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年的优质课评选中,笔者发现很多上课的教师都制作了学案和教案,并积极用于课堂教学中。这说明了人们越来越重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教学不仅更关注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能“量体裁衣”,也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展现。为此,许多教师为学生打造了内涵丰富的学案,以期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想法可贵,实施起来却不太容易,许多教师在使用教案和学案时常会把它们混为一团,理不清头绪,手忙脚乱,这种情况既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又加重了自己的负担。对此,笔者通过自己亲身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反思等项目。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学案与教案既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又相互独立,各自承担着一些特有的功能。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思考和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学案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节以及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过程。而教案则是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方案,教案中主要反映的是教師的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学的环节,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教案的设计中渗透了学案中的许多活动,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学案是“鱼”,教案是“水”,学案始终以教案为中心,各种活动始终围绕着教案在进行。学案与教案的有机结合让两者不但能发挥好各自的作用,还能获得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效果,最终能够获得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通过自己上过的一节课——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是依据教学目标来制订的。学习重难点也是教学中着力让学生突破的。
(二)学案中的基础内容的学习,即主干知识梳理——三个认知,是通过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的,在教案中,也有该项内容的检查落实(配合教学课件完成)。
(三)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征及原因,在教案设计的“认识水资源”设计了学生活动(在读图分析、思考并发表见解部分),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件显示课本61页图3。10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设计问题:(1)世界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是什么?(2)图中所示的三个指标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3)请将各大洲的水资源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排队。利用课件显示我国年等降水量的分布图和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布图,设计问题:(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请分析原因。(2)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有何特点?请分析原因。通过上述学生活动完成了学案中的自主探究的问题。
(四)学案中的合作探究中的1、2两题在教案中“分析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引出水危机的产生原因并分析”的内容中展现出来。
(五)学案中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角色扮演”在教案设计中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合作交流,落实开源和节流中得以充分体现。
(六)学案中的资源链接和相关网站为学生发表见解论述问题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和科学的地理术语。
(七)学生通过学案中的达标测评获得检测,教师可通过检测结果和课堂上的过程评价获得教学经验和反思。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将学案和教案有机结合起来,整个课堂教学才能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进行,才能获得有效教学。
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反思等项目。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学案与教案既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又相互独立,各自承担着一些特有的功能。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思考和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学案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节以及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过程。而教案则是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方案,教案中主要反映的是教師的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学的环节,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教案的设计中渗透了学案中的许多活动,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学案是“鱼”,教案是“水”,学案始终以教案为中心,各种活动始终围绕着教案在进行。学案与教案的有机结合让两者不但能发挥好各自的作用,还能获得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效果,最终能够获得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通过自己上过的一节课——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是依据教学目标来制订的。学习重难点也是教学中着力让学生突破的。
(二)学案中的基础内容的学习,即主干知识梳理——三个认知,是通过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的,在教案中,也有该项内容的检查落实(配合教学课件完成)。
(三)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征及原因,在教案设计的“认识水资源”设计了学生活动(在读图分析、思考并发表见解部分),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件显示课本61页图3。10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设计问题:(1)世界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是什么?(2)图中所示的三个指标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3)请将各大洲的水资源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排队。利用课件显示我国年等降水量的分布图和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布图,设计问题:(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请分析原因。(2)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有何特点?请分析原因。通过上述学生活动完成了学案中的自主探究的问题。
(四)学案中的合作探究中的1、2两题在教案中“分析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引出水危机的产生原因并分析”的内容中展现出来。
(五)学案中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角色扮演”在教案设计中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合作交流,落实开源和节流中得以充分体现。
(六)学案中的资源链接和相关网站为学生发表见解论述问题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和科学的地理术语。
(七)学生通过学案中的达标测评获得检测,教师可通过检测结果和课堂上的过程评价获得教学经验和反思。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将学案和教案有机结合起来,整个课堂教学才能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进行,才能获得有效教学。