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输尿管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784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膀胱、输尿管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4日收治的1例膀胱、输尿管LCN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8岁。因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6 d就诊。既往吸烟史40余年。超声检查示膀胱左侧壁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示膀胱左侧壁距输尿管口约1 cm处可见一直径约2 cm带蒂菜花样肿物。病理活检示膀胱尿路上皮癌。

结果

于2012年12月24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中可见左侧输尿管口周围地毯状肿物,同期行左侧输尿管口切除,输尿管镜探查左侧输尿管下段黏膜光滑,左侧输尿管留置双J管。术后病理:镜下肿瘤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呈空泡状,核仁大而染色深,伴团巢状/小梁样结构,肿瘤浸润固有肌层。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突触素(+++),嗜铬粒素A(+),CD56(++),Ki-67约80%。病理诊断:膀胱LCNEC伴局灶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2个月,复查CT示肿瘤复发。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左输尿管下段节段性切除术。病理诊断:膀胱、左输尿管LCNEC伴灶状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术后1个月复查CT示肿瘤复发伴肝转移。患者总生存期9个月。

结论

膀胱、输尿管LCNEC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须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肿瘤侵袭性强、进展快、远处转移风险高、预后极差,治疗上以根治性切除联合化疗为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对膀胱扁平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行白光膀胱镜(WLI)检查+NBI提示膀胱内扁平病灶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3例,女6例。年龄40~88岁,平均66.7岁。41例为初诊患者,8例为既往TURBT术后常规复查患者。通过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评价窄带成像的诊断效能。结果49例患者行WLI+
期刊
目的探讨三叶肽因子(trefoil factor,TFF)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2013年1—12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的50例浅表性膀胱癌组织(其中20例为初发膀胱癌,30例为复发膀胱癌)及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FF1、TFF2及TFF3的表达情况。男32例,女18例。年龄45~73岁,平均57岁。病理T分期:pTa期25例(50%),pT1期
期刊
目的比较经阴道和经腹两种途径手术治疗膀胱阴道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手术修补的39例膀胱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9~69岁,中位年龄45岁。病程1个月至20年,中位数22个月。39例均为医源性损伤。39例患者共行43次手术,其中经腹修补26次(经腹修补组),经阴道修补17次(经阴道修补组)。经腹修补组患者中位年龄44岁(19~69岁);9例次(34.6%
目的探讨带蒂睾丸鞘膜瓣覆盖新尿道在尿道下裂再次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尿道下裂再次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1岁3个月~9岁4个月,中位年龄5岁3个月。根据患儿病史特点分为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组(A组)和尿道下裂分期手术中的二期手术组(B组)。A组距前次手术的时间为6~14个月,平均8.3个月;阴茎勃起伸直或有<30°的轻度弯曲;其中12例为阴
目的探讨基于外科包膜间层平面的经尿道直出激光推铲式前列腺汽化切剜术(LS-VREP)治疗<80g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 369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 008例行LS-VREP治疗(LS-VREP组),361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TURP组)。LS-VREP组患者年龄(64.6±6.5)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