的患者数量不稳定,多时5个床位全部满员,少时可能1个患者都未入住。全年床位使用率为76%,全年监护患者约600例左右。而我科的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士年轻化,专科技术人才少。目前科室共配置护理人员共11名,其中主管护师1名任护士长,护师4名,护士6名;本科学历3名,大专学历8名,护士年龄23-38岁。拥有ICU专科护士证及到上级医院ICU进修学历经历的护士有4名。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根据工作能力、临床经验、职称、学历等将ICU现有的护理人员分为2个层次,护师4人,护士4人,分为4个组,由1名护师和1名护士组成,护师任组长,另主班1人,机动班1人。
  1.2.2 排班方法:以相对固定的方式进行排班,每班12小时,先上白班(8:00-20:00),第二天上夜班(20:00-8:00),然后休息2天,4个组循环进行轮换值班。保证每个班均有1名组长,各组成员相对固定,组长负责当天病情最重患者的护理,并给予年轻护士指导及技术支持;组员负责病情相对较轻患者的护理。另安排主班1名,负责ICU各类物品的清领、医嘱处理、记帐、药品的领取、当天护理质量控制等工作;机动护士1名,用于休假替补或忙时补充进组。1.2.3 调配方法:根据科内危重患者及工作量的多少进行调配,若病区有1-2名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则安排当班组内护士进行调休,并担当备班;若病区有1-2名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则安排当班组内护师进行调休,并担当备班;若病区有3-4名患者,则当班护士全部正常上班;若病区有5名以上患者或3-4名病情极其危重的患者,则安排休班第二天的护士与机动护士一起进行增补,与当班组长和组员一起分管不同患者的护理工作,以满足临床护理的需要。   1.2.4 绩效分配制定:根据卫生部护士岗位管理的要求,制定ICU护士绩效分配制度及细则,经讨论公示后严格执行。护士绩效=护士当月工作量×护士系数+单项奖励-环节质控单项扣款。工作量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分,护士的系数根据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工作满意度、完成科内带教、讲课、论文书写及发表、护理科研等情况每年进行系数评估,组长在此基础上再给予0.2的系数,组长的绩效奖金最高,充分调动了组长参与科室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高年资护士进行临床带教的能力,也体现了护士岗位管理及分层次人才使用的要求。
  2 结果
  将分层次弹性排班模式与传统APN排班模式在护士满意度、医师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质控考核评分、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各项满意度、考核结果、不良事件均高于传统APN排班方式(P>0.05),具体数据对比如下:
  项目
  3 討论
  分层次弹性排班,充分体现了护士岗位管理及护士分层次使用的要求,调动了高年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利用高年资护士的优势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满足了低年资护士对高年资护士的期望及技术指导等方面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基层中医医院ICU的护理质量。将护理人员根据工作能力、临床经验、职称、学历进行分组,并对各组护理技术力量、临床经验等进行评估后,成立相对固定的临床小组,每组护理人员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工作过程中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临床教学。根据当班的患者病情及工作量进行分工,组长分管相对病情危重、复杂疑难的患者,并由组长指导低年资护士完成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的护理工作,并监督是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与主班一起监控本班内的护理工作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锻炼了组长的组织和协调沟通能力,发挥了护士的骨干作用[3]。
  分层次弹性排班模式,结合岗位管理及绩效考核同时实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充分体现护士的价值感。各小组成员相对固定,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结成“师带徒”的带教方式,在临床工作中有高度的默契,有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每一组新老搭配,能让高年资护师尽可能的体现自身价值,随时解决平时工作中的难点,也能让低年资护士能尽快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也让她们感觉上班有技术保障,有职业安全感。
  在临床工作中,ICU的排班方式多种多样,而基层中医医院ICU这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危重患者入住数量不稳定,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护士年轻化,专科技术人才溃乏等不利因素,只有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4]。现我科试行将传统的APN排班方式改为分层次弹性排班,并根据患者的数量及病区工作量进行调配,减少了交接班次数,新老搭配,缓解了基层中医医院ICU护理人力严重不足的矛盾,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士、合作医师、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排班有规律的循环,且每个班次有2 天连续的休息,让护士得到充分休息,有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疲惫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书梅.护士分层级分组排班模式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第6期:302.
  [2] 谢屹红.护士排班模式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65.
  [3] 蓝惠兰,黄惠根,李秋屏等.分层次管理方法在综合ICU的应用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29-1131.
  [4] 范淑玉,杨向红.我国护士排班状况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2):27-2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53-01  幼儿的性格从一出生到后天是先天气质和后天气质培养的结晶,家庭创造沟通,气氛占主导作用。主要是后天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一日生活规律,活动游戏得有严格的要求,就有机会让孩子锻炼自己独立性,自信心,这样就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特征。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 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方法:对国内自2000年以来因注射复方丹参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自2000年以来,共发生复方丹参不良反应事件93例,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以过敏性反应最为常见。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与给药时间、剂量、途径等并无太大关系,主要与联合用药和给药速度有关。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给药30min后,以50~70年龄组最为常见,且男性明显多于女
【摘 要】目的:探讨EGF/Gastrin联用促进胰岛新生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er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55mg.kg-1)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EGF/Gastrin联用治疗组。EGF(1μg.kg-1)/Gastrin(3μg.kg-1)每日一次,连续14日。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血清Insulin及C肽等生化指标;进行HE染色、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指导模式对慢性腰腿痛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間辖区内慢性腰腿痛患者11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门诊随诊的方法,观察组采取社区康复指导的方法,并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慢性腰腿痛的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效果和各项生存质量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PO.05),具有可比性。 
【摘 要】目的:建立从大鼠骨髓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标化流程,并探讨BMMSCs生物学特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剪取2~3周龄SD大鼠两侧完整股骨,采用D-PBS冲洗骨髓腔,含骨髓细胞的洗脱液经离心后收集细胞沉淀,用含10%FBS的LG-DMEM,于37?C、5% CO2、饱和湿度环境下进行BMMSCs原代培养,每2 d换液1次,同时洗脱未贴壁的血细胞;当BMMSCs生长汇合度达60%~70%时,按
【摘 要】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表皮生长因子VEGF-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00例石蜡包埋宫颈病变组织,其中30例SCC组织,CINI、 CINII.、CINIII级组织分别为25、15、10,慢性宫颈炎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和VEGF-C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差异的意义。
【摘 要】目的:观察和分析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鼻咽癌患者的组织蜡块,随机取同期鼻咽部慢性粘膜炎患者活检蜡块40例作对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蜡块中p53、VEGF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鼻咽癌;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图分类号】R73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